分享

我们的菌朋友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7-08 发布于上海

作者:罗云川

几年前去云南出差,顺便探亲。在昆明我哥哥家吃饭,看着桌上的菜,我抗议:“怎么没有肉?”哥哥笑着说:“想着你回来一趟不容易,特意弄点菌给你尝尝。”有人补充说:“这个比肉贵。”

菌,是生活在云南的人的心头好。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森林、土壤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资料显示,全世界野生食用菌有2000多种,我国有1000多种,云南有900多种,被誉为“真菌王国”。

“菌香烟雨外,异味滇海闻”,古人用味蕾为云南菌树立了口碑,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夏天菌上市时,云南人一半在吃菌,一半在或采菌或买菌的路上。

我们的菌朋友有奶浆菌、鸡油菌、蝉花菌、红葱菌、板栗菌、谷熟菌、铜绿菌、沙老菌、云芝菌、刷把菌、虎掌菌、大红菌……其中的翘楚当属松茸。

松茸,又名松口蘑,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故有“菌中之王”的美称。国内主产区为东北地区和云南,云南是国内产量最大的地区。松茸肉质细嫩,甜润甘滑,鲜食最佳,美味异常。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出镜后,松茸越发声名远扬,身价上涨。据说在一些高档餐厅,一个松茸可以卖到上千元。它可煎可炒,可炖汤,还可焖饭。在日本,松茸备受追捧,常见的吃法有松茸刺身等。

松茸算是云南野生菌中的贵族,我等普通人对它有一定的距离感。真正进入家常菜的还是那些常见的菌。除前文提到的那些,还有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枞等。

青头菌,又称变色蘑菇。红烧,色泽红亮,脆嫩鲜甜。滇菜里有一种蒸酿小南瓜的做法,大致是把小南瓜里面掏空,放入肉馅蒸熟。酿青头菌与此相似,在青头菌菌帽内填入肉馅,先炸后蒸,最后浇上芡汁即可。这道菜荤素搭配,浓香鲜嫩。

牛肝菌,菌盖肥厚多肉,菌盖下密生管孔,形如筛板。爆炒牛肝菌、香辣牛肝菌等,都是很好的家常菜。

干巴菌,可不是一种干巴巴的菌。云南人把牛肉干称为牛肉干巴,有一种说法是干巴菌具有牛肉干巴的味道,故有此称。宣威火腿炒干巴菌,下酒佐饭,香鲜无比。即使不用火腿,只是简单地用青辣椒炒干巴菌,也是美味。

用菌做菜,菌上的泥土必须冲洗干净,要一根一根冲水洗,不可一起泡入水中,据说否则会影响成菜质量。另外,炒菌时一般要加大蒜。有一种叫“见手青”的菌,手摸到它后,它就变成紫青色。民间认为,为避免见手青中毒,烹饪时除了足够的时间,还需要放足够的食用油和大蒜,因为大蒜有一定的去毒功能。

现在要来说说鸡枞了。鸡枞,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可与鸡肉媲美,故而得名。有人认为,“菌中之王”不是松茸,鸡枞才是。

鸡枞在古代被列为贡品。据传,明熹宗朱由校最爱吃云南的鸡枞,每年都要由驿站飞骑传递进北京。明代文学家杨慎,也就是《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词作者,曾将鸡枞喻为“玉芝”“琼英”。明代《南园漫录》记载:“鸡枞,菌类也。惟永昌(今云南保山)所产为美,且多……镇守索之,动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盐煮烘干,少有烟即不堪食。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清代文学家赵翼形容鸡枞“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

鸡枞多生于山野的白蚂蚁窝上,人工无法栽培,加之不易保存,所以更显珍贵。新鲜鸡枞,红烧、清汤均可。还有一种简单的吃法,就是烧烤,在炭火上刷上油烧熟,蘸上椒盐即食。可我总觉得这种做法属于“暴殄天物”。更普遍的做法是“油鸡枞”。人们往往把一些不宜长时间保存的水果加工成果脯、罐头,油鸡枞亦如此理。先将鸡枞除去泥土,清洗干净,手撕成条,晾干水分;炒锅注入菜油烧热,放入鸡枞和干辣椒,小火炸至鸡枞水分收干,黄而不脆起锅,放入瓶罐内贮藏。

有一次我去云南出差,临返程时,我母亲一大早去菜市场买了许多鸡枞回来,一根根洗净,然后做成油鸡枞,用一个大容量的塑料罐子装满了。我就带着这一大罐油鸡枞回到了北京。有时吃米饭或面条,从罐中挑出一点加入。吃着吃着,心头涌起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