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房子和公务员,人生的主题就是这些?

 解毒时光 2022-07-08 发布于北京

一天在吃饭间,听见隔壁桌聊的挺有趣,就仔细观察了一下,凑近耳朵听了听。

两个人吃饭,一男一女,看起来并不是情侣,类似于大学同学,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从穿着谈吐看起来,确定是白领无疑了,而谈论的主题角度来看不是人大学财经的就是中财的,年纪都不大,估计也就毕业三年以内的样子。而且双方带有一定保留的彬彬有礼。

“最近总会有人给介绍女朋友,”男人随口说着。

“都是什么样的?”女人似乎很感兴趣。

“我觉得都挺费劲的,都不是很主动”男人略有抱怨。“都得我追着”

“你这个条件,介绍的也都非常不错吧?”女人试探地说。

“可是这种事情,也都不好说。”男人似乎像跳过这个话题。

“现在也挺难找的,毕竟大家都很忙,很难碰到合适的。”女人试图解围的说着。

似乎双方没有要将讨论爱情进行到底的意愿,华锋逐渐转向了别的地方。

“我最近在看房子,海淀那边,”女人开了一个新的话题。

“学区房么,现在学区房价格好像便宜点。”男人似乎也对这些有过研究。

“对,海淀那边学区房比较多,不过我看的五环外。”女人似乎想分享自己的看房经历。

“我之前在南边看了一些,准备买,还没想好。”这个话题激发了两个人的兴趣。

于是关于怎么看房,哪儿的房子好,学区房怎么样等等,两个人有来有回,很难想象,刚刚还在讨论介绍对象问题的两个毕业不久的单身男女,竟然都在打算学区房的问题了。而且关于房子的问题,双方的信息似乎也是对等的,像外面遛的狗交换了彼此尿液的信息一样,两个人交换了对于北京房市的看法。

随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主题,毕竟爱情和房子,都是要有经济基础的。

“去年我们老板知道我公务员没考上,给我推荐了一个证监会下面的机构。”女人又开了个新话题。

“这个机会也不错啊。”男人附和着。

“我老板之前是证监会的,后来辞职自己做公司,做得特别好。”女人略有些羡慕。“不过我后来拒绝了,我还是想自己考吧,还是有这个执念。”

“还是想去财政部?”男人问着,似乎他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预算司么?”。

“也不是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啊,看哪儿有编制招人吧。”女人也有点无奈的样子。

“不过财政部比起来一行两会工资还是要低。”男人说的一行两会,就是国家的财务大衙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比人行低30%吧,比证监会可能要低40%以上。”

“会差那么多么?”女人也有些惊讶。

“对啊,我们现在就是,而且也不清闲。”原来男人是财政部的公务员。“工作强度不比四大低,我之前有同事辞职去了四大,至少赚的多。”男人说的四大,就是世界上著名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这里以工作累著称,但也是年轻人向往跨入另一个阶层社会的梯子。

围绕着公务员的话题,两个人聊了很久,一直到结账,在没听过他们聊什么新的话题。我的旁边,看到的不是两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而是被社会观念,生活压力塑造成的老年人。

难道年轻人的话题不应该是有了什么新鲜的感受、体验,对自我的全新认知,自由和羁绊,洒脱地爱和恣意的恨么。相亲、买房和考公务员,这些毫无浪漫色彩的话题,被这些年轻人说的那么娴熟老练,仿佛是他们早已反复背诵的剧本。

将近一百年前的法国,萨特和波伏娃在餐桌上,谈论着选择与自由,谈论着存在和现象,谈论着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当他们发现在德国涌现了一种令他们耳目一新的现象学时,萨特迫不及待地要赶往德国去接触那些全新的思维。

而我旁边的,两位几乎可以代表中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年轻人中的一份子,花了整顿饭时间,讨论着毫无色彩的相亲、买房和考公务员,讨论着相亲的无趣、买房的心得,以及公务员的收入。

作为一个中年人,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处境,社会固定的模式以及生活的压力,给了他们一套保险的生活方式,但人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的自由,而自由之中最有力量的就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样循环往复的一生,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提心吊胆却又色彩斑斓的生活方式。

没有好,和不好的区别,但却有想和不想的分别。

真的希望现代的年轻人,能够用一顿饭的时间,让自己生活更加多彩一些,放肆的爱,而不是期待一场门当户对的相亲;别让房子束缚了自己想要买一架好钢琴的梦想;公务员也好,个体户也罢,自由职业者也行,自由失业者也不怕,生活是无限可能中的选择,而不是一条笔直道路上的不断前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