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信太多理论,不如好好做一次功课

 刘如培 2022-07-08 发布于河北

这世间,这表象上,这无常变幻中,存有着许多大师级别的讲演者,每个人有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各自有各自的视角,和罗列出来井然有序的道理。在不同的时刻,以及不同的境遇下,这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逻辑可言,甚至听者入了心,往东走一走,往南寻一寻,最终停在了十字路口之间,徘徊着。

如果这世间存在着一种标准理论,那么谁都能效仿着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如果一枚人参果只有一个味道,那么每个人吃起来都是那一种独特的味道,可事实是,不是每一种理论都适合自己的人生路,不是每一种食物吃起来都会是同一种味道,一千个人看见一件事情的发生,会生发出至少一千种观点和佐证。

站在个体的视角而言,这世间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刺激好玩的纯原体验和不同的感受,但个体始终是分裂的,但凡还在认同这个生老病死的身体,认同这喋喋不休的头脑,那么痛苦之身就随时会被启动,就会在生活中遇见酸甜苦辣,这将无法彻底解脱出来,并充满自由。

我们修心,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见,或是自私的欲望,而去彻底改变无常的幻相,就像我们不可能打碎镜子中的影像,而让生活中的物体彻底消失一样,这些世间的影像虽说是意识的创造物,但真正的自己是意识的海床,这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一才是真正的自己,就是说这感知到的世间万物,都是我们自心,从自心角度看待一切万有,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这短暂的一程,我们各自该经历的剧情,不会因为修心多年就将这剧情给除掉了,这一具总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身体,还是会历经伤痛和欢喜。即便在表象上来说修得再好的一位上师,他也不得不亲自面对亲人的离别。剧情还是那些形色各异的剧情,只是说,视角不同了,少了分别、少了评判,少了执著。

当一个人开始明白自己是谁,当一个人可以理解万物的中性之美,这世间并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多了些孤独感,多了些自由度,更广阔了,更安详了,这些慈悲和友善、理解和宽容、自然和随机就成为了常态。

我们总是在说接纳,总是听见一些人在讲臣服,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迎接好每一次功课的到来,我们有没有认真做一次功课,这无从被知晓,这只能问问自己,问问自己当一件棘手的事情来到身边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是一种什么状态,自己是如何面对的,是不是真正在心上下功夫,做到了接纳和臣服呢?还是说,依然在抗拒,依然期待着这个棘手的问题赶紧消失不见,这些都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依然在相上下功夫。

对于世间万有,唯有我们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再分别评判,我们才有可能在泥潭中跳脱出来。我们不是在用理论和道理喂养头脑中的信念体系,任何一个领域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这对于实际生活来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事上炼心,事上炼心,事上炼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我们看待表象上的坏事,跟看待表象上的好事一样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接纳和臣服。

我们要明白的是,这所有的存有和发生,终将过去、终将消失,真正折磨一个人的,是喋喋不休的念头,与将念头认同的假体的我。

还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这幻相中的每一种境遇,它都是完美的设计与构造,每一种境遇,都像是一个跳板,将我们带入更高一级的玩趣之中,这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游戏,可以入戏但不必过于当真。

我们不必刻意追求什么醒悟开悟之类的词汇,我们当下究竟是在体验什么剧情、就好好接纳体验这些稍纵即逝的经历,我们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宁静之心,我们看着这无常的世间、这不休的念头、这假定的小我,只是不再与之相认同,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这个一真,所以我们自然是圆满的,自然的,我们不必再去寻找,我们本来就是这份浩浩荡荡的虚空和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