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星点灯

 岁月有情JH 2022-07-09 发布于海南

我也是爱追星的。可现实中的星一不小心就成了流星。因为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喜欢一位女歌唱家很多年,人们传她和某大案的主犯有关联的时候,还气急败坏地和人争执,说那是诬篾。大案告破之后,她便一落千丈,把我的玻璃心砸得粉碎。

类似的情况还有几次,说起来都是伤心。人的一生有很多变数,人又是善变的动物,即便是自己,做人做事也不免朝晖夕阴,春暖秋凉的。世间有几人能初心不变,宠辱偕忘,自始至终气象万千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对谁都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然而,人生常有歧途,常有困苦,常需要榜样,需要从榜样那里获得精神力量。就如一首歌中唱的: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这个星星人间不常有,而有一个地方常有;人间不常在,而有一个地方常在。那个地方就是文学作品中,星星是那些永不褪色、光彩照人的美好形象。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天将欲晓的时候她就起床,郑重其事、不厌其烦地把自己收拾地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她不是要去走亲戚,也不是要去逛庙会。她正遭遇着那个年代的女人最难堪的婚变——她的婆婆无故逼迫她的丈夫休弃她。她将于当天辞别共同生活了二、三年的丈夫、小姑和婆婆,忍辱抱愧被退回娘家去。
刘兰芝穿戴整齐之后,拜别对她充满恶意、亲手葬送她的好姻缘的恶婆婆,她没有埋怨,也没有悲伤,只是检讨自己,最后还要“念母劳家里”。读中学的时候每每读到这些,心里很是不解,也很是不忿。她怎么还有心情梳妆打扮?她怎么还要对那个恶婆婆说那样的话?
随着年纪增长,我对刘兰芝的行为肃然起敬。
我从刘兰芝的行为中读到对恶意的抗争。她的婆婆欲加之罪,说她“主动自专由”,她自己也在婆婆面前谦卑地说自己“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但是,即便是遣送回家,她也是有礼有节,有情有义,行无偏斜。用实际行动打恶婆婆的脸,无招胜有招。
我从刘兰芝的行为中读到做人的尊严。命运想要一棒把她打爬下,她偏要挺直脊梁站着;婆婆想要一举把她休了,她偏要堂堂正正地离开。“儿实无罪过”,还有一身才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教养,让她即使被无端地扫地出门,也要美如天仙一样有尊严地离开。
如果刘兰芝素面朝天、哭哭啼啼,甚至衣衫随便地转回娘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如此,人们对她顶多只有同情,而不至于有尊敬。这个动人的女子告诉我:做好自己,那样的话,无论在生活中遭遇到什么,只要自己不轻慢自己,世界上就没有人能轻慢得了。

“这一切等我明天回到塔拉庄园再考虑吧。那时候我就能够忍受了。明天我要想出个办法来。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

这是《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每当她陷入困境的时候,她就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塔拉庄园,那既是她成长的摇篮,也是她精神的家园。在塔拉她可以从容呼吸痛定思痛,她可以舔干自己的伤口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她可以抱着她的先人们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新的明天。

南北战争背景下的生活现实,把斯佳丽逼成一位了不起的战士。为了保护搭垃庄园,让自己和玫兰妮两大家人有家可归,她一个弱女子,先放下娇小姐的身段,不辞辛苦地劳作。即使这样还是没办法保住塔拉。于是,她不顾一切陈规旧习,用美貌、用爱情、用婚姻做武器,硬是从放高利贷人的手里抢回了家园,还让两家人在物资馈乏的时候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她年纪轻轻就走马灯一样结婚丧偶、又结婚又丧偶、又结婚,却在内心顽固地保卫着初恋的爱情。直到她终于明白自己是因为不了解阿希礼而爱上了阿希礼,因为不了解瑞特而失去了瑞特。等她明白之后,仿佛一切都无法挽回了。为此她将投入下一场重新赢回瑞特的战斗。

生活不断地给斯佳丽出难题,她也因为任性而得到过严厉的惩罚。但是,任何遭遇都打不败她。她的坚不可摧凭的不是靠理想、信念,不是靠知识、也不是靠品德和智慧。而是她简单直接的对现实的尊重、以及没有用所谓道德、信仰、情怀所蒙蔽的对常识的理解。斯佳丽用她总是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命运告诉我:比起成功,人生更重要的是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巧伪不如拙诚。许多凭巧千方百计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往往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人群让出一条狭长的通道,玫兰妮踩着一双玲珑的小脚,匆匆挤出人群,来到门口迎接斯佳丽,她要抢在别人前面同斯佳丽说话。她挺直瘦削的肩膀,紧眠两片薄薄的嘴唇,仿佛她眼中没有别的客人,只有斯佳丽。”她来到斯佳丽的身边,搂住斯佳丽的腰,赞美斯佳丽的裙子漂亮,用虽然小却非常清晰的声音当着全场惊呆了的瓜众们的面,向斯佳丽发出热情的邀请:“你愿意做我的天使吗?……你和我一起招待客人好吗?”

这是《乱世佳人》中的一个场景。就在玫兰妮和阿希礼夫妇准备在晚上办这场酒会的当天下午,有人在阿希礼的办公室撞见阿希礼和斯佳丽相拥在一起。虽然他们只是被共同的青春回忆所打动,毫无杂念又情不自禁地相拥而已。可被人撞见他们百口莫辩。流言蜚语迅速传开,以至于斯佳丽没有出席酒会的勇气。徜若她真的在酒会上缺席,只能让流言变成了实锤,两位当事人将身败名裂。

为了保全阿希礼与斯佳丽的名声,斯佳丽的丈夫瑞特用押送的方式逼着、领着斯佳丽参加酒会,他们夫妇入场的时候,人们由惊讶而安静,于是出现了前文的一幕:玫兰妮迎向丈夫的绯闻女友,挺直瘦弱的双肩,面对那些充满好奇,怀有恶意和敌意的人们,用她洁白无瑕的名声为依托,把斯佳丽当作酒会最受欢迎的客人相迎,有力制止住了所有的蜚短流长。

就这样,瑞特和玫兰妮联手拯救了蒙冤的斯佳丽与阿希礼。在瑞特这边,他是压抑着怒火、满怀着醋意与牺牲的悲壮。在玫兰妮那边,则满怀着对丈夫与闺蜜的爱与信任。

玫兰妮向来如此,她爱斯佳丽,对斯佳丽的种种行为都给予充分的信任与美好的善解。斯佳丽嫁给她弟弟的时候,她相信斯佳丽是爱的奉献;斯佳丽穿着她弟弟的孝服与巴特勒船长跳舞的时候,她相信她只是为了给战地医院募捐;人们认为瑞特做投机生意,发战争财而不道德的时候,她相信瑞特是穿过封锁线的英雄;人们撞见斯佳丽与阿希礼温暖相拥、都在指责斯佳丽勾引了阿希礼的时候,她相信他们是清白的……而她的相信,不仅让她在生死关头得到斯佳丽与瑞特的救助,而且成为斯佳丽、瑞特、阿希礼等人精神的支柱,给予他们依靠与灵魂的救赎。

玫兰妮用她的笃信告诉我,相信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天赋。这种天赋常伴随着一颗纯洁无瑕的心灵,它具有化小人为君子,濯浊浪为清流的功力。

木兰让荪亚把她的那些玉器雕的小动物全部拿来放在床上,她“认真地看,然后一个一个地玩弄。”“那些东西对她富有精神上的意义,……告诉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永恒。她似乎觉得刹那和永恒是合二为一的东西。这些无生命的东西代表不朽的生命。”

这是在《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女儿、十五岁的阿满死于三一八惨案之后,姚木兰在承受锥心刺骨的痛、痛不欲生的丧女之悲伤的时候,不许让女儿下葬,把自己独自关在房间的所做所思。她想:那些甲骨在她之前已经活了四千年了,它象征着帝王、王侯将相的生活。“那些帝王也活过,也是一样过日子,也结婚,后来也死了。”徒留下这些记载他们生活的甲骨。木兰从中感觉生命的短促与物件的长存,体味到哲学的神秘意义。

于是,她接受了丧女的现实,在为阿满办丧事的时候,她特别镇定,特别严肃。谁也没有看见她再哭。她把悲痛坚忍住,犹如一位皇后一样。

读这部分的时候,对木兰由理解而怜惜而敬佩。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理解她拒绝接受丧女的现实的心情,怜惜她不吃不喝、思前想后、甚至语无伦次地想从悲痛中突围出来,所做的无果的努力,敬佩她终于从自己珍爱的古玩中得到启示,让它们把自己带进更广阔的时空里,看到并理解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从这件事情之后,木兰更加坚强与豁达,在书的结尾处,她走在被日本侵略者逼迫逃乱的队伍中时,她亦如王后一样从容不迫,并且对苦难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充满希望。姚木兰的遭遇告诉我:人生旦夕祸福,如何面对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有一种智慧虽不能让人免于苦难,却足以使人不毁于苦难。那就是:把苦难当作人生的必然结果,且化之为生命的营养。

放暑假了,奔波半年,终于可以安享一段居家独处的日子。身体回家了,心不能还在外面流浪。面对满屋子文丛典籍,透过它仍仰望着许许多多如此那般的熠熠生辉的星星,回归生命的本源、找回迷失的初心、找到灵魂永恒的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