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回答创业者的提问,雪球和网易博客的都有,边收集边整理,enjoy! 2010年 网友: 请教2个企业经营问题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我们现在慢慢也这样认为。但如何让字面上的企业文化落实到所有员工的言行中呢?我们想通过以下方式做:1.列出公司的关键行为:可以做、不可以做的,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2.管理者去指点和要求自己的下属,培养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锋;3.涉及到原则问题不妥协:与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相违背的人和行为必须给予坚决的处理。不知以上内容是否妥当?不知你那边还有其他的的方式来让企业文化落地。 2、我们这样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属于others的公司,目前的战略是做细分市场的利基战略。通过对细分市场做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占领市场。要做利基需要对细分市场做了解,不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做客户导向,现在就在做客户易用性的事情。我想请教你之前做公司时了解客户需求时的前3种方法是什么?是像史玉柱那种直接找客户沟通吗?还是找客户一起测试产品。 段:1.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可以做。你可以多看看韦尔奇的书。阿里巴巴在企业文化建立方面的水平也还不错。2.真正用心的话,总能找到办法。具体的办法很多,变化也很快,比如现在网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了。(2010-04-23) 问:我们公司是一家很小的电器企业(以即热式电热水器为主),产品技术和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进入市场时间短,在网络拓展方面一直做得不是很好(代理制),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 段: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慢慢来。我们用的也是代理制。你要觉得代理制不好,那就试试别的办法,比如开分公司等等。过些年你也许会发现分公司可能更难。(2010-05-23) 问:如果您再重新创业,您打算做什么行业? 段:没想过重新创业的事,最容易选的行业当然是我们又熟悉又擅长的现在正在从事的行业。如果不让我选正在做的行业的话,那打算做什么行业可不是个小决定,除非我真想做,不然没办法给你答案。(2010-04-05) 问:对于大学生毕业创业,有什么忠告? 段:最好别创业,除非你真知道你要面临什么。(2010-3-26) 问:对于那些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吗? 段:补充一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想法。首先,光有(创业)理想就去创业是不够的。第二,能否创业和是否大学生好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一般而言(我个人观点,没验证过),学历越高,创业的难度越大,大概是机会成本的原因。有很多专门的课讲如何创业,现在还有什么创业工厂也出来了。呵呵,讲这些课的老师大多是没有创过业的人,理论的东西讲讲可以,但到实际中还是要靠多磨练才能真正明白。如果创业工厂是由没创过业的人来搞,那就更有点高深了。印象中有两种人创业成功的概率好像高一些:一种是无路可走的人,由于没有退路,他们会很拼命和专注,所以机会大些,比如像我。另一种就是看到路的人,也就是创业开始时就有很强的理想和一定的想法(往往是得到了某种验证的想法),比如比尔盖茨。当然,也有为创业而创业的人成功的例子,比如惠普的两个创始人(《Built toLast>里面有提到)。总而言之,创业好像也没个公式,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创业失败的概率非常高。所以,除非你真是有可持续的高度热情(包括打不倒的精神)或者你真是无路可走了,否则还是多考虑考虑吧。(2010-3-20) 问:可持续的高度热情要持久的保持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段:呵呵,所以创业成功的人很少?!(2010-3-21) 问:请教一个在国内企业治理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领头人的能力非常强而且个性突出,这种情况下,整个团队的构架往往难以突破最初的创业伙伴,用您的话说,就是合适性人才有,但合格性人才引入难度比较大;我见过一家很优秀、专注主业的公司在3年时间里更换了3个财务总监,引入的十多个职业经理人基本陆续全部离开,但创业团队还算稳定,这样的企业如何判断其发展前景与持续性? 段:你说得很对,合格性人才是可以培养的,而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合适性问题。(2010-03-26) 问: 以您的经验, 做什么或怎么做成功的概率才会大些呢? 人总得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啊.... 如果没有追求,人生会不会太闷了?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说清楚, 我是想问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段:我的意思是:创业的人是不会问别人是不是该去创业的。我认为能够创业成功地人都必须要有非常大的冲动(或者说自认为有很好的想法),到处问别人是不是该创业的人如果去创业多数是要失败的,或者说为创业而创业的人多数很难成功。(2010-09-06) 网友: 3 个月前我们在一个时装杂志上做了一些招加盟商的广告,加上模特拍摄什么的花了 20 多万,现在 3 个月过去了,就十几个咨询电话,关键是一个有意向来深圳参观的都没有,这个效果实在是太差了。这个广告下个月就停了,这个广告我们分析问题很多,我们自己的产品包装也有问题,另外不能光一个模特可能也要请明星代言才行,再就是媒体发行量可能也没说的那么大,现在还是不着急,回到之前的开店思路,稳步的慢慢走,另外网络这一块也被我给煽动起来了,淘宝商城近期也要上线了,先这么弄了,大规模广告招加盟商的时机还不够,内功还没练好。 段:你们的这种广告直觉上可能在百度上做效果更好。但你自己首先要有个不错的网站才行。怎么打广告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你的目标消费群在哪里。其实瞄得最准的广告大概就是搜索类的广告了,阿里巴巴这方面好像现在也挺厉害的。(2010-04-23) 网友:是不是开始做企业都是这样的步骤:1,先花很大的功夫做消费者和市场的分析,确定要做的一两样消费者会喜欢的产品。2,然后把严格控制质量的产品放出去试探消费者的反应。3,反应良好的话,扩大产能,并在主流媒体上重拳出击,毕其功于一役。我完全纸上谈兵,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路数?是不是这两年就会见到OPPO的广告出现在美国的各个媒体上了? 段永平:你的步骤像是没做过企业的人写的教科书上的东西,确实是纸上谈兵。大公司有时确实会这样做,但开始做企业的我认为一般不会这样。多数都是拍拍脑袋就出来了。创业就是如此,有一个自认为好主意的东西就开始干,市场会留下真正的好东西,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创业成功的例子。OPPO广告出现在美国各种媒体上的时间可能会在很久以后,估计两年内肯定不会有大规模的行动的。(2010-06-11) 2011年 网友:那段大哥您经常也会拿bbk和那些帝国主义的老牌劲旅去对照吗?看了您这条发言后,我拿自己的小公司和同行的巨头比了比,觉着我们的公司纯粹就是一清二白,都快没有做下去的信心了? 段:如果你的目标是打败谁谁谁的话,那确实很可能难有做下去的机会。但如果你能找到你能满足的细分市场的话,你也许就有机会。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起来的,最重要是你能有消费者导向的观念。(2011-02-21) 问:我们公司之前是一个OEM性质的代工厂,现在希望能做自己的品牌,但不知需要注意哪些? 段:这是典型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啊。你要想知道需要什么首先你要知道你有什么。建议你想想那些有名的牌子都有啥,对比一下自己都有啥,也许你就知道自己需要啥啥啥了。(2011-02-15) 网友A:记得上次段大哥回答个我的问题,看了半天也按上面做了,终究流动资金没了,公司倒闭了 ,工人围着要工资,最后去派出所民事调解,不是想拖欠工资不发,货款没到,实在拿不出现金 。工人不理解,你今天不给,你就走不了,想死的心都有了。段老师博客来了有好长时间,看了不少,也都时不时拿到实践去用下。也试着想搞懂一个东西,比如日常吃的大米,什么时候可以买了 ,好像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买,现在大旱可以买了,还是不能买 ,到底能不能买 ,买了不能睡不好,在亏点,就没饭吃了,段大哥能给我说几句吗 ? 网友B: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段永平不如不看段永平博客。要把段氏思维的精髓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要机械的模仿阿段的做法。比如:最简单的,阿段投资即使短期被套3年,也不会影响他的生活,一般人肯定没有这个财富的自由,也会受到心情的影响。但是,他不会。因为,投资是他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不是靠这个来谋生或者赚钱。 大道回复A:按什么做了?我好像没可能在这里教任何人做任何事情的吧?如果你照着做了就一定错了,因为你只是照着你自己原来的想法在做而已。我总是说不懂不做,不懂不碰,你要是真明白了就会少犯很多错。总而言之,我是不教人做什么的,因为不可能教得会,所以我总是教人不要做什么。所以凡是说照我说的去做的说法大概都是没看明白的吧。 (2011-06-02) 大道回复B:这和信不信我有啥关系。不信我整天来这里岂不是有点不太对头?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可以模仿我的做法,比如我7-8岁就上山砍过柴、养过猪,你怎么模仿?更何况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做法”是什么。我这里讲的最重要的就是什么不能做,至于什么能做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别人帮不了忙的。 (2011-06-02) 网友B:段兄,我此说的“信”并非说的是“信任”的意思,并非指的是读者不应该相信您。我的本意是,大家要学习你做事的方式和精髓,而不能完全从表面上模仿你来做投资。造成的错误理解,表示歉意。 我大概97年(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是我98年大学毕业前)就从《南方周末》的经济版上的一个整版的报纸上,看到了对步步高的报道,其中就提及了你。由此,就对你比较关注。在北大读研期间(2003年-2005年),我听了您的一个讲座。老实说,一开始觉得很平淡,完全没有一些其他的演讲者那么有激情和煽动性。但是,仔细品位下来,越来越觉得你的做法很有道理。 列举几个例子: 1.当时你的邮箱的名字很有意思。fastisslow,这个作为邮箱的名字。很有意思。 2.当时你谈及了自己投网易赚的钱,比在国内实业上赚的钱还多。我当时向你推荐说可以关注一下二线的网站(当时的二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还给您推荐了百度。当时百度还没有上市,百度李彦宏在北大有过几次讲座,根据感性的接触,感觉人不错。而且,对于百度的商业模式,我还比较看好。当然,我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现在想想,有点班门弄斧,我要是当时能把您投网易的逻辑理解清楚,对我现在的收获也非常大了。可惜,我应该是从去年才真正搞明白你为什么投网易。) 我曾经对人说,老段是个真正的高手,不仅仅是投资的高手。(有马屁之嫌,我看重你的还包括:平衡生活和事业:你去美国是为了照顾家庭等;做慈善:捐款浙大人大,还有心平基金,但还很低调。不一一赘述) 我从你这里,这个博客收获了很多东西: 1.老段为什么只投上市公司,不投非上市公司(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国内的一家人民币产业基金,这个问题对我很有启示) 2.投资好企业的标准(现金流折现) 3.要有自己的信仰 最值得我钦佩的是你淡然的态度。包括在几年前,你曾经提及自己澄清人大毕业之类的琐事。如有误解,望见谅我的表达不确切。 大道回复B:我总是觉得很多时候人们太注意所谓成功人士都干了啥,但就是不注意他们不干啥,而往往不干什么是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也干点什么的前提下)。也许当年多注意点Baidu也会有些收获的。虽然百度有些东西我不喜欢,但李彦宏的专注精神确实很厉害。 (2011-06-03 ) 网友C:很多年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体会到知道“不干啥”的重要意义。 大道回复C:我想大概所有人都是很多年以后才明白的,能真正明白就是福气或者叫造化。 (2011-06-04) 问:我有经营企业4年(从作坊类型过渡到小企业),一直以文化做为主要控制手段,我有2年没呆在公司里,公司越来越好(和每一个昨天比)。问出有效问题很难,一些困惑很难发出问题。最近几年感觉每一天都在黑暗前进,但是又发不出明确的问题。员工对已有的规则和流程不严格遵守,屡屡犯错,可实际规则是由下至上订出来的。现象举例:上班不打考勤机,以忘记为由事后去打考勤。针对上述现象,想请教段大哥,应以什么思维方式面对。 段:我觉得大家都不遵守的规矩有可能会是不合理的规矩。小部分人不遵守规矩是执行者的问题。一般而言规矩定得一定要有道理、有意义并且尽量简单和易于执行,比如这个博客博友发言的规矩。 一个组织如果有大家都不执行的规矩存在,长期来讲就是鼓励大家不执行大家制定的规矩,未来大家的麻烦可就大了--比如国内常见的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的十字路口。面对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执行你的规矩或者废掉执行不了的规矩,最好不要有中间地带,不然大家会很忙的。 举个我们自己的小例子:有一年,我回了一趟公司,发现总部大楼前那些没有停车线的地方也都停满了车。我就问我们管后勤的同事,为什么这么多车停在“不可以"停车的地方?他告诉我说,因为“没地方”停。后来他们把那些原来“不可以”停车的地方都画上了停车线,这个违规的问题就解决了。(2011-01-05) 网友:向学长请教一个有点儿幼稚的问题。我发现身边很多赚大钱的人都是做某某(比如红酒、挖掘机、安全套等)“中国区总代理”的,看起来钱特别好赚。比如有个叔叔做某日本挖掘机的代理,据他说每年就有稳定的两千万美元的现金流进,而且看他还挺闲的。“代理”这门生意是个什么特点的生意呢?是不是只有已经财大气粗的人才可以做?我在北美留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同学到加拿大的一个酒庄打听可不可以做他们的冰酒的代理,被人家笑着就敷衍出来了,仿佛我们说梦话似的。比如您的产品的代理商都是找什么样的条件的呢? 段:你觉得如果你找代理会要什么条件?你先设一个才能明白别人需要啥。有时候逆向思维会很有帮助,但大多数人不习惯。(2011-03-06) 网友:阿里巴巴CEO卫哲辞职,原因竟然是诚信上出问题,段哥怎么看? 段:他们出这个问题我也多少有点意外,看起来在上市公司的业绩的压力下,要坚持做对的事情不容易。从卫哲以前说的一些话来看,此人有点虚荣,犯这种错误恐怕也不是偶然。好在马云很明白大是大非问题,不然将来会有大麻烦的。从这事也能看出来,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哦。( 2011-02-24 ) 2012年 网友:能否讲讲您眼中的“差异化”,特别是我们小公司如何做好“差异化”? 段:你自己眼里有差异化吗?如果没有,别人讲没用,如果你懂什么是差异化其实也不用别人说,呵呵。(2012-02-21) 网友:我是做地坪漆的,我针对每个不同性能产品给了一个牌子,工业用固地宝、地坪宝、菲凡士、地甲、民用的牌子是地美丽、地平宝。其中菲凡士是受步步高名称启发的,段总可否点评一下。 段:你随便找个不知道这个名字的人说一下,看看需要多久他可以复述(说对并写出)。然后用“小天才”或“步步高”对比一下。多出来的时间的比例就是你未来为推广这个牌子要多花的代价(如果达到一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话。)(2012-03-02) 网友:我也认为想好商标名确实是件非常难的事。我是建材行业的,我这个筑道名称也是注册商标,自己比较喜欢。 段:这个名字的同一发音有歧义,不是很适合做消费品的牌子。 (2012-03-02) 问:我从事的工业地坪涂料行业不知算不算没有差异化的行业,我个人感觉50%象,自己有时感觉很困惑,会不会象巴菲特的纺织业一样,您认为呢? 段:看上去有点像。不过像不等于是,比如3M的产品看起来都像差异化不大的产品,实际上很多都是差异化很大的产品,比如贴纸啥的。( 2012-07-16) 问:对于一个想创业的人而言,何谓合适的机会呢?好机会的标准是什么呢? 段:这是必须问创业者本身的问题,如果他自己解答不了别人也帮不了忙。(2012-04-21) 网友:您是怎么看行业竞争那个问题的?您在一线做企业的时候,涉足的行业都是竞争很激烈的。我想您可能比芒格更有资格解释这个问题。 段:我认为和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关。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行业内的企业越难赚到钱。航空公司是极致,就是因为产品差异化小。还有一个极致的例子就是现在很多做太阳能硅片的,下场会比航空公司还惨。芒格说他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许是调侃的吧?(2012-07-11) 2013年 网友:在企业的转型阶段(从科研到工业化,流程从不规范到规范等),创始人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招聘加入了新的业内资深人才(下简称“A”),但是由于A是刚加入公司,在公司又没有股权,然后要推行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是困难重重,因为要否定掉以前公司很多的习惯或者做法,而且间接上也会触动老团队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虽然有心往工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去做,但在执行层面却不敢转型得太快,担心企业团队的稳定性。我们分析企业如果要更上一个台阶,从做对的事情来讲,企业是需要改革的,甚至需要部门裁员,不然永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科研这种层次。不知道作为风投机构或者投资者,如何为企业来协调这种关系和提供什么样的建议。知道段大哥的投资和做企业经验都非常丰富,想听听您的建议! 段:看着有点费劲,不知道你到底想要问什么,但能看出来你确实不知道想问什么。我觉得第一,A不适合去这家公司,第二,公司不应该请A。(2013-11-01) 问:太多人造过平板,为什么只有jobs成功了,太多人造过电动汽车,为什么只有musk成功了?是因为个人素质还是其它原因?他们的成功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大不大?我现在正在创业,在组建团队的时候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应该怎样将文化渗透到团队中去,不知段总能不能给一些建议? 段:企业文化必须你自己去创立,没人可以帮忙的。企业文化大致由:使命、远景和核心价值观组成,这都是你自己的东西。使命就是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远景就是大家共同的远景,核心价值观就是是非观,或者叫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不对的事情。(2013-06-06) 问:关于创业时机和时间的问题,请段总谈谈体会。05年刚毕业时,很多财经杂志在宣扬80后创业者,还用了一个题目叫生于80后,但这几年过去,很多都失败了;上月一档视频节目中,唐骏说,这些人积累不够,座旁边的投资家朱敏也说应先到公司打工,学习谈判、做预算、管理、看财报等再出来创业。但按这样讲会不会拉长战线,怠误机会呢?比如我学校就想创业,因读行政,05毕业到了一银行人事部工作,一干几年,想转岗业务(信贷岗)又用了几年,前年才做业务;想积累和提高能力,又要继续专心做好业务及等提拨,心中有疑惑1、银行平台不错,知识要继续学习,是继续积累,等时机成熟?时间会不会拖太久2、迅速积累人脉和学习创业路径和能力,马上出来做个小额贷款公司什么的?还是有他办法? 段:其实无论怎么准备,创业失败的概率都会远大于成功。看看那些成功的创业家都做过哪些准备吧,比如马云?如何创业可能是个巨大的话题,但个人体会,绝大多数创业成功者都是有追求的人,这种追求经常能克服创业过程中的许多许多巨大的困难。(2013-02-13) 网友:做产品是不是也这样?是不是SKU越多越不好做?我又要再纳闷一次了,为什么小公司小品牌的产品一般都比较多?比如一个山寨电器厂的话,肯定什么收音机游戏机甚至手机都做很多款式。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是因为一开始小,无法依靠单项产品生存,所以必须多做几款?还是因为什么都做又没做好,所以是小公司小厂家? 段:如果大凡你能做好一样东西,你为啥还要做很多做不好的东西呢?不过,确实有些会因为做了一些好东西后就以为自己啥都能做好,于是就开始做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东西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聚焦的人或公司最后会变得很厉害,这也是我喜欢苹果的原因。(2013-10-17) 网友:美国有一些很大的Private company,一年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营业额,但是不上市,这能不能算是一种生意模式健康的标志呢?最近我在研究做贺卡礼品的Hallmark公司,他们一年有40多亿的营业额,但是100多年来从来没引入过什么VC、PE,公司的领导、大股东一直就是那几个姓Hall的,整个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族。我再一查才发现这个规模在美国甚至都不算是大的privatecompany,最大的嘉吉、科氏一年营业额都上千亿。是什么让他们一直不上市呢?反过来说,又是什么让大部分的大公司走上上市的道路呢? 段:国内也有不上市的很不错的公司,同时也有很多上了市却很烂的公司。米国也一样。有些公司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上市,有些则不。 网友:我有个感觉不知道对不对:不借助任何外来资本能把公司做大的才是真正的顶级高手。创业者其实都应该尽量谋求这条自给自足的路线图。很多创业者以拿风投为荣,再高一级就是以能够到纽交所纳斯达克敲钟按灯为人生顶点。我总觉得这是中了金融界的忽悠,如果同样的规模,不上市明显应该更光荣才对啊。前段时间《中国合伙人》上映引发了徐小平和俞敏洪的争论,俞敏洪后悔上市,徐小平说俞是“思想反动”,我觉得俞敏洪更有道理一些。 段:各有利弊而已。上市的往往不是那么有把握的,所以要分散一些风险。简单讲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013-08-01) 网友:哎,确实很多人都要按别人摔倒的方法自己摔一次才学到教训,我一早就知道不能靠内幕消息买股票,但还是忍不住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的这个“关系”、“内幕”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后一把亏了很多钱,才发现客观规律面前没有什么例外。最近我有一个疑惑,年轻、钱又不多的我们,也许不应该太早进入股票投资这个领域,在“现实世界”中找good deal好像比股市里更容易,好多生意的“市盈率”都极低,比如奶茶档、烤串儿摊、水果栏,都是零点几,只不过要多花力气,其他很多稍微大点的生意回本期也就几年,这些生意能成的概率小一些,但是勤奋可以提高概率,命运更多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知道学长您是怎么看的?您自己也是实业致富的,您觉得资质普通的年轻人更应该投资股票还是自己落手落脚做点儿生意呢? 段:感觉你好像终于开窍了?至少任督二窍通了一窍了,另外一窍主要靠自己修行哈。投资投的就是未来现金流(净现金流折现),当然是哪里好资金就该去哪里。所谓哪里好只和自己的能力圈有关,老虎伍兹打球一年赚一个亿美金不是人人可以学的。(2013-04-03) 网友:怎样才能做到“这都是你自己的东西”。我试着给自己公司理一下企业文化,发现很难,进行不下去,原因就是不象是我自己的东西。 段:慢慢想,每天想,也许一年两年后就会有答案的。(2013-06-12) 2014年 网友:朋友想开家卖牛肉汤的店,起名字有没有什么需要遵守的原则啊? 段:别起那些让人想起就没食欲的,另外就是不要有歧义的,最好是一说就能写出来的。(2014-07-06 ) 问:这2年承包了别人的品牌,做的电子商务,在天猫里卖,但是当时我们签约只签约了3年,明年就是第三年了,品牌可能会面临收回的危机,而我们自己做的是贸易也没有实体生产,自己的品牌已经去注册了,我自从做这个生意以来一直觉得很被动,感觉自己没有主控权,很想跳出这个阶段。 段:一个品牌签约只签三年的人,就不要说很想跳出这个阶段了吧?不过,亡羊补牢总是来得及的。(2014-02-27) 2015年 问:在业务规模不大的小公司里给核心员工分股权有没有实际意义? 段:你是说Google的初期还是苹果的早期?(2015-02-25) 2016年 问:新的一年象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又要出征了、去年我们亲戚朋友做企业的都很焦虑、一是营业额下降很多、二是客户回款很慢、而且大多数都是亏损的、大家纷纷在摸着石头转行和上新产品、有很多都把房产卖了、或者把房产抵押给银行、我们公司办法一是裁员的、二是努力开发新产品、但是大家伋然晚上睡不着、一是对16年市场销量担心、二是新产品开发担心、万一失败了呢、我想按照平常心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和价值投资看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睡的着觉呢、我的能力圈里在哪呢?我为什么焦虑呢、其实是超出了自己能力圈、因为看不清前方的路、我才会焦虑不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公司继续裁员减少规模或者关门、当然裁了很多年的老员工有点不忍心、等我看明白了、想出能睡得着觉的好办法才能行动、好比我股票只看懂了茅台一样、买了别的股票总有担心一样、因为我看不懂其他股票、平常做事也一样、有担心的事别做、学会等待、这是我的领悟、其实成千上万企业也在面临这个抉择、希望看了段总回答大家可以睡个安稳觉、我觉的我的能力指数是3、段总能力指数是8、所以我尽量在能力指数了的范围之内干事。 段:这里没有心灵鸡汤哈。本分里包括该干嘛干嘛,该裁员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你确实跑出了能力圈,那现在就该轮到你睡不着觉了,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尽快回到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事情哈。从学习的角度讲,跑出能力圈去试试水无可非议,让自己睡不着可就真犯不着了。(2016-02-22) 网友:我是在天猫里卖服装的品牌店掌柜,已经第四年了,品牌是厂家授权的,现在厂家也入驻了,给我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品牌是厂家授权的合作了很多年,电商营销是我之长,款式开发是我的短,如果现在还要继续做大就需要把自己自主品牌做大,自己并不喜欢款式开发这些,自己做了一年,这一年觉得越来越痛苦,您可以给我提点一下吗?到底我该坚持自己做的更加努力去做好,还是去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 段:坚持做对的事情往往是会有好结果的,对你自己而言什么是对的事情你必须要自己搞明白,别人帮不了忙的。(2016-09-05) 网友: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学长,您在创业初期每天睡眠时间有多长?能够保证到8小时睡眠吗?工作负荷会不会也像很多创业者一样常常超限?会不会也压力太大失眠什么的? 段:不太记得了,反正我不是能准点上班的人,所以也许不太适合当CEO?(2016-12-16) 网友:A股怨声载道的散户中,持有茅台的一批人是最幸福的。最近偶然认识了一位朋友,是一名80后拳击运动员,拿过全国拳击比赛亚军,退役的时候用退役费买了1000多股的茅台,一直没卖。这位朋友现在想开一家拳击俱乐部(他告诉我这是根据三环理论:喜欢、了解、有现金),他告诉我说,现在他手里有5万多现金,自己和太太月薪加起来2万多,有个5岁的小朋友。他退役后就一直在北京跟老板,现在也有房子。基于这样的情况,学长您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呢? 段:需要别人建议的话就最好别开,打工比做老板要容易得多!(2016-09-26) 网友:刚毕业时也许理解不到学长这几句话的精髓,折腾过一番之后会有切身的体会。抱着侥幸心理制定战术目标是愚蠢行为,抱着侥幸心理制定战略目标会导致灾难。我们自己吃过亏之后,回归到脚踏实地、甚至匍匐前进的战略规划。集中火力攻下一个具体项目,然后通过实打实的提效服务树立口碑。用两个湖南伟人的话说:“建立根据地”、“结硬寨、打呆仗”。想请教学长一个具体的问题:您刚到中山怡华做厂长的时候,是怎么快速建立执行团队的?我看网上报导,您89年开始做厂长,三年内就产值过亿了。而那时候陈明永学长还没毕业。您只身一人到广东才28岁,能让工厂按照自己的规划全速启动,有没有什么招数?有没有遇到内部的阻力?如何克服? 段:当年谈不上快速,三年内好像也没过亿吧,而且刚好赶在游戏机风口上。你学长好像是91年加入的。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我整个博客讲的都是"道"的东西,可人们总是觉得"术"的东西才值得学。其实我不太懂"术",所以才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CEO。不过,只要在"道"上,"术"的东西早晚会学会的,快速与否往往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投资亦然。(2016-06-18) 网友:建团队这事,太容易被能力啊、速度啊、执行力啊这些东西干扰了,事实上后来才发现,做事原则才是决定什么样的团队的根本,道不同的人终归要离开。 段:这是合适性和合格性的问题。(2016-06-20) 网友:大家探讨,个人理解是:1.真正懂得成本控制的企业或者组织,这个是渗透到骨子和企业文化中的。类似于个人——基本上平时就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应该多花。当然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这不未必容易达成一致。好的企业文化会更容易达成默契。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去硬砍开支,硬拧毛巾,可能就意味着在损毁自己的“肌肉”了,那实际短期表现出的成本减少损失的是长远利益,得不偿失;这样的“成本控制”,持续两年,企业的肌肉和竞争力会受到很大影响。3.题外话:最大的成本,我有时候觉得是战略成本——战略失误带来的不可见的损失,可能更大。 段永平:对的,控制成本和经济好坏无关,是个一直要做的事情。最好笑的就是经常看到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华尔街的预期去减成本,尤其是为了减成本而裁员。(2016-05-30) 2017年 网友:我组织制作了一款产品,选用了最好的材料和包装,所以实际成本比较高。而市面流行的同类产品主流价格只比我的成本价高一点。主流竞品的成本我也很清楚,是远低于我的,他们利润颇为可观。我们这款产品如果定价在竞品同档位,应该可以形成很好的口碑,但是利润比较鸡肋。但如果我们把价格提到自己比较舒服的位置,就会进入一个空白档位,在那个档位几乎没人(再高一个档次反而又有了),团队都认为尝试的结果很可能是卖不出去。我对学长帮丁磊出主意定价的事情印象很深刻,OPPO和vivo手机的定价也从不带有价格战色彩,所以我倾向于给自己产品的价格定得也高一些。但进入一个空白档位,确实会有些忐忑。想请教学长,您怎么看定价的问题,竞品现存的价格,对于快消品来说,是否一个绕不过的锚? 段:定价很简单,就是你给客户带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所以跟客户和价值都有关。(2017-11-15) 网友A:同一家公司在同类产品中实施多品牌策略有哪些好处?这种策略是容易成功的方式吗? 段:大部分产品这么做是非常愚蠢的。早年看过P&G这么做,所以老是觉得他们的产品多少有点蒙人的味道,将来有一天会有麻烦的。(2017-08-18 ) 网友B:是违背焦点法则的原因吗?段总能不能再多说几句,我们厂就有这个问题。 段:同样的东西分成多个品牌卖显然属于生意导向而不是用户导向。如果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牌子都做不好的话,多个牌子就更做不好了。如果一个牌子能做好的话,为什么还要多个牌子?OPPO和vivo的情况不一样,他们是两个完全相互独立的公司,希望不要误导大家。(2017-08-20) 网友C:学长说的这个值得深思。以前我跟学长汇报过,我有个朋友做宠物食品(我参股了一点),代工做得不错。但我认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代工厂永远受制于人(客户越大,自己的生存能力越差),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学长说过,步步高在很早的时候就决定了不走代工之路,坚定走品牌之路)。现在达成共识了,做自己的品牌。为了快速打开局面,朋友第一步规划的就是多品牌战术。为的是在每一个地区,都有若干家分销商可以成为当地的独家。逻辑也说得通,但我下意识觉得,如果让学长您来制定规划,恐怕不会这么做。我在北京拉了一个团队,做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高端宠物粮品牌。我们这个团队是计划只做一个牌子的,做到有名堂为止。筹备过程中,我跟很多“前辈”请教,很多人建议我先找个定位公司咨询品牌定位、找个广告公司出来的人做partner一起干。作为新入行的人,这个建议逻辑也说得通,但我下意识又觉得不对了。真正做大的牌子,有几个是广告公司的人做起来的呢?OPPO和vivo应该都没找过这一类“顾问”吧? 段:所谓的“顾问”只能在如何把事情做对的地方教你一些技巧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也很重要,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事情,不然他们是可能把你引到死胡同里去的。(2017-08-22) 网友:《乘风破浪》里看到马画藤故事的时候我很激动,虽然故事很扯,但是基本的道理成立:小马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有种宿命感,他明明说了“将来最穷的应该是我”,仍然毅然前往。这和以发财为目的的囤BB机行为其实有本质的区别。这几年认识了一些很聪明很聪明的人,能够心思缜密布局精巧地设计赚钱套路,有些也确实赚了一些,但是总也摆脱不出苦心赚钱的“诅咒”,宏观来看,还是有种“朝不保夕”感。道如果不对,术再强也是徒劳。 段:是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是同理。(2017-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