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依赖的阅读方法

 HX_chen77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上次推送《是时候献上这份书单了》,有读者留言:“社会心理学,端午假期我安安静静看了两个小时不咋看的下去。”

我说:“有机会我写篇怎么把这种书看进去,甚至更难的书也能看得进去的好方法。”

今天这篇,分享的就是这个方法。

这是我在依赖的一个阅读方法,我用了好几年,就这样分享出来,说实话,还真的有点舍不得......毕竟我也发现,现在能认真读完一篇文章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这篇文章,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具体结合“电子书”,讲的就是这个阅读方法。

第二、第三部分,则分享的是我读书的两个原则。


01

结合电子书的阅读方法

先说电子书。

我现在看书,第一时间会先去找是否有对应的电子书,实在没有办法,才会看纸质书。

为什么这么偏爱电子书?

因为我现在看书,95%的情况是抱着学习心态的,而不只是为了满足消遣,至于看书纯粹是为了体会墨香这种事,基本上不会在我身上发生。

既然学习,那一切都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其一,电子书方便做笔记。

以前没有办法,看纸质书,只能做手抄笔记,极耗费时间,并且若是你字写得丑的话,往后都不稀得回看这些笔记,再有就是,不能像文档一样随意编辑。

电子书则不同,手抄笔记的弊端统统不存在,这就很爽。

其二,电子书可以变成语音朗读。

PDF模式我是不喜欢的,各种文档格式中,PDF模式是最累眼的,这是我最讨厌的一种文档。

常见的,能变成语音朗读的,是epub、mobi、txt这三种格式。

我在三种情况下,对文字朗读是有要求的:

A,碎片时间,并且也不方便阅读的环境。比如走路、散步、排队、坐车、上厕所等等,这些时间我就特别希望耳朵里能放有声书。

B,想要加快阅读速度的时候。

用语音朗读模式,可以将朗读速度提高到3倍,甚至最高可以达到4倍。

我从来不认为那种每页文章扫一眼,或者跳着看的方式叫做“快速”阅读——市面上太多人的把跳着看的方式,当成是一种“快速阅读”,这是我不苟同的。

我所认为的快速阅读,必须遵守的是“阅读同样的文字量,用掉更少的时间”,比如原先看1000字要花3分钟,那么提高阅读速度之后,同样是挨字看完1000字,只需要2分钟,这,才是我认可的所谓阅读速度得到了提高。

有些人,在市场上学到了一些所谓的快速阅读方法,其实要我说,真的,

第一点,阅读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人的心态就会变得浮躁——读书浮躁,不如不读。

第二点,你学到的那些方法太刻意,但凡是刻意的方法,日后都不会是你的阅读常态。
能看到一种现象,就是你在学习快速阅读期间,确实做到了快速阅读的效果,但是脱离这种培训的环境,你很快就回复到了以前的阅读速度状态。

真的能够切切实实的提高一个人阅读速度,并且还不会让人产生浮躁心理的方法,在我所知中,就只有一种,并且也是我一直在用的,那就是「朗读提速法」。

所谓朗读提速法,是我给命名的一种方式,详细介绍一下我是怎么做的:

I、首先,得找到可以将文档转化为语音播放的软件。

目前我所用的软件,是安卓版本的APP“云虫爱看”,这个软件我用许多年了,以前的名字叫“阅读星”,pro版本才能将导入的文档进行朗读,收费。

其实掌阅APP也能够将导入的文档变成朗读模式,但是掌阅的朗读速度太受限了,根本无法将朗读速度调到高速。

云虫爱看之所以能够实现高速播放,是因为这个快速播放的功能,依托的是第三方软件,讯飞语记,语音播放这一块,讯飞一直比较顶尖。

II、把播放速度提高到不看文字便不能分辨的文字的程度。

什么意思?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要提高阅读速度,那就不能真的拿来“听”,若是只限于“听”,其实通过人耳接受的信息也是很有上限的,因为你总要听清楚吧?但“听清楚”,则就意味着,播放速度需要慢下来。

所以,真正的做法是,“以听辅阅”,阅就是“看”,你的目光得看着电子书,然后让耳朵里听到的内容带着你走。

有一种古老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式,那就是指读法。

具体做法就是,拿着一支铅笔在你所读的每一行下面划动,以此牵引自己的目光,防止回看文字,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这个方法有效果,但是体验几次就可以了,谁也很难长期的一阅读就带着铅笔在划,而且真这样做的话,手是很累的。

那么,“以听辅阅”的方式,其中“听”就是那只带着你向前的铅笔。

用这个方式,把阅读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3倍,是妥妥可以办到的事情。

至于如果你问,这个方式是否可以提高到原本阅读的4倍、5倍,10倍、20倍,这个方法就真的做不到了。

我所有的阅读经历中,阅读速度最快的时候,也只提到了3.2倍,一般情况下,我用的是2.76倍,因为长期的使用发现,讯飞语记播放的2.76倍速度,恰好能让我听得清朗读的内容是什么,并且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满意的阅读速度了。

用这个方法,拿来阅读市面上的95%的畅销书以及99%的小说,绝对是没问题的。


C,犯困的时候&读不进去的时候。

我大学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这本书号称意识流小说,读第一卷的时候,看着看着便会犯困。

若是一般的书,我可能会觉得不是我的菜,从而放弃了。

但是《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我觉得不读下去,这辈子可能都会产生遗憾,那我怎么办?

我采用的就是“以听辅阅”的方法,只不过读这本意识流的时候,我稍微把播放速度调慢了一些,大概是2.4作用。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用这个方式,我竟然能够看下去了!

放到2.4的速度,我能够清楚的听得清朗读的内容,并且我还同时保持“眼”的阅读,也就是做到了“眼”“耳”的多器官并用,处理信心的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另外,“加速”可能也是其中一个让我摆脱“困意”的原因。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做过对比,比如你大学的时候播放高等数学的辅导视频,1倍速播放的时候,人看着会产生睡意,但如果你把速度调到1.75倍、2倍,人居然会变得精神起来

别的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有时候,你看样东西会犯困,或许调节速度,或者把文字变成语音……换个接受信息的方式,或许你就不困了。

是的,用语音软件辅助阅读,确实对我来说,是很有用的方式。

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这种书,你若是看的电子书,并且采用的是以上这个方法,能看进去是不在话下的......

你真的可以亲自去试试,别没看完文章就叽叽喳喳就反驳了,这个方法我用了好几年,有用没用我知道。


02

自己的想法是核心

阅读的时候,我是抱着学习心态的,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才是我阅读的核心。

学习一定是通过思考的方式去展现的,而你的思考怎么体现?在我看来,就是能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

有想法的时候,我会写下来。

各位一定要记住,读过什么书,以及读过多少书,这种事情,对你来说重要,但是对于社会来说,并不重要。

就只是因为就算你读了再多的书,你在做的事情都是在消费价值。

无论是本文所说的阅读,还是那种在学校里的学习,其实都是在消费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

输入,讲的永远都是消费,无论你以任何的形式。

输出,才是创造价值。

看一篇文章,你写一个评论,这是你在创造价值,看一本书,你写一篇书评,你是在创造价值。

如果有人看了你的评论,则那人便是在消费你产出的价值。

如果有人觉得你书评写得好,甚至给你打赏,则他们是在为你所创造的价值买单,也是在为他们所消费的价值买单。

影视中,那些岁月安好的看书,或许只是拿来吸引异性的,或者,就只是拿来塑造角色形象的----毕竟你要是拿着笔在搁那划来划去,很不适合摆拍啊。

对我来说,我不希望的阅读,永远是一个静默的状态。

一直静默的阅读,便是一个静默的消费者,所用的时间都被分配去为自己的消费行为买单了,我觉得不好。

我要让自己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积极性,也就是尽量增加创造价值的时间占比。

所以,我常常看一本书的时候,哪怕有一两句触动我心,或者让我产生思考,或者让人产生想象,我都会很高兴,并且毫不犹豫停下阅读,以前是拿出笔,现在是打开手机便签或者是电脑文档,然后写,写到头脑枯竭。

我知道,这些完全原创的东西,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价值。

记忆犹新的是,大学的时候,买的一本书,看了前两页,就已经有感想,于是就随手在那本书每一页的空白处写,结果把整本书都写得“浮肿不堪”,因为我用掉了一百多页的页面空白。

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其实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不会觉得“这样很影响阅读速度啊”,说实话,如果我真能一直的写下去,我才不在乎能不能读完一本书。

有人会问,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吗?

其一,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创造价值——尽管自己写的东西,不一定具有公开价值,但一定对自己有价值。

其二,能够锻炼思考,甚至是深度思考能力。

书写就是将自己的思考文字化的过程——当然,作用不仅仅是将思考文字化。

更大的作用是,文字化的过程,能够拉长你的思考链。

要知道,如果只是在脑子里想问题,那么,它的思考链往往是比较短的,而且头脑里的思考链容易断、容易忘记,断了忘了,就很难连起来。

所以,所谓深度思考,如果只是在脑子里思考,就很难做到有“深度”,因为所谓的深度,就是思考链长一些、思考层次深一些。

如何做到深度思考?

经常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并且进行思考链的延伸,以及对思考层次进行挖掘,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办法

很多读者看到我前面的描述,说有触动的东西,就停下阅读进行写作,恍惚中,会形成一种我大部分时间都写东西的印象,其实不是的,我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阅读。

毕竟,能够看到一样东西就产生思考,这种情况,也并不是经常能够发生的。

我自然是希望能读到这样一本书,它的每句话,我看过去都会产生自己的思考,我就一直写下去,然后这本书还永远读不完——目前这种书,还没有遇到过。

并且能够一写就是酣畅淋漓的几千字,这种情况也是可遇不可求,毕竟你是在看别人的书,如果别人的书充满的都是陌生的知识,那能够产生感触的时候就更少了,即便能够产生感触,也只能将知识进行短程的衔接。

所以,有东西写的时候,我是特别珍惜的。

其三,真的能够引发创新性想法。

阅读,很多时候,我们读的是自己,并不是书上的内容让我们相通了什么,而是书上的一些不经意间的话,点通了我们内部长久以来累积的思考,所谓“打通任督二脉”。

这个时候特别值得记下来。

有过长期写作经验的作者,往往都有过体会,就是有些东西,不是想出来的,其实是“写出来”的。

也就是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迸发出一个好的构思、好的想法、好的思考、好的见解,真真的,许多的好东西,都是“写出来的”。

所谓“写出来”,并不是“编”,而是他脑中的那些激荡的知识,打通到了一个阶段,就产生了某些意想不到的衔接——原有的元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产生了组合,这可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吗?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底层的能力,那么写作就是比阅读更为底层的能力——毕竟,没有人写,你能读什么

所以,综上,我会建议各位,多写,多写,多写。


03

适当看更难的东西

前面说了,阅读可以锻炼思考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写的方式得以实现——写的方式,甚至可以锻炼深度思考的能力。

阅读还可以锻炼另一项重要的能力,叫做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去实践呢?

方法就是去读一些更难的东西。

如果我们永远都只是去阅读那些看得懂的东西,那这意味着,我们的理解能力永远得不到突破。

要知道,那些更难读的好书,永远是那些聪明的大脑写出来的。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努力,能够读懂一本原本读起来有理解难度的书,则说明,你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去读更难懂的好书,然后想方设法把它读懂,这是我所知的能够提高一个人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

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更值得去这样做。

要知道,现在视频化的兴起,其实是弱思考时代的开端,跟图文相比,视频内容更加重表达而轻思考,视频化以冲击眼球为第一要务。

短视频这种东西,给脑子喂久了,是会让自己变蠢的。

所以,我才会觉得,我们有必要去做一些「逆墒增」的事情:时代想让你变蠢,但你偏不

不想变蠢,怎么办?

读书啊,书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以文字为载体的东西,跟视频化有个相反的特性,正是重思考而轻表达。

想让脑子变得聪明,没办法,就只能多接受一些“重思考”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