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蟋蟀(作者:钱仁生)

 黄之中 2022-07-11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蟋 蟀

钱仁生

图片

蟋蟀,上海人叫“财吉”。每年处暑过后,蟋蟀就瞿瞿叫了,闪亮登场了。蟋蟀迷听到瞿瞿叫声便会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涌向专卖蟋蟀的市场,东家店看看,西家店逛逛,打开蟋蟀盒盖,用草茎去引引这个,引引那个,蟋蟀迷争先恐后忙得团团转,都是为了抢得先机去寻找叫声响亮、体健力足、牙齿尖利、剽悍好斗的极品蟋蟀;蟋蟀迷中也有纯去看斗蟋蟀的,里三层外三层围在一起看蟋蟀相互撕咬,拼命鏖战,有的还打赌输赢,押赌的赢了,喜笑颜开。当然,大多是去看蟋蟀震撼人心的搏斗场面的,同时也满足了内心好斗好胜的欲望。每年这个时候还有风尘仆仆从山东、河北蟋蟀产地来的大爷大妈们,他们摆着地摊,与人们打着招呼,要你看他的极品宝贝,买他的蟋蟀。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每年要热热闹闹一个月。

图片

古时也有蟋蟀迷,甚至皇帝也玩蟋蟀。玩得名气最大的便是明朝的宣德皇帝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一篇《促织》,文章开头就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意思是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宣德皇帝沉溺小虫,不能自拔,因而被称为“促织天子”、“蟋蟀皇帝”。宣德皇帝爱好多样,还喜欢写诗、作画、射箭、蹴鞠、打马球、槌丸、投壶,且玩物不丧志,玩闹治国两不误,你说奇葩不奇葩?

蟋蟀的瞿瞿叫是依靠翅膀的摩擦,人们都喜欢聆听蟋蟀清越、悠扬、激昂的声音。秋天的夜晚,月亮当空,溪水潺潺,躺在床上,听着蟋蟀和青蛙的互鸣声,真是一种享受。你想不到的是古人还特地制作小金笼装蟋蟀,放在枕边听其鸣叫的。古人比你更会玩呢!

图片

蟋蟀又名蛐蛐、蝈蝈、促织等。听蟋蟀瞿瞿叫,爱看蟋蟀互斗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有了,以至形成了蟋蟀文化。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国风·蟋蟀》篇。自此,历史上关于蟋蟀的诗文有很多很多:“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三更窗外芭蕉影,九月床头蟋蟀声”、“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杜甫、白居易、贾岛都留下了优美的蟋蟀诗篇。蒲松龄的小说《促织》更是入了中学的语文教材。蟋蟀文化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鸣谢:钱仁生先生赐谢分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