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黄炎培给毛主席打去电话,询问自己数日前借予他的王羲之真迹何时归还。毛主席听后十分不悦地说出这句话,并表示自己到期肯定归还,要是不还就是违反约定,但现在没到时间就来催,那就是黄炎培违反约定了。“逼债”未果的黄炎培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便下定决心不再过问此事。一个月借期满后,毛主席按时的将这份王羲之真迹“完璧归赵”,这让黄炎培惭愧不已。要知道毛主席一生酷爱书法,对这部王羲之真迹非常喜欢,也因此黄炎培才害怕主席“截胡!”但主席最后能够及时将东西归还,足见其“不夺人所爱”的品质,这让黄炎培大为愧疚。因为黄炎培除了同样是书法爱好者,更是与毛主席惺惺相惜的好友。那么,关于这幅字画“你来我往”之间,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趣事,使得主席急得说出“你怎么也逼债”这句话?而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黄炎培与毛主席又是怎么认识的,两人之间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先从毛主席与书法之间的不解情缘讲起。一、“毛体”狂草声名显赫戎马一生的毛主席不光是我们伟大的领袖、革命家,更是一位诗人、书法家。一如他卓越的战略才能给近代中国带了的巨大变革,毛主席在书法的殿堂中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财富。从年少时期的朴实无华,到中期儒雅厚重,再到后期的大气磅礴,毛主席每一个阶段的字体都体现了他在当下的状态,同时也都具有着相当的艺术价值。他的书法作品别具一格、自成一派,其晚期龙飞凤舞的狂草被书法界称为“毛体”,与历史上著名的狂草书法家张旭、怀素能够相提并论。而下面这幅作品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留下来的,23岁的他读完《明耻篇》后留下了这样的批注。这16个字以颜体撰写,以一个方正的正方形排列在纸张中,字与字之间有避有让,字体工整秀穆。这一时期的字体虽然统一和谐,但仍然是仿照着颜体书写的,缺少了其个性特征。到了1963年,为缅怀雷锋同志,已经年过半百的毛主席为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错落有致地落在纸张的中心,他毫不吝啬地在纸中留白,彰显了字体的豪放、大气,将“毛体”的精髓尽数显现了出来。这是毛主席在书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他已经走向狂草并形成了自己的流派。从品质上看是努力与坚持,从方法上看则是学习与临摹。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毛主席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是很大的,甚至一天24小时的时间对他来说都是不够用的。他常常需要服用安眠药入睡,在服用安眠药到合上眼睡觉的时间里,就是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他利用这些时间翻看名家书法,并专心地进行临摹书写。他把每一次批注都当作自己宝贵的练习书法的时间,后人从他所批注的公文上也能看得出他在这一生中字体的变化。毛主席私底下有收藏书法作品的爱好,建国之后他就开始嘱咐身边的人为他留意搜集一些书法作品。到了1966年,毛主席手中的书法藏品已经高达600多幅。由于他对草书的偏爱,在他的藏品中包含了大量的草书作品,像《怀素自叙帖》《张旭草书李青莲序》等等。当然,这些书法作品也都是毛主席委托下属用自己写作所赚取的稿费所买来了。而在此过程中,毛主席便与黄炎培手中的王羲之遗世之作结下了缘分。二、借走王羲之真迹被催债1959年之后,上了年纪的毛主席也不再过多参与国家的管理,而是退居到了二线,这使得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培养他的爱好,也有了更多的经历去与自己的老朋友们联系。一次偶然的机会,毛主席得知自己的好友黄炎培珍藏着一幅王羲之的真迹,这顿时引起了他的兴趣。王羲作为书法大家,有着“书圣”之称,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们个体觉醒的一个大时代,相比于过去的文人墨客们为歌颂帝王将相而服务,王羲之则更加强调其书法中的“意”,体现的是他个人的生活情趣。他精通草书、楷书、隶书、行书等字体,他广泛练习各家字体,汲取其长处,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有很多人认为在中唐晚期王羲之的地位遭到过质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抑王论”。事实上,不管是唐朝还是现在,王羲之书坛始终都居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张旭、颜真卿等大书法家笔法均源于王羲之,以至于李嗣真首次将“书圣”的称号冠于王羲之。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书法作品,如《初月帖》《平安帖》《曹娥碑》等,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还要属《兰亭集序》莫属。他的作品风格平和而自然,既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含蓄内敛,又有着他个人的劲秀,成为了他那个时代的最佳体势,更为无数的后人所推崇着。他随即联系上了好友黄炎培,向他提出借王羲之真迹一阅的请求。王羲之的真迹自然是十分宝贵的,黄炎培也是小心得不能再小心地珍藏着,换作别的任何人他都是不舍得出借的。但提出这一请求的是毛主席,两人是志趣相投的好友,黄炎培便同意了他的请求。收到王羲之真迹的毛主席如获珍宝,每天一闲下来便是端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翻看,有时秘书和他说话他也听不到。而他身边的人见他这样着迷也都不忍心打扰他,很多不紧急的事情都是等毛主席自己起身了才来报告给他。毛主席这边如此,黄炎培那边更是惦记着。借出后仅仅才过一周,黄炎培就按捺不住了。他先是打电话到毛主席的值班室询问情况,可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他干脆打电话给了毛主席本人,接到黄炎培电话的毛主席回道:“不是说好了一个月吗,怎么才出一星期就打来电话催啦?”可话虽这么说,没出几天黄炎培又给值班室打去了电话。过去毛主席借阅书画从来都没有被这样上门催要过,值班室一时拿捏不定便将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面露不悦:“老黄你怎么也这样催债呀,说好的一个月还差七天,到时候我肯定将借这字归还,一天也不会多借。到时候要是我不还就是我违反约定,但现在没到时间他来催就是你违反了约定。”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回去将毛主席的原话告诉给了黄炎培,黄炎培听后意识到了自己这样的行为太不够厚道了,因此在之后的几天里就没有再给毛主席打来催债电话了。等一个月的时间一到,毛主席小心翼翼地将这幅字用木板夹好,让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将其原封不动地给黄炎培还回去。而值班室的人员却告诉毛主席:“黄炎培已经来过电话了,他说既然主席喜欢看,留在这里多看几日也无妨。”但毛主席却拒绝了,他说:“说好了一个月就是一个月,哪怕他说了这样的话,在我这里超出了一个月就是我的不对。请今天务必帮我把这幅字交到黄炎培的手中。”听了毛主席的这番话,值班室人员只好小心收起这幅字给黄炎培送了回去。黄炎培收到字后很疑惑,为何这么喜欢这幅字的毛主席没有留着它多看几天呢?值班室人员将毛主席的意思传达给了黄炎培,黄炎培听后有了些许不好意思,毛主席是如此的信守承诺,而自己却在一个月未满时两次三番找打扰他……三、毛黄二人的深切感情1945年,黄炎培、傅斯年、章伯钧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主席之邀来到了延安进行访问。毛主席看到黄炎培的第一眼就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说到:“我们已经20年没见了呀!”听到此话的黄炎培十分纳闷,因为在他的印象里,这是他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困惑,笑着说道:“1920年,江苏省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的会议是你主持的,你还介绍了中国一年有多少名毕业生,升学的有多少,失业的又有多少。那天我就坐在台下。”黄炎培先生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者,他先后创办了川沙学堂、职业教育研究会以及中华职业学校等,为我国当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那个年代举办大型讲座自然是无比平常的事。因此主席早已在会议台上见过了黄炎培先生,而黄炎培对于台下的茫茫人海自然是视若无睹的。黄炎培听到主席的话后恍然大悟,连连夸赞毛主席记性好。在延安行中,黄炎培和毛主席之间也发生了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窑洞对”。黄炎培说道:“我活了60多年,不说听到的,光是我亲眼看到的也'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不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国家,很多都逃不过这个周期律呀!”毛主席听后明白,黄炎培这是在提醒他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虽然共产党此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是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黄炎培说话之间,看到毛主席专注地听着也并没有打断他的意思便继续说道:“开始时需要卯足了力气,每一件事情都有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人都应当参与进来。也许这时候会很艰难,但只有这样才能从绝境中谋求生机。”毛主席对黄炎培的这番言论感到震撼,并急着听他说完。黄炎培继续说:“当环境好起来以后,人们警惕的心也就慢慢放下了,这时候惰性就会发作出来,从少数分子慢慢蔓延到绝大多数人,一直到无法扭转、万劫不复。在历史长河中,有人政怠宦成,有人求荣取辱,最终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我只有片面的了解,共产党有没有希望从这周期律中跳出来呢?”黄炎培丝毫不保留自己这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思考,将自己的所想具数告诉了毛主席。而毛主席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新路,那就是民主。只有把权利给到人民群众,让民众们监督政府的所作所为,政府才能够不松懈,才不会落入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毛主席的回答让黄炎培感到震撼,他看到了一个政党领导者的坚定,也看到了他为国、为民所做的思虑。而毛主席的回答则是来自于对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自信、对马斯克斯主义的自信!离开延安的黄炎培,对自己与毛主席的那番对话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写下了他的延安五日日记,也就是当时引得洛阳纸贵的《延安归来》。1949年,美国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在这份白皮书中,美国毫不客气地诋毁了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引起了黄炎培的极大不满。他立即组织民建会成员召开座谈会,并在《报日人民》上发表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在那个年代党外人士能够拥有这样的爱国情怀实属罕见。同年8月的一天,居住在北平一条胡同里的黄炎培突然收到了毛主席派人送来的一封亲笔信,在信中毛主席表达了对民建以及黄炎培的这次行为的肯定与赞扬。虽然黄炎培曾经常在各类报纸上看到毛主席龙飞凤舞的草书,但从未想过自己会真正收到毛主席的亲笔来信。毛主席苍劲有力的书写,以及坚定而有气势的文笔让黄炎培对这位国家领导人肃然起敬。黄炎培立刻提笔给毛主席回信,两人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惺惺相惜的二人,在往后的日子里总是频繁地书信往来着,珍贵的友谊令人羡慕不已。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应毛主席邀请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等职,而在这之前蒋介石曾多次联系黄炎培出任要职均被其拒绝了。两人之间至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致到王羲之这份真迹的借转之际,两人的对话也是风趣颇多,并未有任何感情上的摩擦和嫌隙。而除了这份王羲之真迹之外,另有一事,足见主席对书法文物珍宝的豁然态度,那就是主席捐赠王船山《双鹤瑞舞赋》。四、毛主席捐赠王船山《双鹤瑞舞赋》毛主席一生热爱书法,除了在市面上进行购买以外,对于很多并不流通于市场上的书法作品,他也会向博物馆或是身边的朋友进行借阅。毛主席对故宫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因为他可以到故宫借阅书画。他常常借阅,每一次都会用一个清单记录下来,他也很守时,没有一次会超时归还。直至今日,故宫博物院仍然收藏着两份毛主席的借阅目录。一次是在1959年的10月,他经中央办公厅陈秉忱从故宫借阅了书画30件。另一次则是在1963年,他通过田家英从故宫借阅了书画26件。从他的借阅清单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毛主席所借阅的书法作品大多都为草书,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在后来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毛体”狂草。当然他也不是只往里借字画而不往外出的。在毛主席看来,古人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些是可以私藏的,而有些则应该为人民所共有。就比如1951年的时候,他就曾把自己收藏的王船山的墨迹《双鹤瑞舞赋》赠送给了故宫博物院。毛主席虽十分喜爱友人赠与他的这幅字,但他还是决定将他交了出去。赠送的同时,他给文化局的局长郑振铎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介于此事,足见毛主席对珍宝一事的豁然态度,从不视为私产,据为己有。而主席本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练习,而一有机会,他便对各种名家字帖进行欣赏和临摹,就是这样才有了他晚期自成一家的“毛体”狂草。对于所借阅的书画,毛主席也讲求信用,从未超时不还。他与黄炎培关于王羲之真迹的事情,更是表现了毛主席对承诺的看重,也体现了毛黄二人之间真挚的情谊。结语: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国领袖,其身上的闪光点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除了他的天赋之外,更是有着坚持、诚信以及热爱思考的良好品质。参考文献:徐涛.毛主席书法写作的三个秘密[J].当代劳模,1995:29.刘小文.书贵有意与筋脉相连--王羲之书法的审美理想[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62.蔡显良.中晚唐时期王羲之书史地位新探[J].文艺研究,2018:115-124.谈慧,甄久军.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彰显高职人才培养特色[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7-91.无.黄炎培的延安行[J].党建文汇:上半月版,2013:56-56.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