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的比预想的早,我的第一本小说《九州长战录 卸甲》就写完了。 这不是一个很长的小说,也就15万字左右,但依然花了我从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的时间。 当然这期间我并没有全力以赴、连续地写作,各种比赛、考试与有趣的事在发生,倦怠也一次次袭来,最后用来真正写的时间,可能不超过26个晚上——几乎是两三个小时一气呵成,很少修改。 但是我保证,实际思考的时间比这多的多,大一暑假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情节合理性,就停更了半年。大二上学期写了几篇,又觉得没什么人看没什么意思,对古代历史又太匮乏,写同人小说越写越偏,很有可能最后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那为什么我还是把它写完了呢? 这得从更早的时候说起。高中的时候,班里流行班级日志,就是大家可以在一个大本上涂涂写写,班主任保证不会看(当然最后那个老猥琐还是偷偷看),在这个背景下,结合某天晚上我在教学楼被吓了一跳的经历,高中时的我开始在上面连载小说,人物就是同学,把学校军事化了,添加了悬疑,恐怖因素,因为那几年《盗墓笔记》大行其道嘛。当然,这几个看起来非常不搭的标签加在一起,恐怕下场可以想见——一篇好的文章风格要清晰,正如做人一样,不过我还是写的非常high,这本小说在班里还是有几个人看的,每次同学问我更新了没有,我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算是枯燥学习生活的一点慰藉吧。 但是毕业后,尽管我答应了要完结,但是它还是太监了,现在那两个本还在我家里,我会很怀念地把它拿出来看,但我承认,脱离了高三的学习环境,我没法写下去了。 所以上大学后我就想,梁骁,你不能一辈子太监吧?是爷们就得写完一本啊! 甭管他妈有多少人看,你都可以毕业时把它打印出来,送给喜欢的姑娘,吹牛逼说哥也是写过小说的男人! 于是某个酒醉的晚上,一时兴起写下了8000字的楔子,《九州长战录 卸甲》就这样问世了。 这是一本基于江南的《九州缥缈录》系列为原生世界观的同人小说,你也可以从中看出我的稚嫩——两次写小说,第一次借用了同学的名字,讨巧地减少了塑造人物的工作量;第二次借用了世界观,讨巧地减少了塑造世界的工作量。这样看来,还真是失败呢。 所以有些人可能会看不懂,哎,天驱是什么?辰月是什么?凭啥他俩不死不休啊?凭啥铁皇就那么牛逼啊?而我只是一笔带过,并未给出解释。 因此这是一部,人物性格并不鲜明,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世界观并不成熟的练笔之作。 由于是临时起意,之前并没有成熟的大纲,我可以说是完全凭着激情在创作——哪天晚上想写就写,哪天胸中有不平之气就写,让萧云去砍人替我发泄;心情悲伤就写,让故事传达难以言说的心境;看到什么好玩的灵感就写,所以这里边又混搭了多重人格、故事塑造历史等实际上影响情节连贯性的设计。 不过也有一个好处,这就使得这本小说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日记的功能,记录了我大学两年时光里很多的变化,无论是文风上,气质上,思想上,还是情感的充沛程度上,在前后都能看出明显的改变,这也是我成长的证明。 无意为它说好话,实际上估计一路追下来看的读者,可能不超过一手之数,而我也是为了这一手之数和我自己去写的,我觉得得给我们一个交代。曾经我也想过停稿算了,但是某一天后台有人留言,问我九州还写不写了,我当时就心头一热,铁甲依然在,九州没死,还在某些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说实话到这份上我对江南已无太多感情,也不会像当年那个中二少年一样傻傻追更,捧读的如痴如醉,心潮起伏——那个时代永远地离我远去了,现在的我和故事里的萧云有些相似,不喜不悲,从始到终十分冷静,看透了结果,也就知道了未来。 当然,仅仅有人惦记,并不足以促使我更新,还因为他们良好的态度。我没有遇到在公众号叫骂要给我寄刀片的读者,说不好听的——作者是大爷,你要是想看,丫儿就得给我等,写不写看我心情。但是收到零星几笔打赏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感动的,这种良性的互动对我的坚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早就说过,写作对我来说是娱乐,把它变为谋生的手段,背后的趣味很可能就会消失掉,永远,永远不要把爱好当职业,这是我非主流观点中的又一条。 试想公号狗每天要排版,更新,迎合趣味,就简直要抱头苦笑,我永远也写不出来自黑的幽默,温暖的鸡汤,潸然泪下的故事,只有怒吼,除了怒吼就是战斗,沉默中砍杀。 公众号骁骑这个名字,除了采自我的名字,更代表了我的态度——纵马直前,骁勇善战,砍翻操蛋(第三句别加到后记里),就是一个混不吝。 我也不能免俗地在这里要感谢一下我的爸妈,如果你一篇篇翻下来,会发现每一篇文章后面的赞赏里,基本上只有两个人,就是他俩。有时候看着那两个熟悉的头像真的想哭。 实际上公众号的热潮已经过去了,这个领域也是红海——各个主题的大号占据了前一二名,后面的就不会有太多人看。我也不追求成为那种大号,前段时间复旦的那个985事件沸沸扬扬,姑娘一夜成名,索性退了圈子——涨粉无数还真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了,试想原来你是对着一些人梦呓,现在你的烦恼要让几万人看到,那估计没人想写出来曝光了吧。 我写交换手记,写经验总结,写夜谈随笔,写短篇小说,写影评书评,这可以说是公众号的大忌——定位不明确,但是我喜欢啊,这就是一个个人风格很强的公众号,都是我想写的内容,这样子很好。 有点离题了,说回小说——大家可能觉得最后有些仓促,我要承认一个该打的事实:这篇小说是没有大纲的。实际上快到最后几篇我才有了一个把它们串起来的构想。 但是结局是我在一开始写的时候就想好了的,只不过路绕的有些远。 它更像是一篇篇独立的故事,可以单独看,也可以几篇合起来看,连续性并不太强,这也是我有意为之的:我要写的是大雍年间一个武将的成长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且,我要格外强调,这是一个说书人嘴里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有一些区别,它经过了夸张与转述,同时也意味着很多事我们只知道结果,真相只有当事人才能获知。这也是我在写作中有意凸显的历史朦胧感,使它稍许另类。 下面我还要解释一下书中的几个问题,也许还有人会疑惑。 第一,为什么女性角色的戏份这么少,近乎没有? 因为我是直男癌,驾驭不好情感戏。 还因为写情感戏会羞羞,会脸红。 这几乎是再次砍掉了可能对古风耽美感兴趣的庞大读者群,除了热血的人,几乎不会有人对此感兴趣; 当然也许在以后,我会尝试写情感元素的故事,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因素,这方面获得了人生导师的技能加持。 第二,写古风就好好写古风,为啥来回穿插角度,你不觉得强行加入龙渊阁书部和姬野的戏很突兀吗?前半部几乎都没有,结果突然来这么一下,完全没有交代啊? 我在写的时候正好看了几部电影,我记得有《记忆碎片》《本杰明巴顿奇事》《无姓之人》,可以说那种跳脱出来站在人生结尾回看的角度很吸引我,我不想只有一个维度,我想让萧云的存在出现不确定性,让人们思考更多,当然也能解决为什么国号是雍,国家名和部队名几乎都是胤、變朝的设置——本来就是在托古讽今嘛。 第三,不要纠正我对于九州的记忆。 这不是完完全全的同人文,除了个别熟悉的地名和人名都和江南关系不大,我刻意引入了飞雷营火枪队的设置,这就把九州的历史往下推到了等同于明末的位置,这样写作空间更大。我看九州的时候还小,所以很多记忆模糊了,注定也不是一本成功的同人文。 最后,结合第三条,这篇小说的风格很奇怪,既有幼稚的打打杀杀,又有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沧桑,注定了受众将再次缩减到中学生看不懂,大学生不爱看的尴尬境地。至于大人?他们的脑子只能接受财经股评这类东西了。 所以恭喜,如果你是那5个人中的一个(其中有4个人是我,我爸妈,和我女朋友),那你一定是一个—— 内心中二却自认为成熟,骚动不安被规则束缚,对未来仍有幻想,却又极度纯洁的可爱的人。 听起来也不是那么坏,是吧? 对于小说中人物的一些谜团,我自认为都委婉地给出了暗示——认真的人自会看懂,就不要找我问了。问也可以,把头像换成卡通萌妹,先砸一个红包过来,看心情回复。 写完最后一字,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也没有悲从中来,对文字的调控能力已经渗透到情绪控制方面,我知道也许在将来我还会写下去,或是续写,或是开新的小说,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淡淡地开心应该是这一刻的主调吧。 萧云,敖谭,孔大风,吴安澜,汤方诚,范静唯,是我们宿舍六个人的化名,没有黑的意思,真的没有黑的意思,谢谢你们的大度。 谢谢在我连载期间看过的朋友,谢谢你们陪我走过的日夜,江湖路远,我们有缘再见。 梁骁 2016年11月24日 21:35分 于奥地利维也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