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日志 20200828

 Leonard上校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这是 骁骑 的第 326篇文章


在大厦顶端划船。

1

毕业之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曾幻想过的宏大叙事,都被个体细碎的按部就班替代。

忙碌的人抬头闭眼,时光经年而逝。

悠闲的人在另一种维度里,放空而焦虑。

最近和一个同学吃饭。毕业他就去了某家业务国际化的企业,一年到头跑遍世界。去过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还逛过动荡的索马里,和蚊虫抢饭吃,被竞争对手陷害蹲过号子,每到一个地方誓要吃到当地美食,和老外推杯换盏,再见面干练了许多。

我听的兴致盎然,他只是云淡风轻,没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想象不到那种生活:那种饥饿、利益、死亡、战争、性直接行走在阳光下的生活,仅匆匆一窥,就叫人咋舌。

有一个细节感触很深,他说在非洲那边有我们海军驻扎的港口,即使是在海边远远看到就让他感到安心。在一切动荡的现实里,唯有实力,才能跨越国界将安宁带给本国民众,时代真的变了。

其实我们哥几个在上学时都是比较内敛的性格,却没想到毕业后好几个做了销售,天天和人打交道,他更是跟老外谈起生意,他说比跟国人做生意容易,或许是商业规则与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默认准则在发挥作用吧。

你看,性格不一定那么影响职业发展,职业,或者工作本身,会反过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把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变成面面俱到的老手,把一个见到姑娘脸红的小男生变成秋名山的老司机。

当然我个人认为外向的人在职场还是更有优势一些的,他们更主动地寻找机会,建立联系,快速成为组织中的网状中心人物,提升自身价值,增加曝光度,而在人数众多的企业里,这些往往意味着资源的倾斜和更多的机会,反过来形成正向循环。

想到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学生气往往体现在坚持一些自己认为的事情,很快崩塌后容易感到世界黑暗,但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认识程度加深了而已。

就比如大家都说烂了的情商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知晓应对不同群体的方式,总能拿出对的言行举止去面对。情商不够往往就是拿错的言谈方案去跟这个人打交道,其实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可能非常正常,也很得体,但就是忽略了正在眼前跟你谈话的这个人适不适合讲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更糟糕的是自诩为得体,却错配了每一次交流方式,把打交道的人弄的不舒服,这种能力有后天得来的,但提升有限,我觉得跟成长过程中的世界观形成有关,眼界宽一些的人包容度更高,见过的事更多,自然有更多的应变方案。或许修炼的一个角度是多去经历,像玩游戏一样背板,一次高难副本体验收获可能比十次普通社交有用的多。

2

职场社恐常见发作场所,大概就是等电梯时、上厕所时居多,因为这些属于高频、瞬时、群体多元的社交场合,你能想象和老板并肩而立尿尿吗?是跟老板打招呼寒暄,还是装作没看见呢?据我了解上厕所时保持严肃表情的目前只有我家的小猫伊奇,否则苦大仇深地如厕实在太奇怪了。想要提升social能力就找机会跟着老板进厕所吧,犹豫谁先主动打招呼吗,给他一个香蕉君的灿烂微笑吧。

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克服方式很简单,就是告诉自己“其实不会有人记得几秒前你说了什么”。谈话是润滑剂,只要点火启动就OK了,最大限度展现你对别人的好奇,同时注意不冒犯,我觉得就有很多想说的话,包括赞美也是在好奇的基础上,否则看都不多看一眼估计也发现不了什么夸赞点。如果在厕所还是不用赞美的,不然说“老板你尿的好高啊,能顶风尿十丈吧?”效果一定很差。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实职场是有记忆的,或者说一切都会留下痕迹,都会有有心人记得。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最近金融业负面新闻不少,有些是当事人过了很久之后的回忆和控诉,可能当时作恶者以为没什么事,一切风平浪静,但权力能埋没人心吗?不能的。不只是受害者,其实每个旁观者心里都有杆秤,会在某天丑闻引爆时一起爆发出来,就是趁你病要你命,我觉得银行业协会搞禁入原则非常好,怎么现在才搞,我也在银行实习过,也听过一些事情,只能说作风彪悍的企业一定内部管理是有点问题的,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银行、地产、建筑、能源,这四个传统行业中巨无霸企业非常多,层层子公司一直到最下边可能就十几万人,各种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自成一个社会,江湖气息浓厚,不用江湖规矩和酒桌文化管理很难服众和有效使唤手下,伴随酒、回扣滋生了许多黑暗的东西,说是在改但在基层不可能有大的改观。随着这四个行业效益的下降,加上今年分别对银行和地产出台了更严格的管理规定,利益蛋糕做不大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存量利益,瓜应该不会减少。

最近经常去公司健身房锻炼,咖啡机、健身房和好吃的食堂绝对是三大续命神器,虽然接下来一段时间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也找回一些刚进大学似的新鲜感,八月末啦,大家加油~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封面·配图 / Jinxd 夏五Sunny

作者 / Marlowe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秋招之16个小逻辑 

父母对职业的指手画脚,有必要听吗?

填坑学

一眼望穿的生活,值得过吗?

企 业 级 入 职 指 南

边角金融那点事儿

秋招目标:国企,该如何准备?

闲聊暑期实习和五月房市

两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硬脱钩”的世界,会变好吗

内卷时代的职业规划

闲聊北京租房攻略

毕业去哪儿之北京篇

谈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游戏化人生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疫情期间异地恋指南

咨询问题 | 地产还是选调,抑或是央企人力?

咨询问题 | top2硕士去咨询还是国企?

秋招之国企篇

秋招之互联网&咨询篇

秋招之金融篇

势均力敌的爱情,是必须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