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7-11 发布于日本

2022-07-11 14:08·辞海

每年夏秋季节是野生菌类生长的旺季,许多朋友都喜欢这种美味,然而由于野生菌菇种类繁杂,很多有毒菌类与一些野生食用菌极其相似,菌类专家都很难仅凭肉眼辨识。

小辞提醒大家,对市场上出售的可疑菌类,一定要做到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谨防食物中毒。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辞海》中收录的常见有毒菌类,购买食用时务必注意辨别。

云贵地区发生较严重的菌类中毒多为鹅膏属物种引起。

鬼笔鹅膏菌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Amanita phalloides)亦称“毒鹅膏”“瓢蕈”。担子菌亚门,鹅膏菌科。子实体伞形;菌盖初为钟形,以后逐渐展平,直径约3~15厘米;表面平滑或具肉瘤;有黏液,棕褐色或暗绿色。菌柄圆柱形而中空。菌褶和菌柄均白色,菌柄上端有白色下垂的菌环,基部有一白色菌托。生于林中地上。有剧毒。

白毒鹅膏菌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Amanita verna)亦称“春生鹅膏菌”“白毒伞菌”。担子菌亚门,伞菌科。子实体伞形,白色,菌柄较细长;菌盖初为蛋形至钟形,老时平展,表面光滑。菌褶稠密。菌柄基部膨大,有肥厚的菌托,上部有下垂的菌环。菌环有不明显的条纹。夏秋季生于杂木林中地上。有剧毒。

牛肝菌属的一部分品种,食用之后会出现神经精神型中毒和急性胃肠炎型中毒的症状。

牛肝菌属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Boletus)担子菌亚门,牛肝菌科。肉质大型多孔菌。分菌盖和菌柄两部分。菌盖厚,肉质,光滑或有茸毛,呈半圆形。菌盖下为管状子实层,有性生殖时担子和担孢子产生于管的内壁。菌柄粗壮,中实,常有网纹,有的基部膨大。性喜温暖、湿润。生于林间地上,尤多生于松林和壳斗科植物为主的林中。有许多种与树根形成外生菌根菌。中国各地均产,以云南、四川最盛。多数可以食用,如美味牛肝菌(B. edulis)等。有的种可提取抗癌药物。少数种有毒,如魔牛肝菌(B. satanas)和红网牛肝菌(B. luridus)。

还有几类野生菌虽然不如牛肝菌和鹅膏菌那么出名,但误食也可发生严重中毒损害,甚至死亡,应尽量避免误食。

毒红菇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Russula emetica)担子菌亚门,红菇科。菌盖初呈扁半球形,以后渐变扁平,中部略凹陷;浅粉红至珊瑚红色,以后变黄褐色;菌褶白色,向盖面翻起;菌柄白色或粉红色。整体质脆。夏秋间多生于林中地上。有毒。

毒粉褶菌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Rhodophyllus sinuatus)担子菌亚门,粉褶菌科。菌盖宽6~20厘米,初为扁半球形,后近平展,中部稍突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菌肉白色,近表皮处淡褐色。菌柄白色,后变灰色,常扭曲,基部膨大。菌褶初为白色,后呈肉色,稍稀。夏秋季生于针叶阔叶林中地上。分布于中国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台湾等地。极毒。

鹿花菌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Gyromitra esculenta)子囊菌亚门,马鞍菌科。子囊果由菌盖和菌柄组成。菌盖外翻,为不规则的马鞍形或亚球形,表面扭曲成脑状;初红褐色,后变黑褐色,部分与菌柄相连;菌肉薄,蜡质,很脆。菌柄短,灰白或浅黄白色,有细茸毛,中空,具褶襞,形成肿瘤状凸起和凹槽。春秋季生于林地腐殖土上。极毒。分布于中国黑龙江、云南等地。

臭黄菇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Russula foetens)亦称“油辣菇”“臭红菇”。担子菌亚门,红菇科。子实体肉质,老时有臭气。菌盖宽8~15厘米,初呈半球形,后扁平,中部稍凹,浅土黄色至深肉桂色,边缘由小疣组成明显棱纹。菌肉脆薄,白色。菌褶等长,幼时白色,老后灰白色,褶间有横脉。菌柄污白色,中空。4—9月间生于松林和杂木林地上,群生。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河南、四川、云南、西藏、海南等地。有毒,鲜时味极辛辣,后期有臭味,煮熟后味甚苦。炮制后,可入药,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之效。

白乳菇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Lactarius piperatus)亦称“辣乳菇”。担子菌亚门,红菇科。子实体白色;菌盖厚,中央脐状,后下凹,边缘初内卷,老后平展,呈漏斗形,稍带黄色,表面光滑不黏。菌肉乳白色,多白色乳汁,有辣味。菌褶细密,近延生,稍带黄色。菌柄短圆柱形,内实,无毛,向下渐细。秋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有毒,但可供药用。

毒蝇蕈

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旺季,警惕这些毒蘑菇

Amanita muscaria)亦称“蛤蟆菌”。担子菌亚门,鹅膏菌科。子实体伞形;菌盖初呈半圆球形,成熟时顶部扁平,表面橙黄色或朱红色,有白色或黄色鳞片;菌褶白色;菌柄黄白色,上部有白色或黄白色下垂的菌环,基部膨大,球形,外有菌托包围。多生于林中地上。有剧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