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7 从手机种地学智慧农业生产

 阅读成长书阁 2022-07-12 发布于广东

01 背景材料

3月9日,央视报道:农业农村部近日要求各地抓住当前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力争产量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在山东济南,科技帮了种粮大户的大忙,手里一部智能手机,眼前一幅田管图,就是他今年种地的新帮手。

在家打开APP,就能看到整个田的情况,浇水打药管理一目了然。手机种地APP,是通过卫星遥感来观测地面作物长势,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后,第一时间给出指导意见。在APP遥感图里,地块颜色偏向红色,表示作物长势差;地块颜色偏向绿色,则表示作物长势好。通过遥感图像的更新,真正能做到不误农时。

在河南鹿邑县千亩连片示范田里,智能伸缩喷水器从地下钻出来,给这里的优质强筋小麦浇水。这个新科技可以根据麦苗不同的高度来伸缩,保证所有的麦苗都能均匀地“喝到水”。

农业农村部提醒,各地要从南到北分区抓好春季的麦田管理、水稻的育秧泡田、大田的整地播种,依靠科技手段把气象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左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提升产品质量。

02 命题方向

智慧农业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可以通过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特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03 考查知识

04 知识回顾

1. 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拓展:

气候还包含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昼夜温差对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品质,例如新疆瓜果特别甜。作物生长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越好,例如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口感好。

特别提醒 :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别

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拓展:

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也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乳肉、禽蛋、蔬菜、花卉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食、水果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畜牧业。人均土地面积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如东南亚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3.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遥感的应用:主要用于获取地面信息

5.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6. “3S”的功能特点比较

7. 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还比较低

(2) “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4) 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8.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①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作物合理布局;②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域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丰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如:改良耕作制度、良种培育等。

(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5 知识拓展

1. 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

(1) 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是传统农业。

(2) 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大

(3) 浇水、施肥、打药凭经验、靠感觉

(4) 产出少、效率低、农业利润水平低

(5) 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完善,缺乏竞争优势

······

2. 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对比

3. 智慧农业应用范围

4. 智慧农业总体技术架构

5.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

06 模拟演练

(答案见文末)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

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洪但不利于抗旱

3.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4. 读右图,回答问题。

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07 课堂小结

08 课后作业

1、完成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7——从手机种地学智慧农业生产  同步练习(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2、阅读参考资料:

(1) 访问《智慧农业(中英文)》官方网站,阅读相关文章

http://www./CN/2096-6350/home.shtml

(2) 智慧农业助力全国春耕,保粮助丰收

http://wanbao./html/2020-03/04/content_23404.htm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  解析:由图可知农田垄作事实上是通过改变土壤形状达到一些耕作目的,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有利作用,C正确。

2. A  解析:垄作比平地耕作有许多优势。它能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C错。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A对D错。故选A。

3. C  解析: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错。该地为平原地形,等高线稀疏,坡度小,B错。沿垄沟走向土壤在降水集中季节(夏季)易被流水侵蚀,C对。平原地形,土层厚,D错。故选C。

4. 答案:

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解析:华北平原有春旱、盐碱、风沙等灾害,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制约。措施可从水利设施的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农业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等方面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