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做《南方水稻控水减肥增产技术研究》报告
李刚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南方水稻控水减肥增产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方法是以一次性施用就能满足水稻全生育期养分需求的“专用缓混肥”为核心,结合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水分精确灌溉和穗肥精确诊断,达到水稻“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
他分析了南方水稻种植水分管理特点:南方地区降水充足;在水稻生产季存在阶段性干旱现象。水分管理不合理现象普遍;
传统水分管理:长期淹水处理,抽穗后断水。
李刚华教授指出:氮肥施用量大, 中国粮食产量自2001年后表现出明显的氮肥收益递减;肥料利用率低 (不足40%) ,环境损失风险大。主要表现在施肥次数多 ,用工难;通常高产水稻采用分次施肥,包括“一基三追”,即基肥、分蘖肥、促花肥和 保花肥,共需施肥 4次。另外,机插稻一般要求在插后5-7天, 10- 12天和18天左右,多次施用分蘖肥, 总施肥次数在4-5次。
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高产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高产条件下,水稻拔节前吸 氮、磷、钾的数量分别占一生吸总量的30% 、 35% 、50%左右;拔节~抽穗阶段吸收氮、磷、钾量分别占50% 、50% 、40%;抽穗后吸收氮、磷、钾量分别占20% 、15% 、10%。、水稻属喜铵作物, 拔节前明显偏向吸收铵态氮,拔节后稻根还原力强,特别 是上层根系和浮根的产生,对硝态氮的吸收显著增加。故也称为前铵后硝作物。氮肥定量分为总氮量和氮肥运筹两部分,都是根据高产水稻需肥规律、土 壤供氮规律、肥料特性和当季利用规律、以及生育期间各种情况变化来定量的, 是栽培中较难定量的技术之一。
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
生理需水——用于正常生理活动所需水分;水稻生理需水量250-600m3/亩,与小麦接近。
生态需水—— 以水营造水稻良好生育环境所需水分。
(1)调节温度和湿度,稳定环境;
(2)提高氮、磷元素有效性;在水层作用下, NO3- →NH4+ ,阳离子高价 →低价, P 、K有效性提高。
减肥不减产技术缺乏:盲目减少施氮量会降低作物产量和吸氮量,“减氮”的关键是减少损失。采用技术集成方法,解决以上问题;
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不同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规律组配出特定的“缓混肥”。改单元素化肥或者复合肥为缓混肥,实现侧深施肥技术的升级。
水分精确管理技术:移栽返青活棵期湿润灌溉, 秸秆还田田块注意栽后露田,无效分蘖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搁田,拔节 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浆后期防止过早脱水造成早衰。
提质增效效果显著:95%的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均增产率4.5% 。减少氮肥用量25%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6个 百分点,达发达国家水平。100%试验点的稻米外观、加工、营养及蒸煮食味品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