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存在的五大误区,白白耗费精力财力,耽误了孩子

 京都闻道阁 2022-07-13 发布于北京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师利国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赵萍 

文丨曹丙茂

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大多都有一种期盼: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孩子长大后,能大有作为,前途无量,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但对孩子的引导,却出现了误导。具体表现如下:1、重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2、重攻名牌大学,忽视孩子实际状况的恰当性。3、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4、重视关门读书,忽视孩子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5、注重稳定孩子的情绪,忽视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性。这样,一方面家长的期盼高不可攀,另一方面孩子却是眼高手低,家长的期盼大很多难实现。

1.重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学好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德、体、美、劳动教育的培育,缺少任何一项都是有害的。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可能出现的“教育内卷”倾向,让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从“唯分数”、“唯成绩”的重压之下解脱出来。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价值塑造,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德育是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态度,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无产阶级世界观。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再好,掌握的知识再多,培养的学生出来,可能是废品,甚至是大坏蛋。例如:清华才子林烨,加入美籍,研究导弹,对准中国,就是一个大汉奸、卖国贼、大坏蛋。

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体育活动,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律能力和顽强的毅力。教会学生在规则约束下赢,体面且有尊严地输,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如果学生体质差,弱不经风,学习的知识再多,不能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培养的学生也只能是次品。

美育是培育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可提高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立体感扩展的能力和虚实融入的能力等。扩大和加深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美育能给学生以思想影响,帮助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一些客观现实,通过艺术加工,使现实生活的现象艺术化,更集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给人们提供区别善恶美丑的标准,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美育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优美雅观,富有节奏感。如果学生对美育一窍不通,学习成绩再优,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蹩了脚的不合格人才。

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是极为重要的,从大的方面看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从小的方面看,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本能。所以,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育人,锻炼人、塑造人。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

劳动要获得成果,是要付出很多汗水的。所以,劳动教育是一种磨难教育,也是艰苦奋斗的教育,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要获得成果是要付出成本的,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必须要精打细算的,学生通过劳动就能知道“粒粒皆辛苦”,培养勤俭持家的精神。每一项劳动,都有它的科学性,用科学的态度去劳动,就能避免盲目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劳动就能培养科学发展观。有的劳动一个人是完不成的,而要几个人乃至多个人的协作劳动才能完成。学生通过劳动,能培养团结互助精神。有的劳动项目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是有它的规律的,不能蛮干,学生通过劳动培养统筹兼顾全局大局观。有的劳动项目是有时间性的,例如拌水泥浆,必须在短期内使用完,耽误了时间,就会是废品。又如农作物的种植,是有季节性的,超过了季节,就会减产甚至失收,所以要有雷厉风行的精神,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勇猛果敢的精神。孩子做些家务劳动,可以融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总之劳动教育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如果完全脱离了生产劳动,父母又不正确引导,其孩子也有可能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用的人,甚至是翻身忘本的人。

学生学到的知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知识的作用和重要性。如果唯书本知识,知识是没有生命力的。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善于利用书中的文字谈论兵法,可谓滔滔不绝,结果在指挥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得一败涂地,惨败得很,赵军损失四十五万。所以纸上谈兵是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学得的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2.重攻名牌大学,忽视孩子实际状况的恰当性

1、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即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实现目标。我国每年高考生有一千多万,高考的专业有五百多项。这些专业中,有热门专业,有冷门专业。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来,想当科学家的排第一,想当明星的排第二……。有些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不只是几百个几千个人中,乃至几万人中招一个,中国的孩子很聪明,但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孩子不一定会中,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选择失败了,选择第二志愿必然会受到有关因素的干扰,自己钟爱的终究不能实现。

2、鞍马不配套。鞍,就是鞍子,是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骑坐的工具。我这里是用来比喻,鞍子就是名牌大学,马就是高考生。鞍子大了,牲口背上放不稳;鞍子小了,牲口背上无法放。正像考生选名牌大学,调子高了,望尘莫及;考生选择高校调子低了,又不甘心,矛盾得很,到时候错过了良机。

3、两者意愿不相合。家长选的大学儿女不情愿,儿女选的大学,家长常怒斥。结果考生在矛盾中选择,在矛盾中排斥,造成不好的结局。例如,有的考生学生成绩就是中等的,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像样的大学比较难,便找捷径,要求儿女学绘画、学体育、学音乐等,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儿女只能不情愿的服从。然而有的学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利用家长这种心态,举办不同的专业培训班。为了孩子的培训,家长耗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孩子参加高考时名落孙山,并没有达到家长的意愿,耽误了孩子的大事。

3.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

1、传统观念作祟,孩子的心灵也被渗入。目前在人们的心目中,在普通教育学校读书,才算是读书,去普通学校读书才是光荣的,是有出息的。职业教育学校地位低,去职校读书的人是没出息的。所以,当人们提起某某在职业学校读书,有的人就嗤之以鼻,讥笑他没用没出息。这种陈旧传统的观念也感染着孩子,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愿去职校读书的。

2、普通教育有其局限性。不能否认,普通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普通教育更多的是强化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由于历史体制设置等因素,普通教育与就业体制严重脱节,因此,相对来说,从普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是普通教育的局限性。

3、不能将学习成绩作为分流的依据。人的大脑开发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更新型培训,即学习新知识。我们不能局限于这个层次。二层次是技能拓展型培训,即技能的开发。三层次是思维技巧型培训,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技巧的提升,四层次是观念转变型培训,即观念的更新。五层次是心态的调整。首先要调整心态,更新观念。在普通教育学校读书是光荣的,在职校读书也是光荣的,在职校读书毕业后不只是就业好,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工作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如果没有电焊工匠的精密技术,宇宙飞船是上不了太空,航天飞机是上不了天的。如果没有车床工磨炼头发丝几十分之一的精度螺丝,一切现代装备都是徒劳的。邢小颖等13人都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能在全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为本科生讲课。邢小颖还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基地任教。又如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董家兴独立开发的软件,第一次就卖了201万元。

事实证明,学生的技能开发也很重要,不能把学生学习成绩分数多少当作唯一的依据,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观念更新。理想的教育应更多按照孩子的天性与潜能培养人才,而不能简单依据学习成绩分流。

4.重视关门读书,忽视孩子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

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学第一天,就在为孩子高考作准备,希望孩子关门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高步云衢。因此,对孩子的一切关照周到、无微不至,让孩子衣伸手,饭张口,孩子所需的生活用品乃至文具准备充分。时间久了,孩子似乎进入了世外书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孩子一是脱离了社会,有的孩子连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二是脱离了生产劳动,不能说城里的孩子未参加任何劳动,就是乡下的孩子也未参与父母的劳动。三是脱离了生活,孩子只知道吃饭穿衣睡觉,饭是怎么煮熟的,菜是怎么炒的,衣服是怎么洗的,有的女孩甚至短内裤都是父母洗的。娇生惯养,孩子除了关门读书,玩玩手机或玩电脑,就什么都没介入了。

到了进入高考阶段,孩子成了“巨婴”,年龄身体已进入了成年阶段,但心态社会经历还是婴儿状态:孩子极端自私,一位独生女的父母准备生第二胎,她威胁父母说,你们生二胎,我就把他掐死,弄得父母不敢生二胎了。孩子六亲不认,乡下的外婆进城想看一下外孙,可外孙嫌怨外婆,脸难看,肠未直。外婆只得气忍吞声回老家了。孩子不担当,有了问题,有了缺点错误,不敢承认,不负责任,把矛盾甩锅给别人。

这样的孩子没有良好的性格,没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严重脱离群众乃至疏远群众。

我县一真实故事说明了这一点。陈某某博士生,被任命我县某村村官,每次都是开轿车进村,开轿车出村,不用说和群众打成一片,连与村民正常交流都成了问题。有一次,村一工程谁来承担施工,其中一村民强烈要求承包这一工程,村官没有答应,但又没有充分理由拒绝,村官束手无策,这村民骂得他狗血淋头,村官只得躲在一边痛哭一场。后来找到前两任老支书协调,才摆平这一事态。这么一点小事都无法处理,当博士有何用,未来国家重任还能担当吗?

5.注重稳定孩子的情绪,忽视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性

如何管理培养好小孩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个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和必修课,也是一项国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一项重大工程,每个做父母的不能掉以轻心。

一方面,贪玩、好奇、任性、自控力弱是小孩的天性,小孩不好管理。另一方面,为了生计,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孩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从某种意义上似乎失云了父爱和母爱。父母不仅是孩子生命的起点,而是小孩最早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母爱慈祥温柔,小孩享有了温暖,父爱大如山,孩子有了靠山,踏实了。然而残酷的现实,小孩不得不交其爷爷奶奶代管。爷爷奶奶与孙辈隔了一代,爷爷奶奶爱孙儿孙女是宝贝,对孙辈关怀备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多数老人由关爱变成了溺爱,小孩要什么给什么,大人不给,就大吵大闹,或砸东西,或就地十八滚,老人招架不住,就给小孩玩手机。手机上有电子游戏,有抖音娱乐,有唱歌跳舞,械斗等五花八门的东西,这些视频诱惑着孩子。有的孩子两岁就玩手机了,到了十八岁高中毕业时,玩机龄是老资格了。

不只是爷爷奶奶对孙辈惯子娇生。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天天玩手机,争分抢秒玩手机。当父母批评孩子玩手机时,孩子反驳说,你总是玩手机,我怎么不能玩,父母只能是哑口无言。有的父母怕烦燥,图清静,孩子吵闹时,拿着手机给孩子玩,小孩玩手机安定了,自己也清闲了。还有的父母自己玩性重,为了自己参入打麻将、字牌、跳广场舞、唱歌等娱乐活动,干脆拿着手机给孩子玩,自己好痛痛快快玩一场。

可是这些做父母的,爷爷奶奶以玩手机来稳定孩子的情绪,害了后一代。孩子长期玩手机上了瘾,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孩子天天玩手机,时时玩游戏,成了低头族、不动族、熬夜族,严重干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上课玩手机,逃学玩手机,深夜玩手机,放弃了学习,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浪费了青春年华,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全国青少年近视率达52.7%,其中六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2.5%。有的小孩患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长期久坐伤血管厉害:损害下肢血管,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减少脑部血流量,引发多种炎症。尤其是儿童不良动漫动画作品平台等七类网,有不少不健康的视频严重从精神上毒害了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培育优良的道德品质起了负作用。

我国北方某省一个真实的故事,更能充分证明未成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严重的危害性。留守儿童林某某,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很少时间同孩子沟通,由爷爷奶奶经管,爷爷奶奶对孩子惯养娇生,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林某某十二岁那年,快长大成人,其母亲发现孩子玩手机瘾太重,影响了学习,便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决定,在家调理小孩。主管愿意是想督促儿子好好学习,走上正道,做一位各个方面健康的人。但孩子手机瘾惯性难刹,经常逃学玩手机,母亲教育一次,儿子反抗一次,持续一段时间,母子矛盾日益激烈,儿子甚至与母亲对打起来,母亲气不过,干脆将手机砸得粉碎。这下孩子气涌如山,酝酿着报复思想。有一天晚上,趁母亲睡觉,儿子手持菜刀将母亲砍了二十几刀,母亲一命呜呼。不应该发生的悲剧竟然发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却落个这样的结局。

我向各位家长大声疾呼:手机依赖症危害性极大,它会毁掉一代人,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对手机瘾要矫汪过正,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把手机变为人民向前发展有用的工具:一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二是要尊重孩子,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三是要给孩子讲明道理,讲明白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性。四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如何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孩子向前看。千万不能简单粗暴,不能疾言厉色,不能动地惊天,更不能拳打脚踢砸手机。要知道,恨铁不成钢,言行过及会适得其反。

2022年6月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曹丙茂,湖南郴州人,中共党员。曾任小学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干事、镇党委副书记、书记、县纪委副书记、农业开发办主任、县委农村部副部长、能源办主任等职。现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