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1923年这位发掘临洮彩陶的老外拍摄的

 这里是临洮 2022-07-13 发布于陕西

安特生

马家窑彩陶发现者

1923年的兰州,安特生一边从古董商手里访购彩陶,一边就打探着发掘彩陶的线索,在兰州传教的英国牧师安德鲁 “像天使一般降临在了我的身旁”(安特生语)。

传教士安德鲁是个游历四方的探险家,安特生夸他“以开朗阳光的性格和清廉正直的品行深受当地百姓拥戴”,而真正受用的是:安德鲁把他收藏的所有彩陶和有关彩陶出土地的线索,按照适当的条件,全部转交给了安特生。

1924年4月下旬,洮河流域的沟谷台地春色渐浓,安特生和他的助手进抵洮河西岸,在岁月剥蚀的黄土阶地上拉开了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寻找“中国之前的中国”(China before China)的惊天大幕。

1923年4月,安特生到达狄道(今临洮),住在辛店的郭家庄,以之为基地,开始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安特生的田野考古不太规矩,在最早发掘的辛店墓地,“据地人云,安氏不雇工人,仅出钱收买,每罐予5元,故当地农民在此区乱掘一阵,多时至四五十人,但并无系统。发现陶罐及人架时,安氏绘图后,将人架取出弄洁包好装箱”(《夏鼐日记》1945年4月8日记载);安特生的考古生活也不太规矩,“在辛店闻人说,安特生与房东之媳妇有染,又云安氏常洗澡后一丝不挂,坐在院子中晒太阳,不避妇女” (《夏鼐日记》1945年4月12日记载)。

1924年春,他派手下一个姓秦的小马夫溯洮河而上,开展考察,终于发现了马家窑遗址。但安特生并没有马上亲自考察,只是让姓秦的马夫召集了一些人对遗址的灰层进行挖掘,以获取彩陶。1924年4月7日,安特生终于来到遗址,从遗址对面即巴马峪沟南侧台地上对遗址进行拍照,并对遗址的范围进行了考察,认定遗址主要分布在巴马峪沟北侧的台地上,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狭窄,这与我们今天的认识非常接近。他对文化堆积也进行了观察,指出有些地点文化层厚达2.5米。

但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相比,他在马家窑的工作相当随意,基本就是随处掏挖灰土,没有留下关于发掘地点和地层关系的记录,也没有发掘过程的详细资料。

直到1924年7月中旬,安特生在洮河流域的工作才基本结束了。

安特生发现的部分彩陶一部分送往瑞典,最终藏于瑞典东方博物馆,

一部分寄存于临洮洋人巷教堂福音堂,在1966年开始的破四旧过程中全被破坏…………

这就是1924年安特生发现临洮辛店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的故事。

除了发掘彩陶,安特生用手中相机记录下了1923年临洮人的风采和这座千年古城临洮的时代印记。

小编特此整理出部分珍贵临洮老照片为2017年临洮建县整整2400周年献礼!



临洮警察帮忙看顾彩陶

临洮城里的马匹

临洮马家窑遗址

临洮城里的牌坊

热闹的临洮集市

临洮的古巷

临洮瓮城的庙宇

1923年临洮百姓

发掘彩陶

1924年的临洮马家窑遗址

帮助安特生发掘的乡绅

临洮百姓演示纺锤的使用情形

运往临洮县城的彩陶马队在西平山

1924年的临洮洮河浮桥

参与发掘的临洮群众

临洮村庄里的儿童

发掘队伍

临洮群众演示纺锤的使用情形

运往瑞典的彩陶

安特生一行在黄河上

安特生拍摄的兰州水车

安特生在兰州展示在临洮等地发掘的彩陶

安特生在瑞典研究在临洮发现的辛店文化彩陶


安特生和他的中国团队在兰州邮电局给文物装箱

安特生

【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安特生拉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大幕,

他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

他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

他曾被中国评价为"了不起的学者",

也被骂作"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帮凶",

但最终还是回归为一个成就卓著的学者。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编辑
袁鹏

【记忆】这是64年前初冬的临洮城

【记忆】26年前央视镜头里的临洮,那次也是万里长城的事情

【纪念】弦歌百年,致敬我们曾经的临洮师范


【揭秘】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这位临洮人与敦煌的不解情缘

【发现】G20,最忆是杭州,那些临洮才子的西湖风流

【发现】从临洮走出的那些姓李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