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临洮唯一官印发现记

 这里是临洮 2022-07-13 发布于陕西

这里是临洮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1946 年 4 月的一天,古城临洮北槐巷 34 号院内,这里是清末民初临洮著名的杨氏“禄义合”号黄烟的加工场院,就在文庙巷的旁边。

男主人杨子贞准备在院内西北处修房子,便雇了人打土坯,从靠东边的园子里挖土。当挖到一人多深的土坑下时,突然出现了一堆锈蚀成一堆的古铜钱,足有数百斤。

大家在清理收拾中,无意之间发现了一个状似大印章的锈铜物,因杨子贞毕业于甘肃第三师范(临洮师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故对此物小心细磨清洗,才发现是一方紫铜古印章。

 印章周边正方,每边约 5 厘米,

厚约 1 厘米许, 背中心有一约 1 厘米宽、

高约 1.5 厘米的长正方钮。

下方正文是阳刻叠篆文“狄道县印”4 字,

 印钮旁有阴文小楷“承安二年四月”。

(承安为金章宗年号,承安二年为公元 1196 年)。

杨子贞发现后便珍藏起来, 不与外人观看。解放后,杨子贞把珍藏的古文物于 1954 年捐献给了国家,用以表达拥护新社会、 热爱新社会的心愿。

当时的临洮文化馆馆长张治卿和工作人员康克涛因此送去了盖有临洮县人民政府大红印的奖状,同时在临洮县文化馆设在大街的黑板报上予以宣传表彰。 

此后便被临洮县博物馆珍藏,狄道县官印系临洮设郡县建制到清末惟一发现的一枚古印。

临洮建制更迭无数,未有一枚县印存留,因此该印显得异常珍贵。 

著名方志、金石学家张维先生在《陇右金石录补录》中写到:“出土于临洮城内文庙西(今文庙巷西)杨姓宅院内,主人掏井得之,献交临洮县民教馆”。

194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来临洮考古时也考察此物。 

2001 年 5 月出版《临洮县志 》载:“此印出土于临洮县城文庙巷迤西,县人杨子贞掘土得之。”

据《金史·地理志》载:”金代临洮府领三县, 狄道县为府治所,境内有白石山、洮水、浩门河”。 

《金史·百官志》载:“诸县县令一员,从七品”印制为七品印,方一寸六分,铜重十六两"。按照志载, 与物量相符。

据考,九叠文始于唐、宋之际,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

编辑:袁鹏


【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