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方军:校长引领下的学校美育建设

 顺其自然h 2022-07-13 发布于北京

美育是当前学校五育的薄弱环节。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指出美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校长说:“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如何培养未来的优雅生活者,赢得未来的幸福,这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建设亟需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工作。校长作为学校的引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探索构建学校美育新格局,让师生享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校长的美育思想决定着学校美育建设发展的方向。

图片

图片
1
引领学校牢固树立美育发展理念

校长要深刻体认美育的价值,引领学校牢固树立美育发展理念,并着力在学校全方位营造美育氛围,通过美育实现高质量办学。美的形态有很多种,但大致不外乎优美和壮美两类。对学生的发展来看,两者都不可或缺。但在忙碌快节奏的学校场域中,优美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审美形态,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是具有徐婉、柔和、清丽、雅静的美。对于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具有这种“优美”的素养十分必要,它可以使紧张和动荡的心灵获得松弛和宁静,从而更理性地处理好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校长在这种“优美教育”中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优美的管理风格。面对学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何种心态面对更好?优美、和谐、智慧的心态显然会比暴躁、急切、紧张的方式处理问题更加有效。愤怒、生气、训斥、压抑、主观的情绪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将“优美教育”的理念融入管理中,这是和谐团队建设的基础,校长需要引领团队的所有成员树立基本的审美价值观,而审美观念的培养应该以优美教育为基础,“优美教育”可以将矛盾冲突产生平衡,优美倾向可以获得更好的健康发展。

第二,优美的人文风尚。在学校的校风中,干部、教师、学生、服务人员如何建立起流畅的优美感、愉悦的精神状态以及完整和谐的人文氛围,是构建理想校园风尚的关键要素。优美教育会使他们原来具有活泼完整的生命得到充分自由的表现。真诚、和谐、轻松、愉悦、文明、礼节等优美元素构成了高尚典雅的人文精神氛围。

第三,优美的视觉空间。视觉空间就是视觉可见到的一切人与物共存的校园室内外空间,也可称为校园环境空间。优美的视觉环境是优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视觉环境建设的理念应体现出学校办学的特色,体现出专业化的造型、色彩和文化的创意设计效果,校长需要具有高品质的审美判断能力引领环境审美取向,从美学角度审视环境教育的需求,打造出视觉优美的书香校园。

优美教育适用于美育的初始阶段,它可以把全校成员吸引到审美活动中,逐渐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是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开端。

图片
2
全面构建学校“大美育”工作格局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美育工作仅仅看成是加强艺术教育,这是狭义的美育。学校美育应从广义的“大美育”视角审视,要将美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要认识到美育是一项关乎新时代国民综合素质养成的系统工程,要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放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看待。校长要引导全校教育管理者、教师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美育的目标和重要意义,提议以美育为任务,摒弃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等教育功利化倾向,助力人人养成与美相关的文化兴趣爱好,进而成为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自觉意识。要真正把美育思想融进办学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各学科、环境、德育以及各项活动中,倡导人人美育,形成“大美育”工作格局。

制定学校美育整体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形成美育制度。美育规划是从全方位考虑形成的“大美育”实施计划,把美育寓于所有课程与活动之中,探索美育与非艺术学科的融合,加强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同时对管理制度、体系框架、课程规划、师资培养、美育评价、资源建设、实施保障等进行全面筹划,做到理念目标明确、实施途径清晰、具体落实到位,将美育融入各学段,贯穿教育全过程。

图片
3
深入探索多元美育实施途径

“大美育”的美育格局决定了美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性建构,包含了美育管理、美育课程、美育环境、美育文化及美育活动等多个层面。作为校长,需要领导教师、调动全校资源,协同搭建学校美育体系框架,厘清美育实施途径。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片

第一, 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在“大美育”的视域下,美育课程不只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而是由艺术课程、各学科课程、拓展课程等不同类型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在落实“双减”工作下,整合校内外资源,用必修课 选修课 课后服务拓展课的方式,构建更为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艺术学科课程直接传播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各学科中,研究和发现知识体系中蕴藏的审美文化和呈现形式。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模式创新开发普适性学校美育课程,如在拓展课中引进博物馆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美育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美育课程等。高效用好课堂主渠道,全面融入美育,以全视角引领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美的体验,建立审美意识,引发审美情趣,产生审美观念。

第二, 打造特色美育环境

美育环境包括校园一切可视的物体,“环境育人”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色调、室内公共空间、建筑外观、公共艺术、环境绿化等元素构成了书香校园的优美可视氛围,这种氛围是校长在校园建设上的责任和人文追求,然而校长的审美判断能力将对建设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建设理想的优美校园,校长可以借助专家的指导和专业设计团队,调动学校集体智慧,结合学校历史、办学理念、特色风格等因素,通过校园整体规划设计、论证以及高质量施工,打造出具有独特书香文化品质特色的优美环境氛围。

第三 创建学校美育文化

校长要打造美育浸润的人文校园,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文化形象、品德、礼仪等方面,关系到学校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定位,这种文化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品位格局。校长要关注的是,在办学理念中要体现美学的渗透,在德育建设中体现美学的内涵,在学校礼节及风气上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论自然美,以“比德”为美;论人格美,以“风骨”为美;论生命之美,以“生生为仁”“生气”为美。将国风、校风、家风关联和谐一致,处处都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这才是校长在校园审美教育中所追求的人文风尚。

第四 拓展美育活动形式

校长引导全校师生将美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中,是一种提升高品质办学的最佳方式。活动也是美育实施的主阵地,如常规活动中的升旗仪式、课间操、社团、运动会、节日庆典、研学等,每一项活动都会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审美形式,如庄重之美、节奏之美、体魄之美、喜庆之美、探索之美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都可以运用美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在校园特色活动中还有校园艺术节、戏剧节、朗诵节、合唱节、舞蹈节、读书节、美术展、音乐会等活动,都是美育的重要活动形式。

图片
4
注重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下推进学校美育发展的关键工作是尽快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实践的探索,需要筹划进行美育专项培训工作。目前在教育管理者的工作中很少体现出美育的融入。在艺术教学中,教师大多还只是关注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审美判断、人文素养的美育内涵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其他各学科中也是很少有美育形式的呈现。学校更是缺少美育专业的研究者。因此,校长筹划美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第一,需要培养或引进学校美育专业研究者;第二,开展艺术教师走向“大美育”教师的培训。第三,开展各层级教育管理者美育素养提升的培训。第四,开展各学科教师融合美育的培训。校长通过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对中华传统美学、西方美学以及当代美学的学习,结合每人自身的工作岗位,思考如何将美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和教学中,探索美学呈现的多种形式,运用美学的策略来提升本职工作的品质和效率。美育师资的培养,是校长领导学校美育建设发展的关键性工作。

图片
5
统筹校内外美育资源

当前的美育资源并不缺乏,需要做的是如何将美育资源最大化的整合与利用,为美育实施提供更大的空间,校长需要领导规划统筹资源工作。从校内看,硬件上争取更好的设施改善,如专业教室、展厅、展演剧场、环境公共艺术等,提供充足的美育呈现条件,助力美育目标的实现。软件方面,校长引领大力拓展美育课程,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课程等方面不断拓宽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丰富的美育课程资源,不断提升美育课程质量和美育活动质量,使校内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在校外,校长要协调好社会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如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社区文化场地,专业文艺团体、大学、地域文化景观等,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汇集社会美育资源来丰富学生美育活动。从家庭方面,校长积极与家委会协作,动员家长们运用自身具有的丰富美育资源,制定家庭美育实施方案,助力学校美育,共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当前的教育,由过去的不均衡发展,到现今新时代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而美育正是最薄弱的环节,是教育的短板,完善审美素养的教育刻不容缓,校长引领学校进行美育建设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学校美育建设还没有可借鉴的优秀案例,这就需要校长引领学校团队提高对美育的认识,探索美育实施的策略和方式,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美育经验,提升美育水平,逐步体现出美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校长领导下,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美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