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祈祷和爱

 食品与生活 2022-07-13 发布于上海

电影《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的原著一度因被奉为“美国女孩的圣经”而风靡一时,我更喜欢英文直译的名字《美食、祈祷和恋爱》。许多人初看时只觉主人公无病呻吟,然而当经历了时光洗礼之后再来看这个故事,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共鸣。

电影海报

年过三十的伊丽莎白已婚、无子,社会地位显赫,喜欢旅行并以此为生,生活是许多人羡慕的样子。然而,她在与丈夫一次次南辕北辙的交流中渐觉疲惫,仓促间她跳入下一段感情寻求解脱,却越发失去自我,并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中倾尽所有财产才得以脱身,近乎狼狈。

或许冥冥之中的指引,她动了旅行一年调整自己的念头,不顾亲友阻拦,和新男友告别,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便踏上旅程。

她在意大利放下对身材管理的焦虑,尽情享受美食,并交到一群有趣的朋友,学习意大利语,直到能坐在街边流利点菜。临行前,她与当地朋友共度感恩节,在这里她开始探索自我,渐渐活出了有主见的样子。在印度进入灵修班修行时,发现这里的人大多为自我救赎而来,她对经书不求甚解,不理解当地人顽固的婚俗,当认识了同样来自美国的同修后,大家彼此剖析自己的过去和灵魂,不执著于形式和表相,最终原谅自己并走出桎梏。

电影截图

带着这种解脱的心情,她离开印度抵达巴厘岛,开始了身心放松的旅程。一年多以前她曾来此拜访一位百岁巫医,巫医嘱咐她:“要脚踏实地,不要用眼睛观察世界而要用心。”如今她回到这里,潜心向巫医学习,又意外地收获了爱情,再一次在自我与情感中徘徊,所幸终得其所。

有“吃货”闺蜜说:“满含对美食的憧憬去看这部电影,看见的无非是意大利面、比萨以及火腿、奶酪,虽然故事值得品味,但实在对食物大失所望。”我却觉得,美食的部分展现的正是一种和解与包容,一个习惯了社交酒会的精致胃愿意坐在市井的街边小店品尝简单的番茄罗勒意面,或是常年身材管理的人甘愿被碳水炸弹包围又能迅速调整回去。对于品尝这件事本身,美食并不是主角,而是共享美食的人。当伊丽莎白和朋友面对两大盘比萨放肆享受并洒脱地谈论时,会心的笑容才是快乐生活的源泉。

如果你有能力在米其林餐厅里举杯高谈阔论,也应当能在街边排档做一个安静倾听的人。一个固守于身前一碗米饭的人,必定无法听见远行人抑扬顿挫的音调。旅行可以是美食、美景的享受,也可以是怀有欢喜参与了别人的生活,从而解锁了自己的剧本。

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有远行的渴望,并把伊丽莎白当成摆脱现状、重新开始的典型,而在原著和影片的叙述中,我更愿把这段旅程称为“寻找答案和自我学习的故事”。女主无论在何时都没有放下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她不断地质疑当下,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并在某个时刻与自己和解,最后塑造出新的自我。正是这种自我学习,最终帮助她走过迷惘和阴霾,抵达彼岸。

积累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反而会对许多人和事产生无力感,这样的无力感来自于深知人力有限,也来自于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当生活变得平平淡淡、毫无波澜,人人都有一个想挣脱现状的心。面对如此繁多的万千选择,真正能走通还能不悔的有几个?道路的选择其实是由心境决定的。

伊丽莎白的朋友带她去游览奥古斯都城堡,她坐在能照到一束阳光的石台上思考毁灭、珍惜以及转变,朋友们招呼她:“可以走了吗?”她从沉思中醒来,笑着回应:“可以了。”我们在多舛的磕绊里寻求生活的安稳,终有一天将把满是疮痍的废墟置于身后,那么,通往前路的同伴,应当是平静和爱吧?然而这样的平静,也需要岁月才能够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