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帝国的建立

 摩耶之幕dgbndl 2022-07-14 发布于河北

1、溺亡

北伐大军深入中原之时,朱元璋一统天下已没有悬念。

所以一方面是北伐大军在前方作战,另一方面是朱元璋在后方紧锣密鼓的筹备开国大典。


此前不久,朱元璋曾派人接小明王到南京。

但是小明王坐船过长江时船突然漏水了,一行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命丧于长江之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意外?答案很简单。

那自然是朱元璋用掩耳盗铃的方式,把小明王一伙清理出局了。

现在的天下,到底是谁家的天下?

朱元璋终于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天下已是吾家的天下了!

如果你的实力还不足以让手下的小弟都心甘情愿的给你当臣属,你就是把傀儡皇帝清理出局,也轮不着你当皇帝。

许多时候,一个人无法爬上皇位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有一个傀儡皇帝挡在你前面,而是因为你手下的小弟都想与你分庭抗礼,并且还有机会与你分庭抗礼。

在这种背景下,傀儡皇帝死了,大家还会推选另一个傀儡皇帝出来。

这就好像司马昭把曹髦杀了,也轮不着司马昭当皇帝,因为大家还会拥戴另一个曹氏成员当皇帝。

同样的道理,汉献帝即使死在曹操前面,也轮不着曹操当皇帝,大家还会拥戴另一个刘氏成员出来当皇帝。

曹操想爬上皇位为什么那样艰难呢?

因为曹操不称帝,与曹操并排就座的大佬,也都是三公九卿。

曹操称帝了,他们最多还是当三公九卿。

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大汉皇帝虚君在上,他们可以利用这种身份继续与曹操分庭抗礼;而如果曹操当了皇帝,他们就彻底沦为曹操的臣属了;以后不要说曹操称兄道弟了,就是见到曹操的儿子恐怕也没有底气。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不会支持曹操当皇帝了。

司马懿无法爬上皇位,道理也是如此的。

曹氏、司马氏想当皇帝,必须得通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把前朝的三公九卿都打压服了,否则皇位永远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2、劝进

龙凤政权的三公九卿,从普遍意义上自然不希望朱元璋篡位。

可问题是,他们不服朱元璋,朱元璋可以送他们去见上帝啊。

此时的朱元璋手下并没有能和朱元璋分庭抗礼的大佬,所以他们听到朱元璋想当皇帝,自然是一片欢呼声。

不论朱元璋是左丞相还是吴国公,是吴王还是明太祖,他们都也是朱元璋的臣属。

如果有什么不同,仅仅是朱元璋的级越高,他们的级别才会越高。

这就好像刘备只是一个州牧、左将军,诸葛亮混到死也不可能当丞相,关羽张飞混到死也不可能混成正牌将军。

如果刘备才是一个州牧您就当了丞相,您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呢?

朱元璋也是这样的。

朱元璋不称帝,朱元璋的小弟们就永远别指望封公封侯,更不要指望成为三公九卿。

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的小弟们一听朱元璋要称帝,自然都会积极支持。

因为老朱称帝了他们马上可以封公封侯,马上就可以成为三公九卿了。

围绕皇权的博弈永远不要奢谈什么思想道德,因为在这种地方,思想道德都是用来扯淡的。

大家关心的,永远是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所以在三国时代,大家把大道理扯得玄而又玄,但是大汉皇帝、大魏皇帝根本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

大家之所以把大汉皇帝、大魏皇帝捧得那样高,无非是为了制约曹操、司马懿罢了。

而诸葛亮等人拥戴刘备当皇帝时,态度很简单——你不当皇帝我们算什么身份啊?

你不想当皇帝,我们还想当丞相、司隶校尉呢;你不想当皇帝,我们还想当大将军、车骑将军呢。

总而言之,这个皇帝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你如果不当皇帝,大家肯定会心寒的;因为你不当皇帝,我们混到死也不可能成为三公九卿。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好像不能推辞的理由,刘备自然当仁不让的爬上了皇位。

事实上,诸葛亮就是这样劝进刘备的: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先主于是即帝位.


大家看,孔明先生多么赤裸裸的话术。

言归正传。

既然朱元璋想当皇帝,而且小弟们也都希望朱元璋当皇帝,那所谓的小明王、以及小明王身边的那些三公九卿就是一些多余的、必须除掉的障碍了。

正巧长江水大浪大,他们在过江时突然都命丧长江之中,一了百了。


3、国号

1368年正月初四,大明帝国正式建立。

为什么要开国立号为明呢?

我们知道,秦、汉、魏、隋、唐、宋的国号由来都是有历史传承的——

秦始皇的祖先一直以秦为号,统一天下,自然称秦朝。

刘邦争霸天下前封的是汉王,统一天下后,自然称汉朝。

曹操早年封魏公、魏王,曹丕称帝,自然称魏朝。

杨坚的老爸当年是隋国公,杨坚称帝,自然称隋朝。

李渊的老爸当年是唐国公,李渊称帝,自然称唐朝。

赵匡胤在上位前是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所以称帝后即为宋朝。

明朝的由来显然与此不同。

因为按前面的套路去走,朱元璋的国号应该是吴。

要知道朱元璋开始称吴国公,后来称吴王。

而朱元璋之所以开国立号为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久以来一直流传着明王转世的说法。

总而言之,天下大乱,明王即将转世了,大家只有追随转世明王才可以让天下进入太平。

元末的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都是以此为号召的。

朱元璋开国立号为明,等于是终结了这个传说。

虽然朱元璋并没有直白承认自己就是转世的明王,但是开国立号为明,也等于告诉大家:明王已经转世,太平盛世已经到来,大家以后就安分守己的过日吧。


4、体制

大明开国之后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帝国应该以什么体制存在?

虽然说大明帝国的基本格局是官僚政治,但是它显然处于贵族政治的阴影之下。

官僚政治、贵族政治的主要差别就在于:

官僚政治下官员都是打工仔,他们并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也没有强大的集团为后盾。官二代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有限的;至少四世三公、世代两千石、兄弟满门等情况比较罕见。

而贵族政治下,官员通常都是大大小小的股东。他们或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或有强大的集团为后盾。这种背景下,所谓“二代有理”就会冠冕堂皇的存在于社会之上,出现一个个世袭罔替的家族。

虽然说朱元璋的追随者都是以小弟身份出现的,但是前排就坐的人,也都是乱世杀出来的豪杰智谋之士。

或是长年独当一面,或是通过老乡、战友的关系构建起各种山头,甚至许多人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就已拥有自己的山头。

在这种背景下,大明帝国的体制很难摆脱贵族政治的阴影。

贵族政治对于皇权政治来说,始终是一种说不出的威胁。

因为贵族政治下,皇族拥有巨大的权力资源,各大豪门家族也拥有巨大的权力资源;皇族拥有世袭的权力,各大豪门贵族也拥有世袭的权力。

大明帝国的开国功臣集团会不会渐渐演变成新的豪门贵族势力呢?

没有人知道。

当朱元璋庄严宣告大明帝国正式成立时,朱元璋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明帝国是朱元璋和老兄弟们一块创建的;所以,大明帝国也必须得是朱元璋和老兄弟共同享有。

这个事实,从伦理上、情理上,明帝国是必须得承认的。

但是从现实的利益博弈上,朱元璋又不得不奋力改变这一切。

大明开国功臣们的悲剧,由此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