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研发”,了解更多研发管理智慧 “在质量与成本、质量与速度,产品可靠性与技术先进性的矛盾中,质量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质量是一种文化特征。持之以恒地改进,不断满足客户要求的高质量、惊喜体验,需要公司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不养成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质量文化,就不可能有好产品、好服务。”6月23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并预计明年量产上市。相较于特斯拉“开创性”的4680电池,麒麟电池拥有: 更长的里程续航: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轻松实现整车1000km 续航; 更快速的充电效率:电池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全球首创,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 更低的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方形电池”无模组的设计、冷板与横纵梁、隔热棉做一体化设计
这一系列革命性的创新,就是宁德时代瞄准电动车行业发展中续航、安全、量产成本等痛点问题的产品质量改进手段,从而得以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 绝对领先的质量品质是一家企业的根本命脉,产品开发没有对准客户质量问题解决,一切都是浮云。 不过,你真的理解质量吗? 质量组织、流程,应该怎么设计? 华为的大质量管理,“大”在哪里? 什么是质量? 拿手机来说,能砸核桃算不算是高质量? 18个月不卡顿,算不算是一个质量特性?
质量,其实是对客户要求的一种满足程度。 质量的价值,体现在对客户的价值上,体现在客户的需求上。 质量的理解不同,会引发不同的行为。举个例子: 机械表价值几万块甚至几十万,有的可能还更贵,这个时候对手表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呢?作为机械表,计时准不准,其实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买这块表,并不是为了计时准确。毕竟手机上的时间更准。我买这个表,更多是一种奢侈品的消费。因此,它表面的质感是否高级,镜面是否耐磨,才是质量控制标准。所以,一定要去准确地理解客户的感知: 客户显性的、或者隐性的要求是什么? 客户表达出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诉求是什么?
我们对此有准确的理解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质量标准。 这个话题虽然说比较简单,但是在我们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公司的高管、质量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不够的。 具体体现为,我们还经常拿着一些国标、行标,或者内部的企业标准做检查,而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客户的真实需求。 那么,质量工作的范围包含哪些呢? 所以,以产品、工程为中心,再扩展到涉及公司各个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即是大质量的概念。 质量组织,任重而道远 首先看两种质量组织模式的区别: 第一种:融合式质量组织 所谓融合式,就是有一个质量管理部,参与到产品的制定政策、制定流程、设定标准当中。 质量管理部的职责,融合在各个业务部门之中,同时为他们做一些赋能。这种模式的理念在于,业务团队要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研发人员,要去对每一个业务部门、端到端、全生命周期负责。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东西做出来交给制造,还要对开发的结果负责,在整个过程中,要全程跟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二种:独立式质量组织 所谓独立式,指的是质量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独立在外,有的叫质量部,有的叫品质部。 根据我们的咨询经验来看,更多的公司叫品质部。独立式质量组织强调运动员和裁判员必须分离。你做的事情,要找另外一个人评估来进行控制,去做独立的评估控制和改进。
理念上的不同,就会产生行为上的不同。那么质量组织该怎么设计呢? 这两种模式没有正确或者错误,而是适用于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阶段,或者说,企业面临着不同挑战时,会选择不同的模式。 所以,只要一个企业规模达到1000人,收入规模达到20亿以上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动员这些企业,或者跟企业探讨怎么样进行一种融合式的质量管理模式。 因为这种融合模式,效率更高,有效性更好。让很多事情不是出了问题以后再去改进,而是说本身就是预防式的,通过质量意识的提升,全员质量的文化建设,使工作不产生问题。 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评估一下:自己的公司当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管理成熟度、业务挑战、队伍情况是什么样子? 根据实际情况,来选一种合适的方式,从而去设计我们的质量管理组织。 流程,将能力构建在组织上 质量的能力是构建在组织上,还是个人身上? 质量工作有时候是需要有优秀的个人来去抓的,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特别是一个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一定要把能力构建在组织上,把质量管理能力构建在组织上,而不能过于依赖英雄人物。 因为人是会流动的,人是会变化的,但是把质量管理构建在组织上以后,就会像打地基一样,一层一层很厚实,很稳定。 因此,我们要以标准化流程为抓手,真正把能力建设在组织上。 流程是承载优秀实践的载体。 流程来自行业里面的实践、来自公司内部和其他项目组的应用实践。把这些实践承载在流程上以后,自然就站在最佳实践基础上去工作,这就是流程的应用核心价值。 流程里面不仅有活动定义,一些模板和工具也可以提高效率。所以我们一定要抓流程体系的建设。 关于流程构建,有两个建议: 先短平快地把体系做出来。 在完美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选择后者很多公司只有很宏观的流程框架,没有支撑性的流程,是要尽快补齐的。但是“补”是不是要追求完美主义呢? 流程的构建,不要过于形式化、过于结构化,而是要以实用为主。但是这种实用,是基于公司和业界的最佳实践整理出来的。 这是我在做咨询过程中,通常会提的一个建议。 流程要做分层,头部统一语言,末端讲究灵活,最上面是一个流程框架,最下面是一些任务和活动。 流程的头部要通过统一语言进行对接,不统一语言,公司的对接协同效率是很低的。 但是在末端要讲究灵活性,分层管理。因为针对每个具体的业务,根据产品和团队不同,有一些活动级的流程要放开,让大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做出针对性的内容。
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流程,使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夯实并构建在组织上,使质量工作、质量能力、质量结果,真正实现从偶然到必然,这是流程建设非常重要的价值。
面对当下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质量是生存的基础。我们要构建绝对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组织和工作流程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此来实现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