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远日报》专栏丨林萧:客观看待小学生“论文答辩”

 林萧文苑 2022-07-14 发布于广东

客观看待小学生“论文答辩”

作者丨林 萧

刊发丨清远日报》“评心而论”专栏

最近,云南昆明市的一所实验学校突然间“火”了,究其原因,是该校举行了一场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这场答辩会不仅上了微博热搜,引起全国多家媒体报道,还引发了一场热议,那就是小学生“论文答辩”到底是作秀还是教育创新。
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小学生论文答辩会,竟然能掀起如此大的舆论热潮。媒体报道称,该校是云南省首家开展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的学校。答辩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参与探究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等。
抛开“云南省首家”这一容易吸引公众眼球的“热词”不说,仅论文答辩的内容就让人有些大跌眼镜。诸如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主题,一般的大学生恐怕都难以寻根探源,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这也难怪面对小学生“论文答辩”的报道,各种质疑声、批评声不绝如缕,虽然上了微博热搜,但原因却是论文答辩的内容被批过于成人化,通俗些说,就是被“骂”上了热搜。有不少网友认为,论文写作关乎寻找选题、调查研究等诸多环节,小学生很难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因此,答辩很可能变成父母代劳的“麻烦事”。在学校毕业论文答辩会的现场,学生的语速过快,不用看稿,像在背书,让人感觉是一场精心排练好的文艺演出。倘若果真如此,不仅小学生“论文答辩”的意义大打折扣,被质疑“作秀”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小学生“论文答辩”批评声占据绝对“优势”,但也不乏支持者,称其为教育创新。理由是让小学生搞“论文答辩”,有些别出心裁,只要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值得鼓励。
笔者认为,开展小学生“论文答辩”,是否有意义,还要追溯问题的根源:既然是针对小学生的活动,就要回到以小学生为中心进行讨论。现代社会,小学生获取各种资讯的方式和渠道很丰富,感兴趣的话题也可能出乎大人的意料。如果“论文答辩”的主题由小学生们自己选择,纯粹当作一种实践活动,自愿参与其中,而不是学校的“命题论文”,收到的效果也许大不一样,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反之,如果“论文答辩”的主题太过成人化,答辩现场掺杂较多“表演”成分,小学生们是迫于学校的压力,不得不完成这一“毕业课题”,显然有违教育的初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本文刊发《清远日报》2022年7月14日,刊号:CN44-01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