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快乐老年435 2022-07-14 发布于北京

小胡子、小礼帽、大头鞋、拐杖、像鸭子一样的步伐,这些都是世界级艺术大师卓别林的独有标识。

与其说卓别林是一个喜剧人、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一位“战士”,因为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里明里暗里的表达,资产阶级是如何剥削底层劳动人民的。

卓别林太火了,他的作品影响力也很大,所以司法部不得不引起重视,将卓别林赶出了美国,并威胁他,永远不要回美国。

美国不待见卓别林,但世界人民都喜欢他,比如中国人民,以及新中国领导人周总理,说起来,周总理和卓别林之间还有一段广为人知的佳话。

一个是西边的艺术家,一个是东边的政治家,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初次见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但这对于中国来说,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深知,要让中国稳稳屹立在世间,得到被别人的认可,必须要尽快拓展外交关系。

在建交的路上,中国一直是稳扎稳打,一步步从与社会主义建交过渡到与世界各国建交,为了提高中国影响力,1954年4月,周总理还领着中国代表团去参加的“日内瓦会议”。

会议持续了三个月,在这期间,周恩来总理不但忙着和世界各国讨论着“和平”问题,还要忙着接见政坛以外的知名人物。

比如卓别林夫妇。

据悉,当时卓别人接到周总理的邀请函时,年过六旬的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像他这样不受西方政界待见的艺术家,竟然能得到东方著名领导人的青睐,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卓别林想也没想地就答应了赴约,为了会见这位东方领导人,卓别林夫妇还特地去定做了新衣服,以表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很快就到了约定见面的日子,卓别林喜悦的心情却变得忐忑起来,他心里清楚,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这种难以跨越的思想理念,真的能让这次见面变得愉悦吗?

卓别林也去过中国,见过很多中国人,中国人的善良、热情和纯粹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只是不知道中国的领导人会不会也是这样。

一路上,卓别人都在和夫人奥娜.奥尼尔讨论着,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周总理,见了面之后,两人又该聊点什么话题呢?

很快,卓别林夫妇的车就到达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当卓别林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下车时,一群中国人已经等在了大门口。

卓别林一眼就看见了站在人群前面的周总理,虽然两人这是第一次见面,但他曾在报纸上见过周总理的照片,是他,他就是新中国的领导人,他竟然亲自出来迎接自己了,这让桌别林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看见卓别林夫妇下车,周总理主动迎了上去,紧紧地握住卓别林的双手,这位主张和平的艺术家,他早就想见一见了。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周总理一见卓别林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认识您已经40年了,有缘得以一见,很荣幸,您的才华着实令人惊叹”。

听了周总理的话,卓别林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在这位东方领导人身上他没有看到政客的影子,倒像是一位重逢的老友。

卓别林大师感受到的热情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上,这样一次见面,周总理早在一年前就在期待中做了安排。

思想理念的重逢

中国的电影事业相较于世界来说,起步算很晚了,最初因为国内影片资源少,所以很多电影资源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第一批引进的国外电影资源里便有卓别林的默片。

这种新型的戏剧形式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年轻时的周总理也十分喜爱,尤其是卓别林从电影里传达出的一些理念,让他记忆尤其深刻。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1953年是卓别林生命里最煎熬的一年,已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他,遭到了美国政客的抵制,被逼无奈之下,他只能携带家眷一起到了瑞士生活。

卓别林离开的时候,心情极度惆怅,他在美国生活了40年,深深地热爱着那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实在是令他难以接受。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美国政客不待见他,但世界人民都支持他,既然美国反对卓别林倡导自由与和平,那国际社会就给卓别林颁发“国际和平奖”,这是对卓别林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美国的公然抵制。

这给了卓别林极大的信心,颁奖仪式结束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就发表了一篇“反氢弹战争宣言”,为了证明自己维护和平的决心,他还将所有奖金全部捐了出去,让相关组织用于维护和平事业。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当时,作为外交部部长的周总理一直关注着卓别林,得知他获了奖,周总理特别高兴,这证明世界人民是向往和平的,只要全世界都心向和平,中国就能有发展空间。

虽然两人没有见过面,但是周总理十分欣赏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想着这位艺术家曾遭遇的那些不公平对待,周总理便决定为其做点什么事情。

有一次,周总理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卓别林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能有幸看一看中国的电影,尤其是梁山伯和祝英台。”

要知道,当时世界上有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有意无意地遏制中国的发展,根本不允许中国的东西传过去,所以,卓别林想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和平天使的尊敬和欣赏,周总理排除万难,让外交部专门为卓别林大师安排了一个电影专场,圆一圆卓别林的梁祝梦。

卓别林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整部影片,并给予了《梁祝》高度赞扬,看完之后他还给周总理写了一封感谢信。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卓别林在信中表示,他还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就是能见一见周总理,但之所以说这个愿望“不切实际”,便是知道这不可能实现。

卓别林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周总理应该有很多事情要忙,根本没有闲工夫接见一个普通人。

他在信中低调的称自己为“普通人”,但周总理不这么觉得,在周总理眼里,卓别林有着最高尚的品德,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而自己仅仅是他千万粉丝当中的一个。

两位大人物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仰视的对方,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惺惺相惜了吧!

从那个时候起,卓别林的第二个愿望,周总理就记在了心里。

直到第二年,周总理要出发去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出发之前他便让人将“约卓别林夫妇吃饭”这件事情安排到了行程里。

得知周总理来到了瑞士,卓别林特别激动,他想去拜访周总理,当面感谢一下他细心安排的“梁祝专场”,但又觉得周总理到瑞士是来办公,不好意思叨扰。

正当卓别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周总理的请帖却先一步来到了他的手上。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相谈甚欢

直到亲眼见到周总理时,卓别林还是觉得如梦似幻,眼前的这位东方大国领导人身上,没有任何“杀伐”之气,却又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和那些西方政客完全不同。

周总理的善谈让卓别林的心情尤为放松,两人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谈论起了各类电影作品。

在见卓别林之前,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空回顾了一下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作为一个在西方生活了40多年的老人,卓别林在作品中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抨击更为深刻,让周总理感受颇深。

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东方领导人的认可,这对于卓别林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了,事实上,卓别林本人比他的艺术作品更有深度,在得到周总理的高度赞扬后,他也不再拘束,将自己对和平的理解一股脑地全部讲给周总理听。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在这位艺术大师说话时,周总理俨然一个学生的模样,细心地聆听,能听到政界之外的人士对政治的看法,这样的机会实在是不多。

卓别林的很多想法和周总理不谋而合,听得周总理连连点头。

两人聊完了西方作品,又聊起了东方作品,尤其是提到《梁祝》时,卓别林站在艺术家的角度给予了一个十分中肯的意见。

卓别林觉得,《梁祝》在拍摄手法上还有些许瑕疵,重复的画面有些多了,近景也有些少,但就电影内容而言,他觉得《梁祝》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棒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人悲伤绝望,但《梁祝》的结尾让人充满希望,就这一点而言,梁祝实在是一部伟大的影片。

周总理听完连连点头,赶忙让身边的人将这话记了下来,到时候带回国去,让中国的电影人参考参考。

见周总理这么重视自己说的话,卓别林当时就红了眼眶,既然周总理愿意听,那自己就多讲一些。

两人一直聊到了傍晚,还觉得意犹未尽。

晚宴时间到了,听说周总理特地准备了一桌中国菜招待自己,卓别林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席间,周总理还拿出了专程接待贵客的家乡特产“茅台酒”,卓别林是第一次喝中国的酒,当酒端到面前时,一股醇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浅尝了一口,唇齿之间的韵味顿时就在口中迸裂开来,令人回味无穷。

他兴奋地对周总理说:“这个香槟的味道很奇特,我很喜欢!”

说着他还竖起了大拇指,这个伟大的艺术家惹得在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随后两人就着茅台酒和中国菜又聊开了,不一会儿,一瓶茅台酒就喝没了,当时卓别林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向周总理直言:“我能带一瓶这个中国香槟回去做纪念吗?”

周总理笑道:“当然没问题,我等会儿让人帮你装上两瓶,咱们家乡的酒能得到您的肯定,将来必定能走向世界啊!”

说完两人又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一道名菜“北京烤鸭”,周总理告诉卓别林,这是他专程为他准备的北京名菜,希望他能喜欢。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卓别林感激周总理的用心,可看到这道北京烤鸭,他却迟迟没有动手,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疑惑了,难道卓别林不喜欢这道菜?

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卓别林解释道:“不瞒您说,我本人对鸭子有着特殊的感情,从我最早的作品中您可以得知,那个时候的人物形态就如鸭子一般,鸭子步的灵感就是从这些可爱的鸭子身上得来的,为了感谢这些鸭子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我就再也没有吃过鸭肉了。”

听完卓比林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为了尊重卓别林的信仰,周总理连忙让人将这道菜撤下去,可卓别林却在这个时候将烤鸭拦了下来。

卓别林对周总理说:“我刚又想了一下,这个鸭子不是美国鸭,是中国鸭,中国鸭我应该可以吃。”

不愧是喜剧界的天花板,卓别林本人十分的幽默风趣,说出的话总能让人捧腹大笑。

话说完,他就直接用手拿了一块鸭肉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他还当众表演了一段“鸭子步”,整个宴席上笑声不断,气氛十分愉快。

19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走时卓别林抱怨:这鸭子我还没吃够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宴席结束后,分别即将来临,卓别林不希望让分别变得伤感,于是在临走前又开始演了起来。

卓比林先是夸赞中国烤鸭名不虚传,值得全世界推广,随后又话锋一转和周总理抱怨起来:“鸭子是好吃,就是肉少了点,我还没有吃够,也不知道以后我想吃北京烤鸭时该怎么办!”

听了卓别林的话,周总理会心一笑,赶忙让人又包了两只鸭子,让卓别林夫妇带回去慢慢品尝。

伤感的氛围立刻烟消云散,周总理亲自将卓别林夫妇上了车,并目送他们离开,看着卓别林的车消失在视野中,周总理感叹道:“卓别林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有着最高尚的品格和最有趣的灵魂,值得世界人民尊重!”

周总理用实际行动告诉人民一个道理,艺术不分国界,美好的事物值得全世界人民享用和欣赏,与其一味地抵制,不如敞开胸怀,发现别人的好,认同别人的好,接纳别人的好,从而达到学习和进步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