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胖:“哥味文学”为啥碰瓷周杰伦?

 靠你了谭胖 2022-07-14 发布于北京

2022年07月15日0:00分,周杰伦将发布新专辑第二波主打作品。

然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被网友们的差评搞得删除了多条动态。

除了母亲叶惠美夸他“我儿子还是那么有创意”之外,支持和赞赏的声音相较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不占优。

后者对周董的新专辑主要槽点如下:

一、一张专辑共有十二首歌,其中只有六首新歌?

二、歌曲从创意到曲风,感受平平。

三、时隔数年,周杰伦到底在干嘛?

在新专辑的争议中,“江郎才尽”是基调,“经典复刻”是情绪。

人们把失望的情绪积攒到一起后开始调侃他的歌里总是充满了“哥味文学”并调侃周董,觉得他总爱用“哥”自称,尽量保持善意地觉得他狂妄又傲娇,如今却不复当年才情。认为对比他巅峰时期的作品,六首新歌的品质显然易见。

与此同时,周杰伦的新专辑预售已经突破百万,销售额超三千万。支持他的人和质疑他的人都在同一时间用各自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哥味文学”更像是网友们对他如今创作状态的失望和无奈。

1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抛开乐评人对周董新歌的捧场,我看完他的MV后,除了郎朗的表情包外,画面中熟悉的英伦风让我瞬间想起《夜的第七章》,区别于前作,周董不再对苏格兰场和泰晤士河产生执念,而是专注在富丽的室内用空间折叠的层次感表达歌词的意境,恰到好处的钢琴为每一次停顿补充间歇的留白。

当然,对比那些经典作品,新专辑只能说意料之中,谈不上突破和超越,但至少依旧保留了周董的音乐风格,作为一个门外汉,仅从曲风和创意看,我倒不觉得周董的歌在水准之下。

可能这就是失望的人们对新专辑的怨念所在:

大家总以为他会王者归来,再创辉煌。可歌曲中都是熟悉的味道。

尽管这一点毛病没有。

而且正如他的死忠粉说的那样:

他没有必要,也不一定非要用新专辑刷存在感,至少他还拥有创作的热情。

作为本世纪初爆红的华语流行歌曲天王,周杰伦的经典之作无需赘述,R&B、中国风,爱上他的人念念不忘那些年里的奇思妙想:

红磨坊里的一路走一路唱、威廉古堡中新新人类的喃喃低语、荒野镖客式的自得其乐、前世今生的怅然若失、古道瘦马的思乡眷念、迎面扑来的涛涛麦浪……那些年里同台飙歌的费“祖师爷”和应接不暇的“杰女郎”都屡屡成为歌迷们热捧的话题,惊叹者们喜欢他的不羁,赞扬者们惊艳他的意境。

和他同时代的人们至今都对邻家跳芭蕾的女孩和调皮又羞涩的男孩泪流满面:

那些年,我们还在用动感地带……

从开始的吐字不清到后来的朗朗上口,周杰伦被人批得少,赞得多。人们大多愿意为他的新歌买单,也在他的歌声中度过了一个时代。

然而时代会变,风光难现。

2

新世纪进入到第二个十年时,华语原创音乐“告罄”。

这个“告罄”不是说没有人再去写歌,而是神仙已老,只能追忆。

“动感地带”是通讯科技的历史名词,经典也是。

华语原创音乐的创作高峰已经过去了,不止周杰伦,彼时了了的很多大神也都渐渐寥寥。作为商业社会附属产品的文艺行业,其创作的动力源于消费市场的“势”,这个“势”以我的理解是人们对艺术品类的挑剔和追求,还有精神层面的高度认可,追根溯源,还有文化产品自身属性能否在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创作环境中得到认可。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07月03日,倪匡去世。

他去世后,我第一时间的感受不是悲叹于作品,而是摇头于氛围——

这个人物代表的是一个时代里积极创作的文化产品,也许未必见得适合现在的阅读品味,但在当时,有过这么一群人会天马行空地创作出如今看来都让人咂舌的表现形式。对比如今的大多数访谈类节目,我不认为彼此预先相互“敬畏”或“提防”地在镜头前聊些“正确”的话题有多值得观看,相反,大家喝着酒抽着烟上论历史下探裤裆真的很赞。

在我看来,这就是文化产品中蕴含的魅力,常见常新,不拘泥于形式。

原创音乐也是一样,如果认真地追忆一番,当年吸引大家欣赏和追捧的周董以及其他人,不正是因为他们浑身散发着“野狐禅”的魅力吗:

在爱情的废墟上登高望远,在夕阳的客栈边耻笑豪杰,在高雅的殿堂里无视规矩,在宗师的面前自称为“哥”。

创作者们把对生活的咏叹和对爱情的逝去融入到歌中,听歌的人们也从其中品味“感同身受”的灵魂共鸣。那是华语原创音乐的创作巅峰,不媚俗、不打拳、不搞感官刺激,让人向往贝加尔湖的冬天,也欣赏泰晤士河的秋夜。

当时代进入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时,周杰伦至少还在创作新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有些成了综艺的座上宾,有些成了旧日的支配者。在如今这个连激昂的老歌都要屈从女孩们辗转腾挪的舞台上,可能只有周董和少数人还在倔强地坚持自己的调调。

以此推论,如果“哥味文学”适用于周董的话,倒也没什么毛病。

他与这个时代的确是在各论各的:

“爸,哥回来了。”

3

夜的第七章

文艺创作,是一种无论时候都能“活久见”的令人期待和兴奋的事物。

“如果邪恶是华丽残酷的乐章,它的终场我会亲手写上。晨曦的光,风干最后一丝忧伤,黑色的墨,染上安详……”

十六年前,周杰伦一身名侦探的打扮闯入夜色诡秘的伦敦森林中探寻真相,十六年后,在郎朗的伴奏中他再度化身魔术师行走在明亮的舞台前。

此时的华语原创音乐人或兴奋或嫉妒,听众们好像有些厌倦了他的复刻与枯竭。但鲜有人看到在他身后无数后辈们的窘迫:

词好、曲好、意好,又如何?

乐单上的歌可以收录几百首,可以“裁影为戏”,也可以“花月成双”,然而新面孔频频而至,终究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成为永恒。

殊不知,人们或许早已期待有一天:

“天青色等烟雨,而哥在等你。”

珍惜吧……至少有人还愿意写歌。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