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段永平经营思想 大道在经营和投资方面都很成功,相比于投资,大道的经营思想有很多独特之处,徒弟们运用大道的经营思想,把企业经营的也都很成功...

 从未名湖畔 2022-07-14 发布于广东

大道在经营和投资方面都很成功相比于投资大道的经营思想有很多独特之处徒弟们运用大道的经营思想把企业经营的也都很成功根据对大道的讲话访谈和答网友问的理解我试着探究大道经营思想的主要内涵

1本分互信的钥匙整个企业生态长期高效低成本合作共赢的秘密

这里说的本分是狭义的本分定义采用大道早期访谈中的内涵就是作为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做事情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这里面包括诚信求责于己不赚人便宜不骗消费者等

这里面有很多换位思考的学问以商业合作为例大道举过一个例子台湾一个元器件供应商供货的时候考虑到元器件会有一些问题给了一定的裕量大约2%但是供货之后对于坏的元器件还是扣了供应商的款后来大道反思这个事情做的不对希望给这个供应商补偿但是后来没有再合作过了

在对待供应商方面大道当CEO时规定过压款不能超过60天不然要付利息另外我在网上看到oppovivo对于供应商来提供技术支持的员工都安排宾馆住宿和吃饭的费用

大道的网易博客上有人提到李嘉诚的生意经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大道说他喜欢李嘉诚的生意经

这个里面的核心是你希望和什么样的人和企业合作你就首先成为那样的人黄峥在接受云九资本的访谈里面提到长期信任互利关系的价值是被人低估的所以在拼多多的本分定义第一条就是诚信并成为值得信任的人后面包括尽职尽责做好该做的事求责于己不赚人便宜主要是从建立信任的角度进行要求

这方面也可以看一加人力资源部长企业文化培训本分和黄峥的表述如出一辙其中举了个例子oppo当时做小家电电磁炉配送的免费锅当时是按行业惯例配送的质量一般的锅后来考虑到安全性配送符合欧盟标准的锅相应成本翻三倍同时把已发货的一千多万锅全部召回免费更换新锅引得了合作伙伴的尊敬为后续合作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李嘉诚讲答应别人的事情明知道吃亏也一定要做好大道早期访谈中提到曾经为一个承诺赔了1800多万元都是在强调能够让人长期信任的价值

当然大道也提到本分作为道是很难学的我理解大道说的是本分更多是骨子里的东西如果站在纯功利的角度去学的确难于坚持这里面还是借用巴菲特的换位思考的办法你愿意和谁合作把原因找出来努力让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和企业

2平常心

关于平常心大道说和理性有点像我的理解是确实有点像汉语里有一些词意思类似但是内涵有些细微的差别比如安静静谧静悄悄意思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平常心也可以用很多词来注解理性冷静思考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态胸无

早期大道在解释平常心的时候都是说我们的文化中包含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成分容易导致人犯错误讲究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干事情不要相信什么水变成油之类的神话

平常心为什么在企业经营中重要其实针对的都是人性中的弱点就是在什么心态下人容易犯错孙子兵法里面就讲过让对手犯错的方法包括诱之以利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等讲究将军之道静以幽正以治这里面的静以幽就是冷静思考心态不要被扰乱和平常心类似

功夫熊猫里面讲innerpeace也是类似的意思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 my friend , when it is agitated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 ,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 , the answer becomes clear.人心似水被扰动时很难看清让心静下来答案就清楚了

大道在谈诺基亚的时候说过企业有时候犯一个错误就可能是致命的平常心往往和正确的决策联系在一起可以谈一些大道的举例最常举的例子是关于不做代工沃尔玛的供应商下100万的VCD单子南方贝尔的巨量电话机订单都被大道拒绝了在诱惑利益面前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冷静的拒绝这种短期的利益没有经营过企业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事情

另外停掉彩电业务小家电业务包括最近停掉的蓝光DVD业务都体现平常心下的冷静和决断沉没成本过往的成功都不能阻止正确的决策

3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

do right things, do things right这句话的原始出处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企业界被引用非常多一般表述而言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或者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或者方向战略决策是做正确的事细节战术执行是把事情做正确或者效能是做正确的事效率是把事情做正确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如果方向决策错了效率再高也不会产生价值也就是只有道对了术才能发挥价值现实中我们也知道战略决策也不能脱离战术能力而存在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俗话说本分做人平常心做事本分做人大家都愿意和本分的人合作平常心做事拥有平常心的人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这句俗语是具有深刻道理的

完整的本分定义用大白话说就是做好自己该干的事情平常心就是理性思考什么是自己该干的事情以及如何做好该干的事情干不该干的事情就是不本分不该干的事情就是错误的事情所以需要stopdoinglist来提醒自己不该干的事情要么是违背道德的谁都不应该干要么是违背理性的脱离了事情的本质

本分和平常心属于道的范畴始终坚持本分平常心的人长期专注于做好正确的事比竞争对手少犯很多错误时间一长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就拉开了从而在长期竞争中获胜

4更健康更长久

健康长久和短视是相对立的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相对立的大道说这话时流行要做强先做大很多企业奔着世界500所以那时候大道就开始特别强调企业健康最重要不要在乎要着眼于脚踏实地胸无字和胸有大志不是矛盾的实际上可以说他们是一回事
心中有长远的大目标才能在短期利益诱惑面前保持平常心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更健康更长久的视角才能超越对短期利润的追求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上

5消费者导向

消费者导向是相对于技术导向说的技术是为消费者服务的科技类企业有时候在工程师主导下有时候会出现工程师把自认为好的技术强加到产品上花了成本还影响了客户的体验大道举过两个内部例子信息电话和光盘录像DVD工程师们都认为很好结果消费者不买帐就是二个失败的例子外部例子举过摩托罗拉手机功能是工程师设计的很不好用一直到大道更换手机都没改

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很强的能力了解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包装外观购买渠道产品信息获取渠道价格承受力等并能够针对性的做好相关的工作提升用户对产品价值的感知这就要求企业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营销能力销售能力都能与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匹配产品是否能够差异化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有效提升用户对产品价值感知的核心因素

在市场经济时代产品过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断扩大谁更具备消费者导向离消费者近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6差异化

差异化和消费者导向是紧密相关的差异化就是能够满足消费者想要的且其它厂商还未能满足的东西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差异化就构成了护城河

大道使用了差异化而没使用创新也是考虑消费者导向和技术导向的区别一般讲创新都是讲技术创新有时候工程师容易陷入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技术陷阱而讲差异化是针对消费者视角的就是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有差异化对他的需求满足的更好没有能力差异化的企业是很难取得长期健康发展的oppo的蓝光DVD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vivo的音乐手机拍照手机等都是坚持产品差异化的成功例子

除了产品差异化之外生意模式其它环节的差异化也能够带来竞争优势包括渠道差异化如oppovivo在三四线城市的海量经销商可口可乐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等

7敢为天下后 后中争先
       微软从windows到word它没有哪个产品是敢为天下先的但是一旦它发现哪个产品有市场就调以重兵进去然后把它做成行业第一
       先与后是相对的暂时的进入市场有先后之分这只是竞争的开始而且在更后面看清对手和市场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差距也更容易少走弯路只要能找到突破口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切入快速跟进后来居上这需要强大的实力同时也需要时间需要对的战略也需要对的战术……只有当你觉得一个行业或产品可以有很长久的发展时这个做法才有意义敢为天下后里能够后中争先大概是个前提就像下围棋一样一直落后手是会输棋的所以敢为天下后里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8焦点法则 专注 聚焦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那么20%的事情会带来80%的效益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而不是有多大的胆量实际上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把这有限的资源用到无限的投资方向上去肯定要出问题有的企业什么都在做但都没有什么特点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这种企业的问题也许短期内不会表现出来但将来很麻烦必须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即在一个企业中实现焦点化集中一个行业中最尖端的技术开发出最尖端的产品企业就那么点能力和规模不可能再分散资源我不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对于每一个企业甚至包括每一个人他都必须要有很清晰的定位你才可能有所发展如果你是漫无目的很困难

专注的目的是为了打歼灭战否则企业就容易陷入消耗战中一直不能树立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导致经营的微利和亏损只有歼灭战才能保障业务持续健康盈利


9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 危机意识 安全意识 风险意识 
看到机会同时看到风险追求安全的抓住机会而不是快速的抓住机会不冒不需要冒的风险不冒不能承受的风险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重要的不是要开得快而是要安全和准时地到达目的地能否按时到达是由你的计划决定的如果一段路程以正常时速要开一个小时而你只留了半小时的计划那就只能开快车了增加了风险事实上企业每天都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受到车型车况司机的水平环境等很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安全是第一因素企业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不在乎一两个机会就能暴发 起来那样是不会长远的

我的原则其实一直都是一样的就是我不懂不做我不熟不做我觉得没风险我才做这个没风险不是说 100%都没风险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这种风险它是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的

结语

大道说能够长久经营企业的人对企业的体会实际上都差不多不信你把马云的东西拿来比较下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也挺像的不过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大道的经营理念看起来简单但并不容易包含大道对于企业经营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希望坚持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领悟大道的经营理念

打赏
2人打赏
  • 6
  • 1
35 转发 · 16 评论 · 26 赞
只有作者关注的人才能评论

精彩评论(1)

babygirl作者2020-03-02 16:12

段永平说:低端机和相对低价是两回事,认真做过品牌的人大概一看就明白,没做过的可能要好好想想。iphone如果卖1000人民币确实大家就都没得玩了,包括苹果自己。苹果的文化是做最好的产品,然后卖个合理价,合理价的意思就是有很多人会排队买的价钱。卖大量从来就不是苹果的目的,但结果可能是量大的。如果能用5年10年20年的角度看就有机会明白。
苹果如果开始推低端产品,我就开始准备卖掉苹果股票了,因为从那时起苹果的文化将开始发生变化。
有人问:一般的消费品公司,在取得领先之后,或迫于股东压力或管理层业绩压力,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考虑高低端通吃、或最大化市场份额。通常认为市场份额越高越好,但上次我看到某个论点是过高的市场份额可能有害,可是谁又能拒绝更大市场份额的诱惑呢?......换一个角度,智能手机出生起就是高端,可是已经逐渐平民化,随着android不断成长,千元机巨大的市场份额,苹果忍得住手不染指?这是我个人的困惑。
段先生:世界上大概只有很少的一些公司明白这个道理,苹果是其一。苹果不会见钱就赚,高低端通吃,最后沦落到像诺基亚似的。

全部评论(16)

babygirl作者2020-03-16 07:54

我们步步高企业,创业十年以来,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的总经理阿段,讲述企业价值观讲得最多的,就是本分。本分是我们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在这个地方,我想讲讲我在他的熏陶下的一点理解:

本分实际上是跟做正确的事情相联系的,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做正确的事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本来就不对的话,那再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也是必然不会成功,可见,做正确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但是,做正确的事情却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企业,是生存在一个充满诱惑、压力、挑战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环境之中,我们会受到这些力量的左右,它会让我们变得彷徨,变得焦躁不安,以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决策,会做出错误的事情。

本分在这种情况下就起到作用了,本分就是当我们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在我们判断、决策、行动的时候,把环境给予的压力、诱惑等先行的抛开,在很平常的心态下,回归到事物的最基本面,思考我们本来应该干什么事情,合理的方向在哪,牢牢的把这些东西把握住、坚守住,然后再考虑外力对我们的影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秉承的积极的、正确的心态,就是本分。

本分,在我们企业,有许多意义上的延伸,比如说,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我们要诚信,我们在商业活动中,我们要坚守商道,而不是商术,要重视“道”,而不是重视“术”,我们在商业竞争的时候,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对手,而不是攻击和诋毁我们的对手。当我们团队遇到困难,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成员,首先要求责于己,要先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指责对方,等等,都是本分的具体表现。

如果我们每一个伙伴,都能够坚守住本分,我们企业做对的事情的概率就会大为提高,我们犯的错误就会比竞争对手少,我们就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我们的企业也必然将更健康,更长久。

这就是我对本分的理解。—陈明永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5 17:41

问: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
段:“保健因素如果不能满足,人肯定会走。保健的关键在于公平。”
企业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招的人必须符合这个核心价值观。评价一个员工,可以从“合格性”与“合适性”两个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找的都是合格的人,比如技术好、会销售、懂设计,但如果没有办法跟他合作,这种人我不要。很简单,因为合格性是可以培养的,但合适性的培养非常困难。所以,首先必须要找到“对胃口”、可以信任的人,才能把公司交给他打理。
从“保健-激励”双因素模型来看,保健因素如果不能满足,人肯定会走。保健的关键在于公平。1989年,我在工厂账上只有3000元、负债200万元的情况下接手,到1995年赚了好几亿。最早老板让我接手的时候说按七三分账,后来给我们的分成变成两成、一成,不断食言。如果当初他兑现承诺,我是不会离开的。保健因素是基础。
金钱激励并非永远有效。如果一个人已经很努力,100%投入,即便你将他的报酬从100万元涨到1000万元,他也不会更努力。一个企业要想永续发展,你不会希望员工花费120%的精力工作。我很反对员工无缘无故地加班。其实,当保健因素满足以后,人们追求的往往是钱以外的事情。在步步高,没有人把企业当成是我的企业来做,而是当成他们自己的企业来做,年薪100万元的人,别的公司给200万元都挖不走,因为他喜欢这里的文化。
文化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去培养的。我非常推崇马云,他对企业文化的细节非常注意,手段也非常高明。比如,他有花名,风清扬。在步步高,所有人都可以叫我“阿段”。但大多数公司呢?都是王总、张总,员工这么叫你,人马上就矮了一点,不平等,也没有感情,这样就很难实现充分的沟通。
问:管理人最重要的建立奖惩机制吗?建立奖惩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有什么重要原则,可以教诲下吗?
段:据说马云说过,人呆不住就两个原因,钱给少了或者是心委屈了。马云这句话非常经典,把保健因子和激励因子说得非常形象。钱是保健因子不是激励因子,给多了没用,给少了不行(绝大多数人在这点上都错了,因为钱不是万能的,当然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激励因子实际上就是不要让人心委屈了,要让人觉得有意思

babygirl作者2020-03-05 10:54

459、记得您好像说过,步步高没有销售部门,大小经销期商提货价格是一样的,这样做的道理在哪呢?

段:这样就不用整天花时间讨价还价了。

刚刚开始经营时,我就发现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和不同的客人讨价还价上面了。我当时一想,我们还是这么小的生意,那将来怎么办?我们大概花了三年时间才建立了起这套系统,简单不容易哈。

网友:按你所讲,不论大小经销商提货同价,那么你们有没有对完成约定提货量的经销商,有不同比例的返利奖励吗?

段:我们没有返利,从来没有过。

网友:返利是不是对价格体系有负面影响?或者说返利就是鼓励短期行为?

段:不知道,你要去问那些觉得应该返利的人。我从来就不认同返利的逻辑。

网友:有点好奇,大道公司的产品系列种类并不多,为何指定这套系统需要3年时间呢?

段:建立信任很难。

网友:是三年后有底气说服经销商?还是三年后经销商相信并接受这套系统?

段:相信的人会留下来。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5 17:43

消费者导向

问:您怎么看企业文化中的用户导向?
段:用户导向是一种利润之上的追求,简单讲就是想着用户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实现。


问:企业以消费者为导向是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是做市场喜欢的产品,市场是谁?是批发商么?段总能否说说市场导向与消费者导向的区别是什么?
段永平:从字面上理解,“消费者导向”指的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是基于考虑产品最后的消费者的体验的。“市场导向”看上去是基于现在是否好卖的。很多时候这两者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好卖的东西往往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但消费者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产品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所以经常会显得短视,如果企业总是“市场导向”的话,则陷于短视状况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些。而总是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公司则往往会眼光放得长远些,出“伟大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过去的国营企业往往基于计划经济,所以连“市场导向”都做不到。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大概只能到达“市场导向”的地步,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利润导向”的,而要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者说需要能够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去做出最好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其实有些企业或多或少也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但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做出伟大产品的地步,所以这类企业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大,但生命力却往往会比人们想象的强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费者导向”同时又具备实现“消费者导向”的能力的,这些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公司”。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
问:Apple是消费者导向的典范。以前很多人说乔布斯不在意或不尊重消费者,这是对Apple最大的误读,我认为老乔最大的贡献恰恰是建立了一种真正消费者导向的文化。老乔们不在意的只是短期市场的看法。
段永平:苹果确实特别在意消费者体验。
问:这个短短的解释太棒了!! 不知道比我看多少MBA课程或者是看多少商业书籍帮助大得多。
自从看了您博客, 开始学习“利润之上”追求的这个概念。 我用下面的例子来判断公司是否有“利润之外”追求, 您能帮忙点评一下吗 (当然,前提是这些企业必须做到他们所说的)?
Chipotle - Food with Integrity
Zappos - Our philosophy at Zappos is to WOW with service and experience, not with anything that relates directly to monetary compensation. We seek to WOW our customers, our co-workers, our vendors, our partners, and in the long run, our investors.
Whole Foods - we have adopted a philosophy that is mission-driven; symbolized by our Whole Foods-Whole People-Whole Planet logo that exemplifies our commitment to our principles. Our mission is to offer the highest quality, least processed, most flavorful and naturally preserved foods. We are dedicated to creating
段永平:这三家的企业文化都不错,卖鞋的我不太了解,但知道另外两家都确实很好,但都很贵。
问:很多伟大的公司追求的是做消费者体验最好的产品,比如苹果、茅台;定位做中低端市场的公司好像很难出现伟大的企业,因为中低端市场很难在成本和消费者体验上达到一个平衡;
但像万科也不是属于高端别墅之类,是不是做针对特定消费者让这类消费者感觉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性价比最高,这样才是最佳的消费者体验;
但是还是没完全想明白
请段大哥教教我,谢谢
段永平:最好的产品或最好的产品体验本来就是指的一定范围内的。
问:那苹果瞄准的是哪类客户群呢,没想明白,因为苹果是财富各个层次的人都喜欢,而且4000-5000元的价格在有经济基础的地区都有能力买;
似乎很难描述苹果的用户群,苹果是怎么定位自己的消费群体的?
段永平:个人认为其实苹果只是努力把自己的产品做好,然后卖一个合适的价钱而已。至于谁会最后落在喜欢苹果产品的范围里实际上看起来是个运气问题。“看起来”是个运气的东西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后实际上就“看起来”有点必然了。苹果有今天实际上是经过30多年的积累而来的,虽然爆发的时候“看起来”有点运气。
问:能做到“市场导向”已经很不错了,可以做到“消费者导向”,并坚持下来更加是了不起!因为要做到“消费者导向”,是要牺牲很多短期利润的,甚至会导致公司因此(缺钱)而经营不下去,很多时候“优币会被劣币淘汰掉”,所以要有心有力的公司才能做到“消费者导向”,并最终成为一间伟大的公司”
段永平:能坚持下来确实非常不容易,苹果也是几十年后才有今天的。
问:段大哥,我天资愚钝,还不是很明白,比如有些用户可能看重手机耐摔,有些用户看重电池续航能力,有些用户看重大屏,那苹果在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总是要有思路的,他们是往哪个方向去完善自己的产品?
是不是比如他们追求“单手操作”“连小孩都很容易上手”“提供最可靠好用的软件、内容和服务”“提供系统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等等在这些前提条件去不断追求完善自己的产品。
苹果是如何平衡消费者的哪些需求是很重要的,哪些需求是重点满足,哪些需求可以放弃。
消费者有多少需求在苹果产品上得到满足,应该与苹果最后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息息相关,很好奇段大哥之前说的苹果最终市场份额上限可能就在30%-40%,不知道段大哥判断的逻辑是什么?
段永平:你是问公式么?很多东西是试出来的。我觉得iPhone最后的份额很难超过30%是因为余下的人会主要在android上,因为价钱问题吧。

段:"关键的动机并不是让大家更好地拍照,而是为了卖他们的胶卷。" 利润导向和消费者导向的差别长期而言就是生与死的差别。突然想到惠普打印机有点为了卖墨盒的意思(纯属乱感觉,没经过数据比较)。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5 10:07

2011-05-21 12:45
topcp
又有个问题请教段大哥了,之前投资了一个6个人的很小的手机游戏公司,半年过后开发了一个手机游戏出来了,结果昨天告诉我这个游戏他们准备卖了,包括所有的源代码等等全部出售,半年左右整个公司投入了40多万(整个公司半年就做了这一款游戏),卖的价格是20万,我想起来就觉得有点晕,这个大股东的意思是卖,就算亏了也留下来一些经验和代码等等,再研发一款新的会快很多,我是觉得有点晕,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有点感觉怪,游戏行业是要这么做吗?

2011-05-22 06:22
段永平 回复 topcp
我猜那个大股东如果能卖40万或更多的话,他不会卖20万的。这和哪个行业没关系,哪个行业哪个企业都有亏钱的时候。他能卖说明他能面对现实。


大家把投资搞复杂了。上市公司CEO换的很频繁。巴菲特说过发现好公司和挣钱是两把事。价值投资其实很简单。大多数人做不到巴菲特的水准,不是他们看公司不行。看看公募吧。

价值投资其实很简单,不需要了解复杂。很多上市公司花个7,8年都不一定了解。段总也一样。

股市挣钱不要太容易。做到比巴菲特回报高也很容易。不复杂。巴菲特说:如果你花3个月都搞不清的企业,不要看他。网易。GOOGLE这儿有人真正懂吗?和和。都是一只半解。

伟大的东西都是简单和平凡的。只要你重复就能和巴菲特一


2010-08-30 16:23
段永平 回复 scribner
“懂”的定义不要太理想化。“懂”并不是能看到未来一切的“水晶球”。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很不错了。

长远而言,我觉得投资实际上是个概率事件,真正“懂”的人犯错误的概率低,最后的回报高。很多时候不能简单地用某人对某只股票的行为来判断他对投资的理解。

常好!!!

2011-01-26 14:51
呼啸
段总,各位,刚听了《财经会客厅》王石的访谈。

王石说万科的目标定位是健康丰盛,不是最大、第一,讲到了目标和结果,从急着登顶到坦然的体验过程,讲到了社会浮躁心态——恨不得把三十年的、几代人的事只争朝夕的干完看见,怎么都听过啊?段总说过:健康长久、敢为天下后、五十年后的任何消息都行、未必最好蛋肯定能到罗马、快即慢、平常心等等,不是一个理吗?

一个问题:听了觉得很好的东西,但是怎么能深入骨子里去呢?段总您当年想明白是多大年纪?是怎么想通的?怎么做到的呢?想想,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艰难和烦恼时,您是怎么能够保持平和不偏离的呢?非常想知道您怎么思考的。


2011-01-27 02:46
段永平 回复 呼啸
能够长久经营企业的人对企业的体会实际上都差不多,不信你把马云的东西拿来比较下,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也挺像的。

不过,“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2011-01-28 10:01
红星照我去战斗 回复 段永平
我觉得马云和王石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思考的挺多的,而不仅仅的着眼于赚钱。这有点像教育孩子,国内太多的家长总教育孩子如何活的更好,而不是为什么活和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学习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发现看企业越像看人,许多东西都是相同的。


2011-01-28 12:02
段永平 回复 红星照我去战斗
其实真正好的能持续经营的企业大多都不是着眼于利润的,利润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就是所谓让利润追着自己跑的那种。

这里想请教段总一个问题:在你取得事业与财富的成功之前,在奋斗阶段,是否也经历过艰苦困难的日子?是否也遇到自己都觉得很难的困难、难题?有没有过灰心丧气的时候?当遇到困难与难题的时候,你一般是怎样看、怎么做的?——谢谢!


2011-01-25 14:14
段永平 回复 小沈
难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真来的时候只能面对,不要逃避。实在是郁闷的时候玩游戏是个很好的排解方法。

段永平 回复 kevin_wu123
最常见的误解是很多人分不清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区别。

babygirl作者2020-03-03 12:46

任何东西都是标实价不讲价的好。可以讲价实际上对卖家而言是个非常短视且成本很高的行为。成本很高指的是无法授权且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短视指的是如果可以还价,那就是在鼓励回头客来讨价还价。对于客户而言,任何讨价还价都会让他们有可能吃亏了的感觉,因为客户很可能觉得价钱还没还够。
这里透露一个小机密:我们公司卖东西是没有还价空间的,所有的客户都是一个价,不管生意大小,生客熟客...。刚刚开始经营企业时我就发现,所谓谈生意谈来谈去主要是在谈价钱。人们把大量时间放在谈价钱上,而且在谈的过程中经常还需要诈来诈去的。对于卖东西的业务员来说价钱的授权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他们总是要找更上一级领导去获取更多授权,所以领导就会变得非常忙且没有效率。所以我们在20多年前就没有讨价还价了。不讨价还价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大家慢慢想哈

babygirl作者2020-03-03 12:29

个人理解,品牌就是产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一般来讲,好的印象传播的比较慢一点,坏的传播的比较快一些。广告是企业主动去传播其产品的印象。好的企业会如实地传播而不好的企业经常会蒙人。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只要时间足够长,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关心的产品的品牌有个大致正确的印象。建立一个好的印象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破坏一个好的印象可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或某一两件事情。所以建立一个好的品牌是非常不容易的。互联网加快了传播的速度和到达目标受众的准确率,但不会改变事情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好产品最后会有好印象,能够一直有好产品的公司会活得比较好,短视的公司最后会有麻烦。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3 11:01

2012年
其实就是坚持做对的事情,或叫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而人们看成功的人时往往关注的都是怎么把某件事做对的,然后觉得很天赋,其实那往往都是折腾很久以后才碰巧做对的,关键在坚持做对的事情。做企业和做投资其实不需要什么天赋,应该都是后天学的。关键是绝大多数人认为有天赋才行,所以拒绝学。
决定人成败的往往是缺点,就像投资里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错误一样。对“能力”一样的人来说,错误犯的最少的往往最后赢。我们老中一般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但好像不太在乎输在终点,有点费解。我们比的是谁活得长而不是谁跑得快。看看当年我们的竞争对手们都哪儿去了就明白了。

babygirl作者2020-03-03 10:40

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把这个叫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5 10:29

聚焦 集中 专注
段永平:CEO 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就是焦点法则。

段永平:少即多,慢则快。巴菲特告诫,每个人做事前都要画一个圈,圈内是自己了解的,圈外是不懂和似是而非的。做事情,一定要做圈内的,而且这个圈内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一个,“少即多”。

段永平:集中是简单但非常难的事情,大多数人很难搞懂且没法做得到。有点像苹果的iphone款式和诺基亚的手机品种一样,多好还是少好?哪个容易?赚大钱当然是件很难的事情,要悟懂确实不容易,尤其是“聪明人”往往更不容易。

段永平:三星的生意模式其实不太好,属于疲于奔命的那种,不然不会要求员工6点半上班哈(也许是谣传)。三星的问题在于其实没有产品追求,是生意导向的公司,焦点太发散,时间长了大概率会出问题。不过韩国人非常努力,会把危机延长到比较大才出来,这点和日本人比较像。看三星和苹果有点像看篮球里美国队对其他队的比赛,场面上很激烈,其实差距很大。我说的很多东西都是讲过很多年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未必都一定对,但多数都是蛮有道理的。“最后下场都不太好”这句话下面是躺着无数企业的,看不到这句话的意思确实有点可惜。

段永平:如果你能做好一样东西,你为啥还要做很多做不好的东西呢?不过,确实有些会因为做了一些好东西后就以为自己啥都能做好,于是就开始做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东西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聚焦的人或公司最后会变得很厉害,这也是我喜欢苹果的原因。

段永平:我不赞成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尤其不赞成为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多元化---有很多公司在经历一段不错的发展后,为了分散风险,开始搞起了多元化,结果其中有些公司很快就不用再担心风险的问题了。

北方的wolf19852020-03-02 20:25

是的 步步高这一点确实做的非常好,信任感非常强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5 17:46

差异化指的就是用户需求满意度上的差异,绝对不仅仅指的是外观。产品的差异化不是指的所谓的“与众不同”,而是指“与众不同”的东西正好是用户需要而其他人没能够满足的东西。当一个产品找到的“差异化”正好是很多很多用户需要的东西时,那这个产品大概就很成功了。
我个人理解,好的公司一般来讲就是能够持续找到用户“差异化”需求的那些公司吧。
如果找不到“差异化”的东西,那“敢为天下后”的产品就会成为悲剧。所以“敢为天下后”的前提一定是你能够提供出你的用户群需要而别人没有或不能提供的“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东西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当大家(很多公司)都有了的“差异化”就会变成基本需求。
有时候好的产品的“差异化”东西不一定需要很多,有时候哪怕有一个也会让公司(或产品)很成功。比如,如果你能想清楚麦当劳的“差异化”是什么,也许你就会明白些。至于如何找到“差异化”的问题,那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的事情,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啊。苹果能有现在这些个好东西,那也是10几20年的积累的“厚积薄发”而已。问:.为什么不喜欢企业“创新”啊,因为啥呢?
段永平:从来没说过不喜欢企业创新!!!
但不喜欢企业盲目创新。
很难有企业不靠创新可以生存下来的,但创新是指在用户导向前提下的创新,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的创新。
我们公司把这叫差异化,也就是满足用户需要而别人还没有提供的东西。当然,用户需要而大家已经提供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少。
盲目创新是危险的,而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基础。

段::对我而言,感觉上搜狐的最大不确定性在其对视频的不断的大力投入。视频是个差异化很小的产品,一堆有钱的公司拼在一起,结局恐怕不太好.

babygirl作者修改于 2020-03-03 10:40

问5:段大哥,我学习您的东西有一阵子了,bbk现在做了生活电器我觉得有胜算,但是“欧酷”这一笔您说是在做有益的探索。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怎么赢?赢在哪里?
段永平:“欧酷”现在不错啊!你不觉得欧酷和别的同类网上购物有差别吗?过两年就明白了,不急。
欧酷和生活电器的例子,可以看到,本分平常心也不能保证成功,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把成功的概率放大,同时减小犯错的概率,在犯错的时候,可以做到及时止损。
2011年
所谓的“企业文化好”并不是百战百胜的武器,他只是能让企业少犯原则性错误而已。或者说,在同一个行业里,平均而言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活的长些而已。

babygirl作者2020-03-02 16:12

段永平说:低端机和相对低价是两回事,认真做过品牌的人大概一看就明白,没做过的可能要好好想想。iphone如果卖1000人民币确实大家就都没得玩了,包括苹果自己。苹果的文化是做最好的产品,然后卖个合理价,合理价的意思就是有很多人会排队买的价钱。卖大量从来就不是苹果的目的,但结果可能是量大的。如果能用5年10年20年的角度看就有机会明白。
苹果如果开始推低端产品,我就开始准备卖掉苹果股票了,因为从那时起苹果的文化将开始发生变化。
有人问:一般的消费品公司,在取得领先之后,或迫于股东压力或管理层业绩压力,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考虑高低端通吃、或最大化市场份额。通常认为市场份额越高越好,但上次我看到某个论点是过高的市场份额可能有害,可是谁又能拒绝更大市场份额的诱惑呢?......换一个角度,智能手机出生起就是高端,可是已经逐渐平民化,随着android不断成长,千元机巨大的市场份额,苹果忍得住手不染指?这是我个人的困惑。
段先生:世界上大概只有很少的一些公司明白这个道理,苹果是其一。苹果不会见钱就赚,高低端通吃,最后沦落到像诺基亚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