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后之虎之北条氏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泰明导读
前段时间放的是源氏物语的相关内容,现在换换口味,准备陆续放一些战国武将家族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介绍的北条氏,并不是镰仓幕府执权的北条氏,也不是开启战国时代的北条早云的后北条氏,而是战国时代隶属上杉谦信的北条氏。在日本,同样名字的氏族,可能来源完全不同。比如武田氏,毛利氏等等,都有很多不同分支,需要加以区分。

北条氏
属于大江姓毛利氏一族。镰仓幕府初代公文所别当大江广元的四男季光以相模毛利庄为领于是叫了毛利氏的名字。季光参与了宝治元年的“三浦氏之乱”而被杀死,季光的四男经光因为一直都做越后佐桥庄的地头职,所以呆在领地没有参与,乱后,就将毛利氏留下的佐桥庄和安艺吉田庄划到了领下。
两庄自经光传至次男时亲,南北朝战争开始后,时亲把家督让给了在安艺作为足利方活动的曾孙元春自己下住到吉田庄,而在越后作为南朝方活动的时亲之子贞亲和贞亲的三男亲冲也转到足利方移住到安艺。结果,越后剩下了道幸,一般认为他是贞亲的次男。

越后毛利氏的祖先
于是,越后毛利氏在南北朝战争之际作为南朝方活动,只有元春一人属于足利尊氏。在“山门合战”中败北的毛利一族就这样住到安艺所领,元春成为安艺毛利氏的祖先。结果,在越后领地如前所述贞亲次男(一般看法)道幸留了下来。但是,根据传下来的记录,越后毛利氏的祖先被推定为毛利丹后守时元。根据过去的资料时元“在元弘元年(1331)死去”,也就是说他死于南北朝内乱之前。时元的父亲是经光的嫡子基亲,他的所领被弟弟时亲继承,可以想象他也是个不遇之身。
顺带一提,看一下“尊卑分脉”的毛利氏系图,是基亲——时元——经高,时亲的系是贞亲——亲茂——师亲(元春)。此外,贞亲的二男是“宫内少辅”,没有记录实名。另一方面,根据《专称寺过去帐》时元的嫡子越后毛利氏的二代是丹后守治良,三代也是丹后守治良。连续两代同名这种事很难让人赞同,想必根据尊卑分脉记录的,经高是越后毛利氏二代,而三代是丹后守治良这种看法应该不会错。
说道幸是越后毛利氏二代的是《刈羽郡旧迹志》,根据它的说法,道幸是法名真名叫做宪广,应永七年(1374)让渡给其嫡子朝广(宪朝)鹈川庄安田地头职的文书还现存于世,这样看来这个人物应该是确实存在的。
考察流传下来的各个资料越后毛利氏的初代是时元应该没错,或许是在南北朝战争期间从一族迎来了宫内少辅。而这个宫内少辅和宪广(法名道幸)是同一个人,虽然继承了二代,但后来将北条让给了时元嫡子派系的治良,自己隐退到了安田,又把安田过继给了亲生子宪朝,这样解释起来就自然了。结果是治良一系成为北条毛利氏,宪朝一系成为安田毛利氏。尽管如此,还有一说是道幸把佐桥庄传给了嫡子元丰,将鹈河庄安田条传给了次男宪朝,但继承了佐桥庄的元丰之后的系谱有很多不明之处,也可以解释成他们成了越后毛利氏的嫡流。不管怎样,初期的北条、安田两氏系谱不详的部分有很多。

北条毛利氏的历代
北条毛利氏的第四代是长广,他的位置由延广继任的,这都记载在《专称寺过去帐》上。在这两代之间筑起了北条城。后来,一般认为由荣广、重广、广荣(光广?)接任,但具体情况并不明确。到辅广继承了广荣时,世间已是波涛汹涌的战国时代,北条毛利氏无可奈何地卷入战国时代的洪流。
另一方面安田毛利氏宪朝之后由道元、重广接替,重广臣从上杉房定并立下功名。清广继承了重广之后,广春又继承了清广。广春是安田五代城主同时兼任了北条十代城主。北条八代城主本是光广,但他被驱逐出了北条城,之后本居上州大胡城的辅广进了北条城。于是,安田城的广春作为辅广的监护人进入了北条城。
作为广春进入北条城的背景,永正三年(1506)越后守护代长尾能景在越中战死时,和越后毛利氏交情很深的五十岚、石田、大须贺氏等越中势力结盟反抗长尾氏。继承了能景之后的为景命令本庄、柿崎、高梨氏等赶赴中越,迅速平息了叛乱。这次叛乱中,安田清广诛杀了受乱连坐的重臣须贺氏并把家督让给给广春隐退了。同样北条城中似乎也出现了叛乱的共犯,因此这被人们看作让光广退位辅广做了北条城主的理由,而且采用了广春监护的形式。之后安田清广的情况不明,此外交出了北条城的光广和新城主辅广的关系也不明确。
   永正四年,长尾为景拥立守护房能的养子定实,朝房能举了叛兵。在这次谋反中,很多国人领主加入为景这方,兵败的房能在逃亡关东的途中被为景军所杀。自为景下克上的“永正之乱”起越后的战国时代开始已成为定说。

 长尾为景的下克上
后来,为景被关东管领上杉显定的越后出兵打败逃到了越中,但很快就卷土重来将显定军击败。为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次下克上。因此为景、定实政权发足,但守护定实不过只是名义上的装饰罢了。
广春兼任安田、北条两城城主,做了为景的家臣身列春日山的奉行职,常陪伴在守护代长尾氏左右。于是又兼任了安田、北条两氏的总领君临毛利一族。永正十六年(1519)栖吉的长尾一族发生了领地之争,为景令广春去调停。第二年,为景在越中守护畠山尚顺的请求下,去讨伐越中的神保庆宗,离开了春日山城。
广春也随为景出阵,意识到在连日的征战中生还的可能很小,广春在越中的战场上给后室和重臣写了封信,说“如果我战死了,因为膝下无子,所以希望遵照妻子的意志立养子来继任家督之位”。见到这封信,重臣们遵从广春的意向,写了誓约书表明会拥立广春之妻定的人选,并将此书送到了广春身边。所幸第二年正月,广春同平定了越中的为景一起平安凯旋,回到了越后。以后他也一直侍奉为景,在一向宗禁令的告示牌上,广春作为奉行一员署了名,在春日山身负重任。
毛利氏等越后领主们也受为景出兵越后的动员,只好同他国进行激战,同时不得不承受很多负担。广春之妻朝守护官员大熊政秀借钱,用途虽不明但可以看出由于出兵越中毛利氏的财政陷入了困难。这种状况不只限于毛利氏,领主们对于为景政权的不满也越来越大。广春的存在使得安田、北条两氏的关系变得复杂。比如,有人认为北条广春和安田广春是两个人,还有人认为,安田、北条两家的广春是同一个人物。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广春有高广、高定等子,从他在越中战场写的家书来看,广春似乎孤独终老,于享禄三年(1530)死去。广春死后,高广继承了北条氏,而景元继承了安田。

游戏中的长尾为景

越后的内乱
长尾为景虽说拥立定实,但却掌握了实权控制了一国。在这种状况下,定实虽尝试反抗但却以失败告终,为景政权固若磐石。但在享禄十三年(1530),定实的老家上条上杉氏的当家上条定宪对为景举兵,越后一分为二卷入一场大乱。在这次“上条之乱”中,毛利若松丸(安田景元)、毛利祖荣(北条辅广)、斋藤定信和本庄房长等中、下越诸将联盟起来对抗长尾氏,但后来又同为景和睦攻击上条城。天文二年(1533),为景命令安田景元和北条辅广商量守备北条城。
天文三年五月,上条定宪和宇佐美定满、长尾房景等攻近了北条城,但北条城的北条辅广、高广以及安田景元同上条军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为景对于北条军的奋战送去了鼓励的书状。自北条城攻防战时起在北条城已经由高广取代了辅广成了城主。高广和安田城主的景元都源自旁流各自继承了家业,虽说都是大江毛利氏的一族,却成了对手关系。北条氏和安田景元一起在站在为景方持续迅猛的战斗,屡破上条军立战功。但是,天文四年上条军转为攻势,天文五年,陷入四面楚歌状况的为景将家督让给晴景隐退,在该年年末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对从为景那里继承了家督的晴景而言,结束内乱是最大的课题。晴景让守护定实恢复国主身份,同扬北的本庄、色部、竹俣等讲和,使国内恢复了和平。然而,由于无子的定实收养子的一件事,越后再次陷入内乱状态。对于这个事态,晴景本身多病,也缺少统率全国的气量。
这时弟弟景虎派上了用场。天文十二年(1543)十四岁的景虎作为晴景的名代被派遣到枥尾,尽力平定了府内长尾氏的有力基盘蒲原郡和中郡。景虎的威名越来越响,有人期待景虎手腕和力量,越后国内分成晴景派和景虎派再度起了争斗。斗争朝景虎有力的方向发展,最终晴景接受了守护定实的仲裁,将家督让给了景虎隐居了。后来,一直和长尾氏对立的上田长尾政虎也投在景虎的军门之下,战乱的越后由景虎统一了。

宇佐美定满

北条高广的反叛
然而,成为北条城主的北条高广的出身有很多不明之处。根据一般说法他被看作是北条广春的嫡子,但根据最近的研究高广是石曾根毛利氏高定之子,只是继承了广春之后,这种说法开始为人们所接受。
天文二十一年(1552),被北条氏康逐出了平井城的关东管领上杉宪政求助于春日山的长尾景虎逃到了越后。另一方面,由于武田信玄进攻信浓,小笠原长时、高梨政赖等朝景虎求助陈述自身的窘迫,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抵抗信玄最顽强的村上义清因为领地被侵吞也向景虎报穷。
他们这些北信浓国人领主们和长尾氏的关系也不浅,还是同想不断扩大领土的信玄缓冲材料一般的存在。为武田所驱赶北信浓成为武田的领国,对于景虎而言相当于直接同信玄势力接境,在政治上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景虎很快率军出阵川中岛,但没有演变成很大的战争。这就是第一回的川中岛合战。第二年,武田信玄给北条高广送去了亲笔信,答谢高广回应了信玄的邀请。
北条高广似乎并不由衷欢迎长尾氏抬头。北条氏自镰仓时代以来就是地头在越后也以屈指可数的家世引以为豪,有着“长尾氏算是哪根葱”的想法。而且,对于在安田城不断扩大势力的安田景元也有抵抗心理。于是,天文二十三年(1554)北条高广回应了武田信玄背叛了上杉谦信。察觉到北条高广谋反的安田景元,立刻向春日山飞报了这件事。
接到景元报告的景虎向景元表达谢意的同时,让柿崎景家、宇佐美定满等注意北条城的动静,亲自率兵逼近北条城。北条景广抵挡不住景虎的攻击投到了春日山军门下。安田景元在察觉到北条高广谋反后的行动得到了景虎赏识并当众得到褒奖。

北条高广

效忠上杉谦信
向景虎投降的高广,在永禄二年(1559)同长尾藤景、柿崎景家、斋藤朝信等一起作为政务奉行表现突出,还担任了七手组领队,虽说曾经谋反但他的力量得到景虎的高度评价,因此作为侧近效忠景虎。永禄二年,景虎达成了第二次上洛,高广的父亲高定以旗本武士奉行的身份陪同景虎一齐上京。结束了京都四个月的行程归国的景虎受到了越后诸将的祝贺,并收到了许多太刀。北条高广、高定、安田景广、显元等献上了有金箔装饰和缠着绢丝的太刀。
永禄三年,景虎出阵关东并很快平定了北关东,第二年攻击了小田原城。攻击小田原城的先锋是太田资宗,其后是成田长泰,越后军有北条高广、景广父子,斋藤朝信等参阵。结果,小田原城没有攻下,觉得战线过长的景虎决定退兵,并在鹤冈八幡宫举行了就职仪式,从宪政那里继承了关东管领一职。
这时他还继承了上杉这个姓,从长尾景虎改为上杉政虎(以下统一为谦信)。永禄三年时的出兵关东,当时厩桥城是箕轮长野氏一族在住,后来没落了北条高广取而代之做了城主。但是,由于“由良成繁事件”,厩桥城先是给了河田长亲,后来长亲移居至沼田城,于是传给了高广。此外,根据军记类的资料记载,高广是从那波进入厩桥的。那波氏也是大江姓,被谦信歼灭后因为是同族所以高广收了那波氏的旧领,这是有可能的,但是真假难辨。顺带一提根据那波氏的系图,其最后的当家显宗的正室是高广的女儿。
从关东回到越后的谦信,马上就进军川中岛和武田信玄一决雌雄,这便是第四回的川中岛合战,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上杉军的一阵是信州军,二阵是柿崎、北条景广、安田显元等,北条高广在谦信的本阵。



作为厩桥城将活跃
厩桥城由于谦信的心腹之臣北条高广被分派到了那里,后来成为上杉谦信关东经略的重要据点,战略地位也提高了。尤其是永禄五年以后,后北条、武田两氏对谦信反击变得激烈,厩桥城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是上杉方的前线基地。
谦信在永禄三年的出兵关东以后,自永禄四年至永禄八年每年都会出兵一次。出兵的时候,谦信都是采取先进厩桥城然后前往目的地的形式,如果没有厩桥城就不可能连年进军关东。在谦信出击的时候城将高广也会从军,永禄六年、九年对常陆、上总方面采取的行动中,高广还在当地的寺社做了告示牌。
谦信在越后被大雪封住的年末进入关东,过了年关后于第二年春天归国,总是重复这一行动。在越后的时候,就交给留在关东的诸将处理事情。担任厩桥城将的高广其作用也变得非同小可。
高广身担重任,要将关东的动静传达给谦信。高广和关东诸将联合,掌握情报后报告给谦信。永禄七、八年,武田信玄率领的武田军进攻了上野,西上野的情势危急。永禄七年谦信去关东延迟,高广代替谦信同武田军战斗因此出阵西上野。第二年东上野诸将齐集厩桥城准备应对西上野的行动,但是没有到出兵的程度。就这样高广作为厩桥城,继承了山内上杉氏名位担任上野守护职,以谦信代官的身份十分活跃。
之后,后北条、武田两氏的攻势更为猛烈,永禄九年闰八月以尤良成繁为首,东上野诸将一齐背叛了上杉氏转到后北条方,高广也和大家一致配合诸将行动。高广的离叛对于谦信是个极大的打击,永禄三年完成的上杉氏上野支配体制完全崩溃了。同年谦信出兵关东也难掩颓势,为了确保通往上野的通道已经精疲力竭了。后来,永禄十二年(1569)年为了越相讲和得到归参上杉氏的许可。高广于天正二年(1574)将家督传给嫡子景广隐退至大胡,在谦信死后入了佛门,后称安艺入道芳林。 
做了北条氏家督的景广,于永禄二年出阵关东。永禄四年还出阵了川中岛合战,和父亲同为谦信麾下的勇将屡立战功。后来,景广作为厩桥城将成为关东经略的中心人物。景广被列为“上杉二十五将”之一,二十五将中北条丹后守长国就是景广。

谦信之死与御馆之乱
天正六年三月,即将出阵关东的谦信猝死,养子景胜和景虎为夺家督之位开始了争斗。在所谓的“御馆之乱”中,谦信的遗臣们分成两派,越后一片大乱。这时,北条高广、景广父子身在厩桥城。另一方面高广的父亲高定在春日山站在支援景胜的立场,但为了能让景虎移居府中四处奔走,这被视为反叛行为而被景胜所诛杀。
两派的武力冲突始于五月,景胜派有斋藤朝信、直江景纲、本庄繁长,景虎派有本庄秀纲、上杉景信和北条高广、景广父子加入。北条高广曾背叛谦信,对长尾氏似乎无法心服,永禄十年(1567)关东诸将转向北条氏时高广也参与了,于是导致谦信镇压关东遭遇挫折。此外,支持景胜的父亲高定被杀也成为他加入景虎派的重要原因。
景广因为加入了景虎这方,于是领兵从厩桥城回了北条城。景虎给景广写信让他迅速朝御馆城派兵。景广也准备向府中进兵,但受到景胜方旗持城的阻挡无法顺利将兵派至府中。景广把兵顺利派到府中时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了。不过,在那之后近半个月后,在同上条氏的作战中,被上条氏与党若武者荻田孙十郎用枪刺中,第二天就死去了。这时他正值三十二岁的壮年,久经战场的勇将景广轻易战死,给景虎派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
由于景广战死倒戈投向春日山的兵不断出现,跟随景广的北条兵也四处逃散,北条高广也战败逃回了厩桥。三月,御馆被景胜军攻陷,景虎想要逃回关东但由于受到追击就逃进了鲛尾城。然而,城将崛江宗亲投向了景胜派,走投无路的景虎只好自杀了。在此大势已定,御馆之乱以景胜派的胜利告终,景胜成了上杉氏的家主。

北条景广

之后的北条氏
后来,高广臣从武田胜赖,武田氏灭亡后又臣属于织田氏的部将、守护关东的泷川一益。高广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去就,是为了保住家名和所领逼不得已的行动。
嫡子景广战死后,弟弟弥五郎高广(与父同名)继承了他的位置,侍奉后北条氏。在天正十一年左右,高广虽然成功同景胜和解但却没能返回北条城,此外,越后的本领大半也被景胜给了别人,其境遇与其说是及其严峻不如说是十分绝望。于是,高广没法复归越后,天正十五年收入厩桥八幡宫的“永代守护不入”的书状是关于他最后的信息。高广是何时何地去世的不详,其一族似乎是在关东灭亡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