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躁后的佛系——月末游记

 永嘉陌上尘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焦躁且佛系”,是今天朋友圈看到了一个词,概括的是在读博士生的特征之一。恰好符合俺近来情况,就直接拿来当作标题,不过改了一字。十一月简直是痛苦的代名词,毫无头绪地忙着开题,每日凌晨两三点才得以休息,中途几次想要放弃。好在有师友的鼓励帮扶,侥幸迈过这一步。照例说开题之后,便要着手写作。可俺实在懒惰,加之此前的实在辛苦,便暂且忘记焦躁,继续着此前的佛系。

忙着开题的日子里,天气极不给力,每日都是恼人的雨。神奇的是,开题过后的这两日,天气出现了转机。此前也抱怨过芜湖的小而无趣,不过比起校园的压抑,小城也变得有了意思。早饭后便出发,所去的地方还是旧时常常到访的。不过季节已由秋入冬,景色有了差异。

九华中路的银杏正是最美的时节,又非周末,游人寥寥无几,有种坐拥银杏林的感觉。银杏实在可爱,那耀眼的黄色、细密的纹理,让人沉醉不已。赭山公园里的摩天轮似乎也对银杏钟情,竟也偷偷打入银杏内部,而且颇为和谐。

芜湖的旧书生意如今也不景气,只有学人书店、万卷书屋、越国公书店还挣扎在小九华商业街里。而周围多是花鸟店铺,有的也不过上了岁数的三二顾客。万卷书屋是午后才开门的,现在主打网上销售,拥挤的店铺内几无立足之地,只在门前看看,便又匆匆离开。旁边的越国公书店是新近才改的名字,店铺内出售的书籍俺早年大都已经购买。检索几番,只选了一套《镜花缘》(张友鹤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本版,1981年印刷本),定价12元,老板只收10元。

每次出来,老校区也是必到之处。不知是学了古代文学才偏爱有年头的东西,还是因为喜爱旧物才选择了古代文学,总之俺是喜旧胜于爱新。经过田家炳书院,走到顾廷龙先生题写名字的图书馆。坐在无人的窗边,翻阅带着借书卡的旧书,阳光偶尔撒在书上,偶然会狡黠地跑到俺的肩头……

老校区背靠赭山,前依镜湖,这次没有爬山,倒是去看了起风的镜湖。往日站在湖心的小亭,拍到的是师大的正门。如今新建了两条交错的轻轨,校门恰好被遮蔽。于是便漫不经心地走着,毕竟这里也算来了多次,不想竟发现了安徽文化名人藏馆。不过这名称有种夸大之嫌,所谓的安徽名人其实不过与芜湖密切相关的三人,即阿英、洪镕、王莹。感兴趣的当然是阿英,因为他的那本《晚清小说史》,阿英生前藏书极丰,辞世后便把书籍捐给了家乡。从门口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可知其藏书的珍贵,遗憾的是藏书陈列室轻易不对个人开放,只得抱憾离去。这里的环境倒是极为幽雅,红色的小楼藏在高大的香樟、梧桐之间,建筑物外墙上写着芜湖图书馆,不只是否为原来的所在地。

习惯地又从镜湖走到江边,今晚阳光不佳,落日也比想象中的差。不过大水竟已退去,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江面,倒是令人欢愉。沿着江走了很久,直到落日彻底消逝在天的尽头。江水不时拍打着岸边,俺此前的焦虑也全然不见……

回到学校,已华灯初上,明日又是新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