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不应承受沉重、但人生可以承受痛苦

 新用户6122K55q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最近看了一部爱尔兰的动画片《海洋之歌》,讲述了一个人仙跨界的故事,海豹仙子与凡人结合诞下一对兄妹后重返大海。妹妹也是海豹仙,但法器海豹衣被父亲扔掉导致她危在旦夕。哥哥从厌恶妹妹,到为了拯救妹妹而历尽九死一生,最终祖母、父亲、兄妹三代四人“快乐”生活在一起。剧情比较俗套,但片子有触及灵魂的爱尔兰民谣配乐,儿童视角下奇幻绚烂的画面,沉稳舒缓的对白与剧情演绎,还有那深深吸引我的、我挚爱的、无比厚重的蓝色。

这样的设定,让看片的人有些压抑,虽然剧中也有稀奇古怪的滑稽角色,但只是点缀着反衬并不轻松的主调。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个小哥哥,他从独享母亲之爱,到一夜之间失去母爱,只剩下终日沉默的父亲与不会说话的妹妹,还有一个住在城里难得一见的奶奶,他唯一能倾诉的对象只有一条狗狗。我是个感性的人,艺术方面的评价并不擅长,只是觉得这片子很美很美。看完我在回味美的同时问了自己三个问题:1.作为父母,是否有权让子女浸淫在自己的情绪中?2.见诸报端那么多大孩与二胎矛盾的新闻,是否可以从这片中借鉴一些什么?3.剥离了痛苦的人生真的完美吗?

 片中的父亲一直不能从失去妻子的痛苦中自拔,带着孩子离群索居在一个孤岛上,妹妹很大了还不会说话,父亲对哥哥讨厌妹妹的事也不闻不问,以至于发生哥哥见妹妹落入海中也不救的事。而那个母亲,当初动了凡心有了孩子,却又摇摆不定地回了大海。无论片中再怎么刻画母亲的脉脉温情,都无法让人对这对父母产生好感——他们是极其不合格的,生而不养,还不如许多动物。那个小哥哥,原本是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硬生生被这样的父母影响得快得了自闭症,好在天性未泯。可以说在他的成长中,父母的作用还不如那条温柔聪明善解人意的狗狗。其实现实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父母的角色也需要持合格症才能上岗的话,当初就不用执行什么计划生育国策了。想到这里,我不由一阵心痛,因为我回忆起当年我与大先生冷战时小先生那怯怯的眼神……

 片中的小哥哥恨妹妹的到来导致了母亲的离去,恨父亲只疼爱妹妹,他甚至暗暗希望妹妹死去。这样的故事是否似曾相识?我与一位同事闲聊时问起他为啥不生二胎?他说做不通儿子的思想工作,那小家伙宣称只要他们敢生,他就敢扔!设身处地为大孩子想,确实难怪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的变化:一来年龄小,大人如果被降了职还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更不要说心智未全的孩子了;二来许多大人实在过分,搞性别歧视的,搞姓氏纷争的,为啥大人不好好反思呢?片中的小哥哥最终接纳了妹妹,甚至还充当了妹妹的保护神。我想这也说明了一点:施比受有福——不能一味把孩子当成被动接受爱的个体,而忽略了他们也会承担责任的主观能动。想生二胎的父母们,这是否算点启发?

 片中还有一位猫头鹰神仙婆婆,是前半部剧里的大反派。因不忍心看儿子陷在感情的泥沼里痛不欲生,便施法术取走了儿子的所有痛苦,哪知儿子却化作了巨石,定格在了悲伤的形象中。虽然奇幻,却是无比写实——多么像那些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沉沦在黄赌毒的“乐子”里出不来的人啊。也许他们体会到了极乐,却无法避免生命的石化。尝不到痛苦的原因无非两种:要么神经系统坏了,要么心坏了。反正这样的人生必定是不完美的。当然有些人为了追求未来(来世)的幸福而刻意追求当下的痛苦,这又另当别论。我的理解是:痛苦来了不刻意回避,没有痛苦时也不功利的强求。

罐子里装的都是人类的痛苦

同期还有一部美国的动画片《海洋奇缘》,题材与《海洋之歌》类似,但气质大不同,明快热闹得多。但那部片子,我只看了一半。
由这电影,我还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国产动画《九色鹿》。我们也曾有过美好。

ps.电影的配乐由布鲁诺.库列斯操刀,怪不得如此唯美悠扬,大名鼎鼎的《放牛班的春天》配乐即是他的作品。看完电影后几天里,我都沉浸在那温暖却又忧伤的旋律里。此外片头引用的诗句出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被偷走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