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时,小先生帮老母亲完成了这部译著

 新用户6122K55q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我和小先生合作翻译的硬核美食书终于面世了!书的大名是《美食真相——恰到好处的科学料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编辑仍然是优雅、渊博的开琪老师。

有点小激动,不知道怎样向朋友们介绍这本内涵丰富又极其实用的好书,就把译稿完成时写的译者序贴出来吧。彼时,小先生即将开始高三下半学期的奋斗;半年后,在知名大学三位一体面试中,考官问小先生关于做菜的题目;如今,他已经在大学里完成自编软件首秀——一款类似“雷电”的游戏。

特别插播两则广告:

  1. 请各位朋友点击右下角“在看”按钮并转发本文,即可参与文末小程序抽奖,奖品为100个金额不等的小红包,将于11月23日16时开奖。(第一次试水小程序,探路探路……)
  2. 请大家不吝动手点赞转发,让好书遇上更多有缘人、有心人、希望营造健康快乐人生的人。11月23日16时前转发朋友圈并截图发至后台,获得点赞数最多的朋友将得到价值126元的全新《美食真相——恰到好处的科学料理》一本。

“阅读原文”为本书在京东的链接。

真水有香的一本好书
三年前的盛夏,我独自一人挥汗如雨地坐在没有空调的书房里,完成译稿(第一版)的最后一次校对,长长舒了一口气,那情形历历在目;三年半后的隆冬,还是在这间没有空调但开着取暖器的书房里,电脑前的两人就译稿(第二版,也即本书)最后一处分歧达成了共识。
两年磨一剑。
科普类的译作不比文学作品,后者中不乏大师推敲字句、经年孵书的佳话,前者一般耗费的时间要少些。但您现在拿到的不是普通的科普书籍。它有点像菜谱、又有点像科普小品文的集子。说它是菜谱,因为里头介绍了早餐、馅料、面包、开胃菜、沙拉、汤品、主菜、调味酱、甜品……每种都有数十道。但又不太像,因为没什么彩色高清照片,这可是许多美食书的标配呀(通病?);说它是科普小品文,也无法涵盖其全貌,书中旁征博引、实验实操、名人访谈……简直无所不包,作者巴不得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地把一切有关食物的真相展现给你看!
所以,从独译到合译,我们愿意一遍又一遍地细心打磨,希望能奉献给读者一本真水有香的好书!
是的,真水有香。
因为它吸引人,一不靠“皂骗”,二不靠明星。第二版延续了第一版内容严谨、语句幽默的风格,讲解厨师天性与作品的关系、厨房里的标配、温度与时间为何成为思维与存在一般的终极问题、怎样降低患食源性疾病的机率添加剂为什么不可怕这样的知识,又增添了近三分之一的干货!比如硬科技——小小一枚鸡蛋里的大学问:用尺子怎样量出鸡蛋的新鲜程度为啥有的蛋“忠(中)心耿耿”有的蛋却厚此薄彼、大大地偏心?比如新奇玩意儿——为自己或心爱的TA制作世上独一无二的蛋糕模具浸一罐香草油烤一炉羽衣甘蓝脆片。再比如大家十分关切的健身问题——风靡达人圈的钢切燕麦要怎么煮?想减肥增肌就只能远离红肉、光吃白肉?哎呀呀,我得打住,要不然短短的译者序可经不起这么海撑啊!
虽然只是文字配以质朴的插画(当然还有精心的排版),但作为一枚最不缺乏好奇心的极客,看到这些内容,我猜您早已经按耐不住,急于探探究竟、动手验证一番了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曾经只是一位有点喜欢做饭的在职妈妈,翻译完两版书籍,我讶异于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的脱胎换骨——钻研美食之道已经成为我最大的兴趣爱好,从中获得的回馈感让我每天都过得无比充实。大家可能也知道了,这一版的翻译过程中,我拉来了小极客搭档,有关化学、生物部分内容由获得过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省赛一等奖的小先生担纲翻译,分子料理祖师爷艾维.蒂斯博士、擅长创造各种美丽的胶凝制品的化学家马丁·莱尔施成为了他的偶像。尤其可喜的是,书中求真的态度与缜密的逻辑也明显地影响着他,使他能够更辩证、从容、有条理、成体系地看待、接受新知识。本书的翻译过程还得到了大先生的大力支持,作为第一位中文版读者与“校审员”,他可谓尽职尽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是内涵丰富、外表朴实的好书。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它很容易被淹没在乱花迷离的食谱书中。为了帮您找到它,我们也着实动了脑筋。目前我们通过简书、公众号、知乎专栏、下厨房等途径,不定期地发布一些小视频、小文章,好看好玩还好吃。快来加入我们吧!
对了,我照书中的样子,买了慢炖锅,还想进一步买些热电偶,打算DIY Sous Vide机(真空料理机)。有一起的朋友吗?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并点击本链接参与抽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