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记事·少年活计·浇园子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故乡记事·少年活计·浇园子

庄稼孩子从小儿就让大人背着抱着地在地里转,长得还没有炕沿高,但凡有了点儿力气,就或者由大人指使,或者心疼大人,己个儿主动上前儿,帮着大人做活计,能干点儿啥干点儿啥,能干多少是多少。

我们家儿的菜园子在于家泡唯一的东西街道儿南儿西头儿,我们叫它“南园子”,南园子西边儿尽头儿就是西河儿的河沿儿,我爸爸在夹西边寨子的时候儿,留了一个小梢门儿,在河沿儿上修了一条小道儿,从西河儿挑水浇园子。我六七岁儿的时候儿,开始帮着爸爸浇园子,最早是一个手拎着半截儿桶,斜着身子使劲往上拎,大一点儿使小扁担儿挑俩半截儿桶,在河里打了水,把扁担钩子弯上去,勾住接近扁担的长形铁圈儿,缩短扁担钩子的长度,晃晃悠悠地爬坡儿,很多时候儿脚踩不结实,或前边的桶碰着地面儿,就会跌跟头,水洒一地一身。

地震以后三四年,我们家儿盖了现在我三哥住的房子,当院儿有十二米宽、十几米长,东边儿南头儿盖了猪圈和两间草棚子,剩下的地方儿都种了菜。住进新房不久,在西正房头里、菜地的北头儿打了压水儿井,浇菜方便了,这时我已经上初中,散学回来,就一早一晚儿地压水浇菜。

浇菜也有讲究儿。春天育菜秧子,得使喷壶,打满一喷壶水,均匀地喷在秧子上,秧子长大,移栽到菜畦,刚开始的时候儿不能大水漫灌,得着瓢舀水轻轻地浇在菜根儿上,等秧子坐实了,“杜壮”了,才能着桶或顺着垅道浇大水;春天浇菜,要在日头起来,温度上升的时候儿浇,省了菜受凉,不好好儿长,到了夏天,就得在早晚儿浇,不能在正晌豁热时候儿浇,免得凉水“激”住菜,给菜造成伤害。

菜园子里种的都是“庄稼菜”,有黄瓜、豆角儿、茄子、洋柿子,在南北过道儿两边儿畦棱儿上,种着“筋道菜”(方言,读作“今豆菜”,一种长柄、椭圆大叶的青菜,学名不知)、“窝芥菜”(方言,生菜)和我爸爸抽的旱烟。

菜开春儿种上,随着一桶桶、一股股儿水浇进去,一天天地长大,“筋斗菜”劈了叶儿做“拔拉疙瘩汤”,“窝芥菜”劈叶儿蘸酱,庄稼人家儿就有了新鲜盐精;黄瓜、豆角儿、茄子、洋柿子都着秫杆搭了架,到春末夏初天道热起来,争先恐后地开出白的、黄的、红的、紫的花儿,整个院子显出热腾腾、向上的生机。

等黄瓜、洋柿子坐了果儿,我三哥、五弟和我就一天几遍地到园子儿转悠,踅摸着吃,最早坐下的果儿除了爸爸嘱咐留种的不吃,黄瓜还没有手指头长,洋柿子刚“白背儿”,就都摘着吃了,因为这个,没少挨大姐、二姐说。

1987年,我爸爸操持盖了现在五弟住的房,房子就盖在南园子北头儿临街的道儿边儿,这时我上了大学,正在读大二,放了暑假,依然压水浇园子,直到1989年夏天参加工作,才不再做这个活计。

从六七岁儿到二十三岁,我在爸爸身边儿浇了十几年园子,当时不觉着什么,有的时候儿还会因为懒得干跟老人家怄气,但现在想来,这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而又珍贵。我爸爸在2003年11月去世,至今离开我已经16年多,爷儿俩一边干活儿一边拉嗑儿的生活,我总想找回,可上哪儿去找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