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166·有先见之明的科考前三名:刘蒙叟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166·有先见之明的科考前三名:刘蒙叟

刘蒙叟(生卒年不详),字道民,敦厚谨慎、清苦简朴的副宰相刘熙古的次子《宋史·刘熙古传》后有附传。

附传记,蒙叟在宋太祖乾德年间(963-967)中“进士甲科”,即前三名(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说蒙叟为“乾德五年进士第一”,但《续资治通鉴》记,乾德五年二月,“权知贡举卢多逊奏进士李肃等合格者十人”,说明蒙叟非乾德五年状元)。蒙叟考取进士后,历任岳(治今湖南岳阳)、宿(治今安徽宿州)二州推官,后受了解他的官员荐举,改任太子府官员“太子中允”,实任“知乾兴”(乾兴,今地不明),升监察御史,实任济州(今山东巨野南)知州。不久秦王子赵廷美的长子赵德恭出任“判州事”即知州,蒙叟就地改任“通判”,但州中事务一切都取决于蒙叟。后蒙叟升任皇帝的侍从“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户部盐铁司长官“盐铁判官”,再升尚书省屯田曹长官“屯田郎中”,实任庐(治今安徽合肥)、濠(治今安徽凤阳)、滁(治今安徽滁州)、汝(治今河南汝州)四州知州,从汝州任上回京城,任没有实际职任的散官“都官”。

宋太宗于至道三年(997)去世,宋真宗继位。宋真宗继位的第二年即咸平元年(998),蒙叟向宋真宗上书:“陛下为先皇守孝期满,正当勤于万机,祈望陛下能崇尚俭德、遵守前规,不自矜强能,不作奢纵,厚赐三军,减轻百姓赋税徭役,使生灵都能化生长育,京城外地都能得到声威教化。而且自陛下登极以来,万国已经观察您怎样开始治理国政,惟愿陛下谨慎地保持做事始终如一,牢记'靡不有始,鲜克有终’之言,预防奢侈作风的之沾染、发展,则天下幸甚!”宋真宗看后非常欣赏,让他转任史馆官员“直史馆”。

宋真宗咸平二年,辽国侵犯宋朝河北地区,宋真宗离京前往大名(今河北大名)迎敌,行前指示蒙叟修撰自己所居中宫的名称名。蒙叟写了一篇《宋都赋》,讲述“宋都”即宋州(治今河南商丘)是国家受命建号之地,应该在其地建立陪都,设立宗庙。当时虽然未能成议,但后来还是采纳了蒙叟的建议,将宋州建为南京,作为京城开封的陪都。蒙叟献上《宋都赋》时,恰逢宋真宗下诏担任“直史馆”职务的官员向朝廷献纳过去写的旧文,以蒙叟为最好,蒙叟因之改任兵部职方司长官“职方郎中”。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因为脚部患病,朝廷升他的职务为太常寺副长官“太常少卿”,批准他退休。蒙叟退休后去世,享年73岁。

附传最后记,蒙叟好学,善于写文章,著有《五运甲子编年历》三卷。

《宋史》传后之“论”没有对蒙叟做出评价。

蒙叟的“附传”很短,对他的事迹所记也非常简略,甚至没有记下他的生卒年。但通过简略记述,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重要信息:

一、蒙叟在科举考试中位列“进士甲科”,所谓进士甲科,即前三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宋朝,读书人考中进士,“甲科”即状元、榜眼、探花一般出任州的判官,即知州的属官“签书判官厅公事”,如州不设权力几乎与知州相等的“通判”,则升判官兼任,而二甲、三甲进士,则多数出任县级副职,虽然州判官和县级副职官阶大致相同,为正八品或从八品,但状元、榜眼、探花在仕途的发展前景,一般经过在地方一任或二任的历练,就能回京进入朝堂,成为大有前途的皇帝侍从,远好于二甲、三甲进士,蒙叟的经历,就很典型;

二、蒙叟对新上任的皇帝行事作风的改变很有预见。宋真宗继位之初,励精图治,颇有作为,创造了颇为后人赞誉的“咸平之治”,但在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却大搞迷信活动,奢侈放纵,极大地浪费国家资财,败坏了官场风气。蒙叟在宋真宗继位的第二年,就向宋真宗上表,建议宋真宗崇尚俭德,有始有终,对“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宦之手”的皇帝的做人做事,可谓有先见之明。

可惜蒙叟在有生之年未得大用,而宋真宗的所作所为,不幸为他所言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