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9亲子座谈会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时间:2018519

地点:西安公务员大厦

主讲人:Fardi (美籍华裔)

主题:孩子成长教育座谈会

    我的美籍华裔朋友Fardi先生昨天来到古城西安,他在紧凑的行程安排中希望和西安的家长们见个面,分析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心得,我欣然答应。以下是简要的会议记录。

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社会环境。

Fardi在电脑上打出了2040这个年代,无不感慨地说不要以为日子遥遥无期,很快就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当年如果如何教育孩子会怎么样,但是回不去。我们教育的孩子将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就如当年的工业革命一样,很多行业会消失了,知识的更新换代也非常快。

因此我们培养的孩子必须具备这样两样基本素质,第一 ,创造性思维和强大的学习力;旧的行业不断消失,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二 遭受挫折的能力,也就是跌倒了能不能马上爬起来,因为社会发展快的根本不给你时间舔舐伤口。那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怎么做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仅改变思维,还可以让人发生一系列根本的改变;完整人格的教育,不要把学习看得太重,如果你看得太重,那么孩子的世界也就只剩下学习。孩子的品性,独立的人格,身心快不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和孩子平视。

做父母的首先要用心,只有你用心了,才会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孩子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达到良好的沟通。Fardi说父母能不能拿出对待情人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现场的家长都笑了,的确,这一点儿很难很难。当你对孩子总是批评、埋怨,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有人这么对你,你会快乐吗?你会成长吗?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家庭环境。有位妈妈告诉我,孩子放在口袋里的颜料没拿出来,结果一洗衣机的衣服都被染色了,她忍不住大发雷霆,孩子反问:“妈妈,我固然错了,但是你至于吗?”我承认,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刻,对孩子一点儿小错咆哮、怒吼,好像我们自己都是完人,不曾犯错。

我们会不会动不动就对朋友发脾气,不会;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放低姿态,把自己归零,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甚至抱着互相学习的心态去和孩子相处,这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不是全部;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

Fardi谈到孩子告诉他取得好成绩时,他装作很平静的样子说,是吗,还示意太太也这么做。他说不是觉得成绩不重要,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成绩不是生活的全部。父母在意,那么孩子就在意,父母的眼里如果只有学习成绩,那么孩子的世界最后也小到只有成绩。上学的时候,我从来不怕家长签字,因为如果考得好,父亲会说不错;考得不好,父亲也只是淡淡地问一句,错题都会了吧。而当我真正想学习的时候,那种动力和热情,拦都拦不住,那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觉醒,比任何人逼着你学习都强烈、有效、持久。

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而孩子的人格、心理是否健全则决定了他以后是否具备独立(生活、思想、全方位的独立)的能力,独立能力又直接决定了他是否幸福。我对中学一件事记忆犹新,暑假一次我特别高兴地给家人做了午饭,等着爸妈回来表扬我。父亲尝一口说,不错;母亲脸从一进门就黑着,拉得老长,因为我没学习!从此,厨房、做饭、就和不快乐联系在一起。直到碰到博士同学彭茹,她很喜欢,也很享受做饭,并且教我做饭。当我告诉她中学时代的这次经历,她说她的父母就没有这样。她十几岁就给家人做了一桌饭,父母也没有特别去夸赞、鼓励,而是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啊。如今,彭茹依然把做饭当做科研教学之余的乐趣,经常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美食。会生活比会学习更重要。

体制内外。

很多家长问到关于让孩子从小上国际学校出国留学,还是在公立学校在体制下煎熬。Fardi的建议是,如果孩子各方面条件很好,在体制下并不吃力,不建议过早地替孩子做出选择。如果孩子在体制下难以适应,国际学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出国留学的规划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至于什么时间出国比较好,每个人经历,性格不同,不必强求统一,也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如果有明确出国规划的,可在寒暑假带孩子去不同的国家参与各种活动,让他自己去了解、去观察、去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不要在孩子没准备好的时候,把他推出去。也许,你计划的是大学再送孩子出去,孩子高中某一天就忽然会告诉你:“我想出国念书了。”猝急不防,成长就是这样,但前期的准备也很重要。我想起一开始带儿子去图书馆,他就睁大眼睛坐在那里,啥也不干,每十分钟跑过来问我一次什么时候回家。忽然有一天,等我要离开图书馆时,他抱了满满一摞书说都要借,我怔住了,不过也忽然意识到那无数次徒劳终于有了价值和意义。也想起龙应台说的,孩子,你慢慢来……

快乐的人才会遵循内心,去寻找自我。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些,才能够让孩子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快乐的人,就像心有“活水”的人,永远充满动力,阳光。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也说明我们是真的真的很爱孩子,这种“爱”的传递,才能让一个人拥有坚实的自我,在人生的风浪中,逆风飞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