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认同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泰国汉语教育飞速发展,和泰国华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泰国华侨对文化的认同是多元的,既认同主流泰国文化又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泰国生活多年、推广汉语的华侨高先生,泰国国王去世时,也悲痛万分;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推广汉语事业,立志要做泰国最好的中文学校。

谈到多元认同,我还想起在洛杉矶认识的江师傅,其实我们总共相处了不到两个小时,他从机场接送我。一开始我只是觉得江师傅温文尔雅,完全不像国内的司机。路上他很有心地给我介绍洛杉矶这座城市和我们路过的街道和建筑。江师傅说话很轻,很慢,在国内应该是南方人,但一点儿不妨碍他对这座城市爱的自然流露。故乡?异乡?都是。我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江师傅已经和这座城市融为了一体,他见证了洛杉矶的发展;洛杉矶也见证了他在这里落地、生根。江师傅也和我谈到儿女,慈父之心溢于言表,他对儿女的教育和期待,这完全是中国式父亲!

江师傅一直关注我的文章,还看了我的书。当时我以为他只是应酬随口一说,没想到他真的让国内的亲戚买了我的书给他带到美国。与其说他喜欢我的文章,不如说江师傅喜欢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江师傅平时没事,在如火焰山一般的洛杉矶喜欢侍弄花花草草,会在朋友圈晒朋友带给他的好茶,仿佛古代的雅士。虽身在美国也时时关注国内的动态,但并不认同国内的体制。他认同的只是文化。尽管这样,我还是很欣赏这样的华裔。因为我所见的大部分移民,尤其是二代,他们的口头禅就是:I don't speak Chinese!”这是我在美国听到的最悲哀的一句话!

语言和文化的认同紧密相连。你越熟悉这种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文化,才可能产生认同的心理。我在美国中文学校听到的最感人的故事就是,美国父母收养了一个中国孩子,不仅把她送到中文学校,并且美国父母也学中文,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爱这个异国的孩子。他们并不是认同中国的文化,而是认同一个浅显的道理——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走到哪里,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中文学校的老师告诉我,很多华裔孩子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先是非常厌弃说中文,执着地认同美国文化;直到成人以后,发现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又如饥似渴地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寻找认同……

我还遇见一对想和我学中文的双胞胎姐妹,她们的性格、长相完全不同,妹妹的黑头发让我很困惑;姐姐气质像中国古代淑女却长着美国人的脸。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们的母亲,她眼里有着一丝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轻描淡写地说,她们的父亲是中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