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始终觉得一个人一定是有很多朋友才是好的。 不管是吃饭也好,还是逛街亦或是上厕所也罢,都有朋友陪着自己,不至于说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孤零零的样子未免有些可怜。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可怜”的姑娘。 她不管做什么都是一个人,看到她的时候,就会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像个与世隔绝、生人勿近的女侠。 那时候我们一群小姑娘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讨论各种美妆产品,而她从不参与,要么出去兼职,要么在图书馆学习。 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还因为找工作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而她已经凭借大学四年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保研。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早就在那些不注意的细节和选择上被划分开来了。 优秀、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便是那些朋友很少,喜欢不合群的女人的命运了。 人生路上,越合群,越平庸,这是聪明的女人都懂得的道理心理学当中有一个羊群效应,它指的是在一群羊当中会有一个领头羊,而这群羊不会自己去思考,往往是领头羊做什么,它们就跟着照做。 这样的方式,会导致个体在群体当中,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邯郸学步,最后连自己做什么都忘记了。 而这样的人,也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自己不合群会被当做异类,会被别人指指点点。 但三毛曾经说过:“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于是,孤独变得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也会觉得惶惑不安。 这是不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自己体会到快乐的,而不是一味地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人生路上,越合群,越平庸,因为你早已经在群体当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只会跟着群体的节奏走,最后泯灭了自己的个性。 越是不合群的人,越明白有效社交的重要性一个砍柴的人和一个放羊的人相遇了,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 天色已晚,放羊的人带着已经吃饱喝足的羊回家,而砍柴的人则一无所获。 像这样的,就是无效社交,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罢了。 那些不合群的女人,她们早就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社交都是有意义的。 朋友也不是越多越好,它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 因此,她们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融入到某一个集体当中,也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把所有的社交关系都处理得特别好。 相反,她们只会经营有效社交,拥有可以给自己带来实质性帮助的资源。 再不济,她们也会和自己相处,学会独处,和自己的灵魂对话。 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的:“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 聪明的女人,早就学会了用减法生活演员周迅在参加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曾说道,自己最值得怀念的生活就是有一次长达半年没有拍戏的时间里,她每天晚上九点半睡觉,早上五点起来练功。 那段时间里,周迅不出门,也不拍戏,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整个人是由内而外的轻盈,一天下来的精神状态都保持得非常好。 她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发现原来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可以收获那么多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明星那样,可以半年不工作来调养自己的身体,但我们仍可以学习这种减法生活。 例如下班的时候不去聚餐,选择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听听歌、看看书,或者是早早上床睡觉; 例如不去强迫自己维系那些没什么用的关系,而是顺其自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自己相处这件事情上。 有人说:“早些时候,我对独处的理解非常狭隘,常将它与孤独、寂寞混淆。实际上,独处并不是一种逃离行为,它更像是一种回归,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独处,是剔除了不必要的欲望之后,最纯粹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在精神上为我们提供动力,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