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岁“励志妈妈”为孩子5次冲刺自考本科:白天工作,晚上陪孩子,深夜学习。

 平淡是真0828 2022-07-15 发布于湖北

↑点击上方关注 

前几天,央视网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第八集《立》一经播出,片中主人公黄妹芳就上了热搜!

而关于她的话题阅读量也超过了3亿次

要我说,这真是一位值得令人钦佩的母亲。

图片

2014年,黄妹芳来到深圳,当时,黄妹芳入职了深圳的一家电子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

今年她已经43岁了,儿子也一天天长大,早在几年前,黄妹芳就已经开始打算为落户深圳做准备。

为了获得更多积分成为“深”,以便能让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继续留在深圳升学,黄妹芳通过深圳市总工会的“圆梦计划”拿到大专文凭,又自考5次,终于成功考上本科。

这位母亲的励志故事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图片
图片

黄妹芳生长在广西农村,家里兄弟姊妹较多,父母靠承包山地务农来养育孩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盛行,但黄妹芳的父母从不亏待任何子女,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视同仁。

黄芳妹一直把儿时父亲的叮嘱记在心中:“要努力读书,读书才是你们的出路。”

图片


害怕孩子们担心学费问题会成为家里的负担而不愿上学,父亲总是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学费,总能从山里刨出来。”

在父母的鼓励下,黄芳妹一直读到了高中,可好景不长,在高一那一年,父亲的突然病逝给一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可以说是已经倾家荡产。

在父亲离世后,家里的重担更是交到了母亲和哥哥姐姐们身上,为了还债以及供养弟弟妹妹们,黄妹芳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东莞打工。

图片
30岁这年,黄妹芳当妈妈了,儿子叫取名为覃武奥。

为了照顾还在襁褓里的武奥,她离开工厂,在东莞开了一家雪糕批发店。

图片

孩子一天天长大,“儿子要在哪里上学?”成为了夫妇俩心中的一道难题。

“阿弟!这里的幼儿园太贵了,我们送你回老家上学好不好?”丈夫打趣地问着儿子。

“不要!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孩子的话,深深触动了她,也坚定了她把孩子留在身边的想法。

正为孩子上学发愁时,黄妹芳从朋友处得知,“在深圳,只要小孩证件齐全,外地人也可以进公立学校”。

那段时间,她频繁前往深圳考察,了解当地的入学政策。

对这座城市了解得越多,黄妹芳带孩子去深圳求学的念头也越来越坚定。

2014年,黄妹芳一家人从东莞搬到了深圳。

大城市的物价、养活一个孩子的生活成本以及孩子之后的教育成本,这些开销对夫妇俩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图片


但即便是吃再多的苦,她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在深圳,“深户”460分就可以上高中了,可是“非深户”要500分以上才能上高中。

为了儿子未来能享受“”的录取分数,黄妹芳开始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来攒积分落户。

2018年,她通过深圳市总工会的“圆梦计划”考取了大专文凭,获得了60积分。

到了2020年,黄妹芳又通过这些年的社保积分、工厂加分总共积累了98分,但仍以两分之差无缘落户深圳。

图片

此时的黄妹芳已经40岁,深圳落户的限制年龄是45岁,留给她的时间只剩5年。

在了解到获得本科文凭,可以进一步放宽年龄限制后,黄芳妹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

古有孟母为孩子三次搬迁,今有黄妹芳为孩子自考本科。

母爱的力量,我们无法估量。

图片

图片

在剩下的这五年里,黄妹芳做了两手准备,她一边争取社工资格证,一边考取本科文凭。

白天在工厂上班,下班回家后检查孩子作业,等孩子吃过饭、洗完澡,再给辅导功课,直到孩子入睡之后,黄妹芳才有时间拿起书本。

每天深夜的十一二点,是她的学习时间,而第二天早上六点又要起床。

黄妹芳说:“其实我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力有限,别的都还好。”


图片


除了落户积分,黄妹芳之所以这么努力也是因为想给孩子树立榜样。

“因为孩子都看着家长,家长做啥,他们也会跟着做啥。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如何去要求孩子呢?”

有人说:妈妈这么拼,肯定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吧!

但事实上,黄妹芳从来没有要求儿子要多有出息,她说:其实我只希望他不要过得太差,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就这么简单。

图片

作为母亲,她会尽她所能,把她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孩子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他自己了。

两年多的时间内,她5次自考本科,丝毫没有要放弃的念头,终于黄妹芳考上山东大学,今年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如果顺利,明年本科毕业。

今年6月,黄妹芳参加了中级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也将于9月份公布。

图片

我很佩服这位母亲,40多岁了依然有想做就去做的勇气,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韧的力量”。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故事。

时间回到2013年,43岁的父亲苏以彬和女儿苏晓梅一起参加高考,两人同时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录取。

大专毕业后,他专升本成功继续读书,2018年本科毕业后入职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成为一名辅导员。

苏以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如果我当年没有考大学,我还是一名厨子,但现在我成了大学老师。人啊,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图片


非洲女作者Dambisa Moyo在《死亡援助》一书用“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10 years ago.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作为这本书的结束语。

翻译成中文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前段时间,有一位学生跟我说:“我好羡慕别的同学,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跳舞,还有的成绩好,而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坐在这里,羡慕他可以考上好大学,羡慕他有好的家境,羡慕他有铁饭碗,羡慕他能被人追捧。

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你站在河塘边,看着河里的鱼,幻想着有一天鱼到手,与其做着春秋大梦,还不如回去结网捕鱼,愿望实现。

2020年云南女孩李盈,高考成绩693分,当时的她可以选择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等名校。

图片

但她却婉拒了北大医学院的邀请,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所有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放弃更好的选择?

其实就在前一年,李盈就以668分的成绩报考国防科技大学,但国防科大那年在云南仅招收两名女生,而李盈位列第三。

18岁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复读,最终成为云南省报考国防科大第一名,穿上了心心念念的军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网友们纷纷为她鼓掌!

图片

她用行动打败了空想,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写在最后:

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做。

去尝试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如果你选择甘于平凡,就不要羡慕他人,请专注于自己,你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但倘若你心中有心心念念之事,就不要畏惧,请勇往直前。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参考资料《南都即时》、《深圳晚报》、《人生第二次》


图片

点点关注不迷路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