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悯农》作者李绅并非心系百姓之人,其为人狭隘,为官残暴

 沧海一粟1951 2022-07-16 发布于江苏

小阳观历史

观古今看世界
《悯农》这首诗大家一定很熟悉的吧,我们小学课本上便有此诗,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现在一定还记忆深刻。
《悯农》的作者李绅,李绅字公垂,唐朝诗人,官至宰相。李绅作《悯农》而成名,被誉为悯农诗人,此诗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可能都认为能写《悯农》这样同情百姓的诗的人,一定是个忧国忧民之好人,但是我们错了,李绅的确有才,但是一个人的才华和人品也许是不成正比的。我们都没有想到最初忧民的年轻人,做官后会变成一个腐败残暴之人。
李绅自幼好学,才学出众,二十七岁中了进士,做了翰林学士。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李绅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时,李绅也作了《悯农》的第二首《锄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可见,李绅那时对国家百姓有着十分纯真的感情,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判若两人。
刚做官时李绅也为人刚正,曾因为得罪一个显官而被贬,但后来他官位越来越高,许是沾染了当时官场腐败的风气,私心膨胀,把自己的初心抛得一干二净。
李绅为官酷暴,当百姓不值一提,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他为人也变得狭隘,《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他的污点还有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唐武宗会昌五年,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有人举报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便直接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后来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仍然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后来“吴湘案”得到平反,已经死了的李绅被剥夺爵位,其子孙不得做官。
李绅生活奢侈,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而且其姬妾成群,完全没有当初感伤农民生产的不易、生活的艰辛的情怀。
这首诗是他还没有功名时写的,他最终没能坚持自己的初心。不负年华不负卿,可惜世间太乱,坚持初心终是太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自己厌恶的人!
一个人越优秀,就越有约束自己,反省自己,不要让欲望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