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得与失,与他人无关

 人间有得 2022-07-16 发布于福建

人间实苦

  然终有得

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就站立着什么样的你。

——马德

文/纯净的雪兰


《战国策》里讲到一个故事:战国时,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给大家分羊羹,却忘了大夫司马子期,司马子期心下怨恨,便跑到楚国,还劝楚王攻打中山。

中山国亡,中山君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两个人提着武器跟在他身后。中山君不解,对方说,中山君曾给他们快要饿死的父亲一壶熟食,救其一命,他临死前交待儿子,要誓死保护中山君。

由此,中山君感叹道:“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施与受不在于多少,在于人家需不需要,爱憎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真正伤了人家的心。



小时候学象棋,老师说,象棋的输赢在于杀棋,所以在一盘棋里,为了输赢,你走的每一步都得为杀棋服务,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舍弃“车、马、炮”等看似不可或缺的棋子,服务于全局。其他与杀棋无关的步骤都是废步,废步是最浪费时间也最没水平的路数。

所谓棋如人生,反观现实生活中许多难以顺利的事情,过程总容易被“车、马、炮”的风光和其能力迷惑,绕来绕去耗费了精力,而忘了“杀棋”这个重点在哪儿,以至于纠缠在废步里,最终成为败局。


若能明白这实则是一场因小失大的事情尚还好,但往往,我们总还在失去车马炮的遗憾中,没明白败局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事情总是互为两面性的,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也是互为镜子。

换句话说,当你过度关注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你。你认为对方怎么样,照出的自己也是怎么样的。有时候,得与失,全在自己的言行里,与他人无关。



作家马德说,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就站立着什么样的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以一叶障目反而能看得清全局,不自以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夸大显摆,反而能突显功劳。

现实中也是如此,格局越是在高处的越谦逊平和,越在低处的,往往越纠结于琐事,遇事参杂个人情绪,不自省而先诃责于人。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是劝人不争,而是要“曲则全,枉则直” ,因为“人生有欲,欲而不止则争,争则乱。”

无论身处何处,总难免要遇小格局的人。学会远小人,近君子,看清和把握每个人生阶段的重点,放下和越过这些与全局无关的“废步”,尽人事、听天命,即便事不能成,也可以免受被牵绕其中受累。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门技术活,值得深究与学习。一个人在为人与处事中往往会体现出一种格局与层次,时常抓住他人的一些琐事不放,不但影响全局,自己也因此徒增烦恼。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2022.7.16初稿

   图/网络   








关注我 温暖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