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势如破竹的李自成,为何在八旗铁骑面前兵败如山倒?

 春泥2018 2022-07-16 发布于天津

​     ​明​朝末年曾有一位出身农民阶级的草莽英雄,名叫李自成;他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陕系的领导人,有着做事雷厉风行、知人善任、爱民恤民的本领;因此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积极领导下,势如破竹,过关斩将,于公元1644年三月攻下首都北京,崇祯皇帝被迫以身殉国,延绵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封建王朝在李自成的攻势下走到了尽头。

     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昔日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在1638年-1642年期间,李自成相继大破左良玉军、孙传庭军二大明军主力,可以让明朝政府丧失了一切逆转局势的可能;而且受到农民军反抗封建阶级压迫的思想,李自成在当时群众里的声望是非常大的,甚至当时在民间自发传颂过一个歌谣​“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可见农民阶级对这位自家领导人的认可和归属,甚至是予以重望。民众基础十分广阔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历史的眷顾下,很快就获得了成功,灭亡了明朝。但是李自成仅仅入主北京仅仅一个月,被满清的八旗铁骑击败,因而溃逃。最后,李自成被八旗铁骑追到湖南境内以后,自己竟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发生冲突,最终命丧湖南。自己曾经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最终却亡于农民阶级的手上,似乎又重蹈明朝的覆辙,十分令人唏嘘不已。关于李自成强大的军队推翻了明朝,却在清朝八旗铁骑面前兵败如山倒,在灭亡明朝不到一年后就结束了生命,系其缘由还得从以下几个因素说起。

Image

    ​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主体,农民阶级的总人口占比一般是整个国家总人口的95%以上;农民阶级依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持生存,使他们并没有十分宏伟的远大抱负与理想,辛苦一生也仅仅只为填饱肚子,活在世上;而农民起义中的农民也是如此,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大军在入主北京后,立刻就开始享乐了起来,对待当时依然严峻的形势丝毫不关心;再加上农民起义军缺少应有的军队纪律,使很多农民军在攻入北京开始膨胀了起来,对京城的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的仅仅是给自己敛财,十分自私而不顾大局。这也正是体现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因为长期的小农经济的制约,使他们的思想变得封闭而自守。

     作为整个起义军领袖的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以后也没有进行详细的制度规划和建国方针;李自成纵容自己的部下在北京城烧杀抢掠,自己也沉迷在紫禁城的纸醉金迷中,无法自拔。一个领袖居安不思危最终使得关外的满清敌对势力趁虚而入,很快便打进了北京城下。失去了有效管理的农民起义军,对于突如其来的大敌当前丝毫没有防备,再加上农民军的身体素质和作战能力无法跟久经沙场的八旗铁骑相互抗衡,最终惨败收场,李自成被迫撤出北京。

     李自成自身就有着一种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首先就表现在他攻入北京以后的所作所为。称职的起义领导者在攻入国家的首都之后,肯定首先会安抚百姓,然后公布科学有效的纳税政策,不能放松对军队的管控,创立新的制度等等,然而李自成却丝毫没有做到其中任何一项,而沉迷在了紫禁城的纸醉金迷和自己的皇帝梦中,如此倒行逆施,败退自然是迟早的事情。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