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爸爸带大的男孩,往往自卑懦弱没主见,未来婚姻可能多坎坷

 小天使_ag 2022-07-16 发布于湖南

教育孩子从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父亲其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知名的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就曾提到过,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并不弱于母亲。

如果父亲长期缺位,孩子不仅难管教,在性格上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缺陷。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父亲对儿子的影响

多项研究发现,男孩得到充足的父爱,会更聪明、更有人格魅力。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让儿子产生“性别认同”

一般孩子到了两岁半的时候,性别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到了三岁以后,性别意识出现,开始明白同性和异性的差异;五岁以后,则开始把某些特定的人物性格跟性别联系起来。

例如男孩开始知道,想要成为一个男子汉,需要具备勇敢、坚强、有担当、有责任感等品质。

而父亲就是男孩最开始学习的榜样,他们从父亲身上认识到男人应该是什么样,要做哪些事情,进而产生“性别认同”。

2、让儿子产生“自我认同”

其实,也就是自信心的树立。

不同于母亲对孩子有“自带滤镜”的爱,她们爱孩子、夸赞孩子是本能,父亲在孩子眼中更代表着“权威”,如果能得到他的肯定,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是尤为关键的,尤其对男孩而言,获得“偶像”的肯定,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感。

3、影响儿子的价值观

专家认为,孩子4岁以后,往往就会开始追随效仿父亲。父亲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性格秉性、三观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种“有毒”的父亲,希望其中没你

1、大男子主义的爸爸

这类爸爸的“父权意识”是非常强的,认为自己位于家庭的权力中心,说一不二,妻子和老婆都要听自己的,否则就会发脾气。

从小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两种结局:

  • 一是复刻父亲的“三观”,以后也成了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性,在家当个“甩手掌柜”,等着妻子和孩子来服务自己。
  • 另一方面从小在爸爸掌控欲下成长,被剥夺说话的空间,导致男孩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可能会习惯性自我怀疑,不够自信,变得懦弱自卑又没主见。

2、情绪不稳定的爸爸

有一类父亲,时刻在“失控”的边缘,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耐心,经常会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而生气,然后把孩子吼一顿。

这种“暴躁”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如何呢?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往往是金字塔尖上的,等级比较高的,他们如果对着金字塔底端的孩子发泄情绪,小孩没有能力反抗,只能被动承受爸爸的负面情绪。

结果就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进而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长期下去,小孩可能还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3、不愿意陪伴家人的父亲

丧偶式育儿、父爱缺失,这应该是很多中国家庭都会出现的问题。

《2017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提到,爸爸能陪伴孩子的家庭仅占12.6%。

很多爸爸在孩子的眼中,就像是天边的云,你明明每天都能看见,可就是抓不住。他们每天能抽出玩手机的时间,都不愿意好好陪陪孩子。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你知道我在外面赚钱有多辛苦吗?”

这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

研究发现,童年时缺少父亲陪伴的小孩,他们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有依赖性、没主见等问题,而且对男孩的影响更大。

给父亲的建议

1、孩子十岁前,父亲再苦再累也要好好陪孩子

研究发现,孩子出生的头十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有效期”。

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而且性格和三观也在被塑造,爸爸不妨利用好这个黄金期,好好地陪伴孩子。

2、做一个优秀的父亲,要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也能理解现在的成年人有自己的压力,父亲要承担养家的责任,平时承担的压力可能孩子们还不能体会。

有时候如果在外面不太顺心,孩子如果还不听管教,就特别容易生气,但一个优秀的父亲,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美国亲子教养专家劳伦斯·科恩提出,家长要学会“蓄杯”理论,要学会适时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科学释放自己的压力,给自己蓄杯。

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才能更好地爱护孩子、爱护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