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嚼戏︱俞振飞谈“奇双会·写状”的表演细节

 朱家角人 2022-07-17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奇双会。
写状
新任陕西褒城县令赵宠下乡劝农未归,他的新婚夫人李桂枝夜间听见监狱里传来的犯人哭声十分凄切,感到定有冤情,于是开监询问,不料这犯人竟是她的父亲李奇。李奇外出贩马时,其妻杨氏私通地痞田旺,并将继子女桂枝、保童赶出家门。李奇回家不见子女,拷问侍女春华。春华惧怕田旺及杨氏,不敢说出真情,遂自缢而死。杨氏又串通田旺,诬告李奇因奸不从逼死侍女。其时赵宠尚未到任,前任县令胡老爷受贿,宣判李奇死刑,下狱待秋后处决。李桂枝听了父亲的哭诉,等赵宠回衙后,就向他求救。赵宠替桂枝写了诉状,并教她去向新任巡按申诉。
俞振飞、张君秋演出录像
【虎豆按】原文是俞振飞谈「写状」的具体表演细节,篇幅比较长,给大家节取其中一些内容,每段概括了小标题便于阅读。炎炎夏日,来静心研习下经典戏作,提高艺术素养哟~~~
/ 吹腔 /《奇双会》是京剧的传统剧目,全剧唱的都是吹腔。现在有的同志以为吹腔就是昆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吹腔虽然也是用笛子伴奏的,但它与昆曲的要求不尽相同。昆曲是有严格曲律的,每个曲牌有自己的腔调,唱腔之间没有过门,曲词都是格律固定的长短句;吹腔则没有固定的曲牌,唱腔中间有过门,曲词大致是用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方式构成的。吹腔流行于北方,京剧和昆曲都吸收了它的曲调,使之成为本剧种曲调的一个组成部分。昆剧的历史比京剧久远,不过,这出《奇双会》却是京剧先有,然后搬到昆剧中去的。
/ 对儿戏 /《写状》是一折“对儿戏”,什么叫“对儿戏”呢?就是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而且有许多正反相衬的表演,这类戏我们通称之为“对儿戏”。如《宝莲灯》的《二堂舍子》一折,是老生、旦角的“对儿戏”,《樊江关》是两个旦角的“对儿戏”,这出《写状》则是小生、旦角的“对儿戏”。“对儿戏”很讲究舞台平衡,这是传统戏艺术美的一个重要要求。两个主角,在舞台调度上要始终保持平衡感,在感情交流上也要有平衡感,就是我们内行说的“心气儿”要一样,那才能够表现出舞台整体的美来。
图片
/ 男主角 /他是一个生活在普通人家里的读书人,从小失去生母,受尽了继母的凌辱和虐待,终于被赶出家门。他成为二甲进士,并非通过投机取巧,而是靠着个人的艰苦奋斗。他新任褒城县令,又值燕尔新婚,开始改变了他的困苦处境。因而,在《写状》这折戏里,他的心情是开朗而愉快的,这也和剧本里这对新婚夫妇之间那些喜剧性的描写,是完全协调的。但我在多年表演中体会到,表现这些喜剧情节,必须重视分寸感,演“瘟”了固然不好,演过头了更会使人难受,要紧紧把握住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才行。如果一味渲染“闺房之乐”,过分强调温情,单纯追求效果,就会惹人讨厌。赵宠的出身经历决定了他非常同情妻子的遭遇,他的这种同情和怜爱的感情,是淳朴、真挚的。他是苦出身的新官,还不太懂得官场的黑暗,还没有染上官场的那些陋习,是很有正义感的。在他身上,“官气”还不大多,更多的倒是书生气。
/ 要讲究 /李桂枝在小锣中上场。旦角走到台口之前,小生在台上有个空白时间,如果僵在台上等着,就不好了。我组织了一些动作:先偏一点身子坐着,左臂搭在椅子背上,表示在等夫人。桂枝开始念引子“父受含冤事”时,我一抬头表示听见外面有声音了,站起来,听听,再听听;到桂枝念“何日得报明”时,我流露出欢快的神情,向台下做一些表情,示意夫人来了,我应该出门去迎接她。小生出门后必须从左边走,因为旦角站在右边,而且她有个擦眼泪的动作,小生不能看见这个动作,倘若见着,下面就没戏了。这些都是舞台上的特殊要求,要讲究,不能象生活中一样。这里,要掌握好时间,在旦角擦完眼泪时,小生正好迎上去,念:“啊,夫人!”这时,既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就“抢”了,晚了就不紧凑了。“对儿戏”在这些小地方都要讲究,才能把节奏掌握好。
/ 舞台平衡 /我们传统戏的舞台调度和舞台画面,必须适应表演程式的要求,讲求塑型美,讲求规整,讲求对比、对衬,而“对儿戏”尤其讲求这些。所以,前辈演员常向我们说,在台上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即使正在看着对方,眼睛也要顾到两边,才能始终保持舞台平衡。演传统戏时,台上正中间常放一个方桌,叫“正场桌”,左右两边两把椅子,叫“八字椅”,这就是常说的“一桌两椅”。“正场桌”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演员保持舞台平衡,演员要以这张桌子为标准,不要走歪了,不要站得“不是地方”,要想办法总在舞台中间。我和梅先生合演《贩马记》,感到他特别注意舞台平衡,象一起转身,一起往里走,一起坐下,梅先生都特别讲究,比别人更“拿得严”。
图片
/ 悬念 /夫妻坐定后,赵宠满腹高兴地要与桂枝叙叙别情,不料桂枝却开始抽泣了。这里,我安排了一组比较夸张的动作:先是两手在胸前绕个半圆形,随着身体的转动,伸向夫人,表示热情地去问话;不料夫人已抽泣起来,我一楞,带着奇怪的神情,随着旦角的哭声,两手慢慢摊向观众,意思是:“哎,哎,哎?为什么?”这组动作,夸张地表达了从高兴转为惊奇的情状。我每次演到这里,台下总是有较强烈的效果,有时会有满堂好。这说明,从这里开始,全场观众的精神都已经被抓住了。我这一组动作,就是要构成表演上的悬念,如同向观众提出一个“为什么”。
/ 热接 /不等桂枝的声音落定,小生的“哦”就念出来,这在我们传统中叫“热接”。传统中,你接我的词,我接你的词,有“冷接”与“热接”之分。“冷接”是等对方声音完了再念,“热接”是不等对方声音完了就抢上去,这是两种不同的节奏处理方法。
/ 不嫌其多 /桂枝唱到“你父若在监禁内,七品郎官做不成”,赵宠“呀”的一声引起了思索。他走到台口,接唱“听妻言,心暗想,言语颠倒,说话不明”。在唱段中,我采取昆剧歌和舞紧密结合的表演方法,每一句都有身段。如“听妻言”,是扬右袖打背躬;“心暗想”,是左手揉心;“言语颠倒”,先摊右手,左手拉袖,然后翻过来再摊左手;“说话不明”,绕手指口,然后先向里翻再斜向左边,伸出去,摆手。这组动作要收在唱完以后念的“哎呀且住”那一句上。收时的动作是:先收左手,收左腿,随后上右袖抖一个小圈,再上右腿,接着双手投袖,收在“且住”上。这些动作的组合过程,一定要使人感到很“顺”很“圆”很自然。身段用了很多,要让人不嫌其多,那才能体现载歌载舞的优点。
/ 假恼 /赵宠有两次假作恼怒的表演,要与前面听说桂枝私开禁门那个真恼怒的表演完全做得两样。第一次念“嗳嗳嗳,恼了!恼了!”的身段是正面向着前台,站在那里,松弛一些,两手往腹部一放,脸上要做出假装恼怒的表情来。这个地方,身上、脸上做得好,台下就会发出愉悦的笑声来。赵宠这些动作,都是因看到桂枝在伤心,为了使她宽慰,才这样做的。他的这种心情要表达好,不能演成和妻子逗笑的样子。这些动作如演成逗笑,就会流于“油”,让人讨厌。要从他淳朴忠厚的性格出发,表现出他真诚地,甚至是天真地,千方百计想使爱妻宽慰,观众在发笑的同时也会受到感动的。第二次念:“如今夫人哭了,下官么,喏,咴,恼了哇!”这次是自己学自己上一次假装恼怒的情状,要更加风趣一些,“喏”、“咴”等语气词都要念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要达到使喜剧性又有所发展的效果才好。
图片
/ 夹白 /旦角的大段唱,节奏是一层层推上去的;小生的夹白,节奏也要相应地变化。另外,小生的念,还要与旦角的唱腔和过门在节奏上相协调,夹白插到哪里,都要有准地方。当桂枝唱到“我爹爹西凉贩马,四川货卖,回家来不见二娇生”时,赵宠念:“就该追问才是啊!”这里,应比前面的夹白要念得稍微紧一些。
/ 动作 /我经常用昆曲的演法来加工丰富一些京剧剧目的舞姿,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昆曲传统剧目的表演虽有载歌载舞的长处,但也有它的弱点。有时,它的动作太多,把表演空间占得太满,显得有些繁琐,不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还有许多是专门给唱词作注解一类的动作,唱什么,比划什么,甚至有些很清楚的词意,也用动作加以往解,这就尤其令人感到繁琐(当然,有许多解释性的动作还是好的,是能帮助强化内容的)。京剧的动作比昆曲少,唱西皮、二黄,一般不象昆曲那样每字每腔都配上动作;它的舞蹈性虽然没有昆曲强,但也有比较精炼的优点。因此,我想取两者之长,既要发挥载歌载舞的长处,又要精炼大方,含义深长,以期更多地引起观众的想象。
/ 感情进展 /赵宠唱完“看来你我一般同”等三句,似乎又是小结了一个章回。我演到这里,总感到这一对同命鸳鸯的感情更加深挚了。赵宠更深地了解了妻子,体会到苦出身的妻子是那样地忠实、善良、纯正;他也看到了妻子对父亲深沉的热爱,理解到了她要求伸张正义的迫切愿望。在他的心目中,如今这位夫人变得更美了,更可爱了。我感到,应当在剧情的进展中,把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这些发展有层次地表现出来。所以,我在下面的戏里,感情就表现得更加热烈了。
/ 磨墨 /桂枝:“哦,磨墨?”赵宠:“哦,磨墨呀!”并用下巴做磨状。桂枝:“使得。”她当然完全懂得丈夫的心意,很为丈夫深挚的爱所感动。她答应为丈夫磨墨,实际是完全接受这些爱的表示。赵宠:“哦,使得?”桂枝:“使得。”这时,两人精神上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从内心里油然滋生出一种甜蜜感。下面的一段对白,精神要高度集中,要衔接得很紧,把抒情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演“对儿戏”,这些环节要特别处理得好,稍有疏失散神,高潮就会上不去。赵宠:“哦,如此,夫人!”小生念这句时,眼睛的表情要很“领神”。桂枝:“相公!”念时与赵宠眼神相对,精神与之融合。赵宠:“与下官…”桂枝:“怎么哇?”这一句旦角要念得很甜蜜才好。赵宠:“呃,磨墨唷!”他“磨’字刚出口,桂枝就跟上去念:“使得唷!”两个声音合在一起,两个语气词“唷”,要同起同落。接着,赵宠“啊哈哈哈……”地轻轻笑起来,桂枝也破涕为笑了。梅先生和我合演时,每演至此,全场都要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桂枝哟 /其实,观众早就知道了桂枝的名字,但剧作者却在问名字这个细节上写出了这么多的戏,而且人们仍然很受吸引,很想听下去,这也是剧本成功的一个地方。这出戏的背景是冤狱,着墨却都在于写亲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个特点贯穿始终,构成了这出戏的独特风格。在问名字这个精彩的细节里,剧本不只生动地描写了这对新婚夫妇纯真的爱情生活,而且它反映和表达爱情的方式也很有特色,这是封建社会中青年夫妇表达爱情时所特有的一种方式。
图片
/ 表演的格调 /这出戏里,赵宠的戏很多,颇容易获得剧场效果,那又怎么说难度很大呢?其实,难就难在不容易演得有格调,而这类喜剧如果把格调演低了,是不会有分量的。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作品,剧本的可塑性很大,表演上的出入也往往很大,两种演法就完全可能演出两种不同的格调来。如果一味追求廉价效果,把它演“俗”了,大多数观众是要讨厌的。所以,我倾向于演得雅一些,格调高一些,同时不忘发挥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特长。这样,才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
那么,怎样提高表演的格调呢?除了我在上面讲到的对赵宠这个人物精神气质的理解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关键,就是演员本身的艺术气质问题。艺术界一议论到这个问题,往往感到抽象,甚至神秘。其实不然,艺术气质是演员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文化教养、艺术趣味和性格特征的自然流露。我以为,这是可以学习得到、培养得出、改造得了的。
中华戏曲|这里有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