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只是治标,补阳气才是治本的关键

 朝晖图书馆 2022-07-18 发布于河北

降压药只是治标,补阳气才是治本的关键

所谓高血压患者就像体衰的小孩天天感冒,身体需提高血压以加速血液循环将外邪排出体外,而降压药不准血压升高,使外邪长期留在体内。许多患者都有腰酸背痛、心慌胸闷、头晕眼花、呼吸短促等种种症状,就是因为长期消炎、降压造成的心肾功能衰弱,无力将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感冒排出体外所致。

.

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

由于人的元气亏损和长期郁闷造成的肝、脾、肾功能严重衰退,身体内产生的垃圾就不能得到正常和及时的清除,从而造成了血液粘稠。

.

由于血管的直径不变,粘稠的血液就会比正常血液的流速缓慢,尤其对于毛细血管来说,粘稠的血液就更难以通过,处于血管末梢的血液就会出现缺血的现象(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导致眩晕,真阳上头破瘀就会导致头痛),

.

末梢神经就会通知中枢神经,而中枢神经就会命令心脏增加泵血压力,以使毛细血管的血压和供血能力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自然调节功能。

.

而此时如果用西医的仪器检查,则会显示出血压偏高。所以高血压并非是疾病,只是身体不好导致的一种现象。

.

高血压在中医里认为属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身鸣”的记载。

.

《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以上这些论述,与高血压病均有一定关系。

.

但是不管哪种原因都是与阳气有关,痰,火,淤肝气导致血脉无法上行的时候,就会催动阳气去推动这个血脉,导致出现血压的上升,很多时候高血压的患者头晕,面红感觉好像是有实火,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

阳气的连续催动血脉导致内部自身的阳气不足,从而出现一种“虚”症。血压升高,本来是人体为排除气血循环障碍而做的抗病及调节反应,中医治疗,不但不能直接降压,而且要应势利导,以补充阳气为主。

.

经验医案:

.

张某,男。28岁。

.

经常头晕、头胀痛,烦躁失眠,去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近日头晕脑胀痛,心烦不能眠,口干。

.

查:面色红,巩膜轻微充血,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弦数,测血压180/100mmHg,证属心肝火旺、郁火上炎。

.

方:附子,肉桂,朱砂,夜交藤,灯芯草,甘草,栀子,丹参,川芎。

.

服2剂自我感觉很是良好,4剂后血压开始下降,服10余剂血压接近正常,症状基本消失,服20余剂,血压稳定,症状消失近3个月,未见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