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民国往事,凌叔华故居,宣武南柳巷,浅谈胡同里走出来的名人

 颐源书屋 2022-07-18 发布于云南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即便在动荡的民国时期,各地的文化名人依旧汇聚于这座城市,而他们留下的足迹,我们至今还能找到,今儿跟大伙儿聊聊民国时期胡同里的名人

文章图片1

首先要说的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凌叔华的后花园,史家胡同24号,不光是充满老北京氛围的两进四合院,也是一家儿有名儿的胡同博物馆,而一幅馆藏的绘画,讲述着这座院落在民国时期的身份,这幅画儿,是北京胡同画家,郑希成老先生,笔下的凌叔华故居

文章图片2

凌叔华生于1900年,是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当年凌家的正门开在干面胡同,后边儿是花园,博物馆所在的两进院落,正是后花园的一部分,而郑老爷子的这幅画里,也有凌叔华笔下的童年,特别提到了北京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在院里打枣,大伙儿都仰着头,倍儿高兴

文章图片3

而当年置办这座宅院的是凌叔华老家儿凌福彭,在清末民国曾经担任过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河北省,省长这样的官职,凌宅也是典型的深宅大院,后两进院曾是凌叔华的书房,而凌叔华结婚时,老家儿把这后两进院给女儿做了嫁妆,门便开在了史家胡同

文章图片4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这位女作家的生平,凌叔华既是女作家,也是画家,1929年跟随丈夫移居武汉大学,四十年代的因为战乱,离开故土定居欧洲,这幅画作《我们北平的家》是她1952年画的,描绘了她对这处宅院的眷恋

文章图片5

在曾旅居国外30多年后,凌叔华对这些屋子仍有割舍不下的情缘,1990年5月,在弥留之际,凌叔华被女儿,外孙用担架,抬到自个儿九十年前出生的地方,十天之后才离开人世,凌家大小姐的书房,后来与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相齐名,后来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在转让产权时,明确提出,这儿应该作为公益用途,于是这才有了今天的这座博物馆

文章图片6

二:南柳巷,林海音笔下的名场面

近年来,京味儿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当中,其实在老北京人眼中,并没有那么诙谐,更像是一首北平的诗,冬阳下的骆驼队,胡同里的土著,描绘出了老北京的南城风情,而这部电影是女作家林海音,以自个儿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出来的一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

文章图片7

在宣武门的南侧就是这条南柳巷,胡同中段儿的南柳巷40号,标牌儿上写着晋江会馆,同时也写着林海音故居,林海音是台湾的现代女作家,故居之所以跟晋江会馆在一起,宣武区的老街坊都知道她的故事

文章图片8

解放前,老家儿去世以后,家道中落,而晋江会馆是免费的,所以母亲带着他们兄妹几人都搬进了晋江会馆,听老人说,大概住了7年的时间,少年时期曾随老家儿居住在椿树上二条和虎坊桥大街,1931年父亲病逝以后,又移居南柳巷的晋江会馆,也就是说林海音小时候是在宣武区长大的

文章图片9

晋江会馆往北不远的南柳巷45号,在明代是古刹永兴庵,清代称永兴寺,民国初年,庙里已经没有了住寺僧人,而永兴庵却成为了北平新闻报纸的发行处,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各种报纸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失意文人为了就业,纷纷集资办起了形形色色的小报

文章图片10

每天凌晨,南柳巷这片儿熙熙攘攘得就像个集市,往来的是送报卖报的人员,这其中,还有后来成为相声大师侯宝林的身影, 在回忆录里说道:听人说卖报能挣钱,我就去当报童了,小报单有一发报的地儿,在宣武区,西琉璃厂西口,南柳巷的一个破庙里

文章图片11

在那个民族忧患的年代,许多百姓失去了生活来源,所以侯宝林也只能加入到卖小报的行列中,来挣点活命钱

三:王洛宾的音乐萌芽

拍摄于1995年的纪录片中,王洛宾重走自个儿的成长轨迹,本名王荣延,出生在古观象台对面,北京贡院西边,一个叫牛角湾的胡同里,如今牛角湾已经在城市发展中消失了,在它所在的位置上,正是长安大戏院,如今的长安大戏院里经常会有音乐表演

文章图片12

而在百年前,民国时期王洛宾的家中二胡,笛子,萧,扬琴,月琴等各种乐器都有,老家儿是民间鼓队的打鼓手,还会唱京戏,昆曲,一听戏就带着王洛宾一起去,童年王洛宾便慢慢地受了熏染,很小的时候全家就能合奏《梅花三弄》《木兰从军》等传统曲目

文章图片13

1927年,王洛宾被老家儿送到了通州的潞河中学,选一所离家20公里的学校另有原因,当年的潞河中学,还是一所教会学校,陈昌祐出任校长后,将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融入办学实践,极力倡导'人格教育’而王洛宾的父亲则是借钱,把他送进了这所收费昂贵的中学,培养他成才

文章图片14

王洛宾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极富音乐天赋的他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他回忆,因为潞河中学重视体育,特别是游泳,所以上中学以后,身体也变好了,而这所教育风格独特的学校给他提供了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

文章图片15

从潞河中学毕业后,王洛宾去哈尔滨游玩,遇到了一位诗人赛克,这个人深深影响了王洛宾,回到北京之后,考取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不过当时北京师范大学,并不在如今北太平庄一带,而是位于南新华街,师大附中一带,这些民国风格的建筑

文章图片16

王洛宾在北师大时,选了声乐课,用《世界民谣》当教材,学唱了几首里面的歌曲,开启了自个儿对民歌的热爱,教他的是霍尔瓦特夫人,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同时还是末代沙皇的小姑姑,出生于圣彼得堡,声名显赫的艺术世家贝努阿家族,曾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声乐

文章图片17

丈夫是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局长,她便跟随丈夫来到了中国,居住了45年之久,教王洛宾的时候已经六十来岁了,牙都掉了,但唱功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而王洛宾的北京记忆还跟西直门外的长河水道紧紧连在了一起,在北师大上学的时候,大哥不幸去世,为了分担家庭重担

文章图片18

王洛宾就到西直门外,一所学校代课教书,按照王洛宾的回忆,去学校时沿着长河水道,必须经过五塔寺,在离塔很远的地方就能喊出回声儿,所以他喜欢在这儿练声,而河边儿的一次经历,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文章图片19

王洛宾年老之后,演唱过一首歌曲叫《奴隶之爱》九一八事变之后,北京来了很多流亡的学生,学生们常常在河岸边唱歌,高声朗诵《八月的乡村》男女主人公相爱,却因为抗日不能相恋,小说里的诗歌触动了王洛宾,这是第一次创作歌曲,也是第一次用自个儿的大名儿

文章图片20

音乐的大门开启,王洛宾的创作源源不断,还把徐志摩的诗《云游》谱了曲,送给自个儿的女友罗珊,原本想毕业之后到欧洲学习,但七七事变之后改变了主意,离开北京前往山西参了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开始创作抗日歌曲,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文章图片21

随后奔赴西北,采集民歌,一首首充满风情的歌曲四海传唱,他也有了'西北歌王’'民歌之父’的美誉,以上提到的三位名人,只是冰上一角,因为从胡同里走出来的名人还有很多,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