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书推荐】曹之 |《中国古籍版本学》

 星河岁月 2022-07-18 发布于江苏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图片

     曹之,男,河南荥阳人,1944年10月4日生。1982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古籍版本学》《文献学概论》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古籍版本学研究》《古籍编撰史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主要论著有《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中国古籍编撰史》和200多篇论文。《中国古籍版本学》1995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印刷术的起源》1998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试论中国古籍编撰的特点》2001年荣获湖北省人文社科奖二等奖;《中国古籍编撰史》荣获2003年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十大教学名师”之一。

目录

第二版自序

第一编 中国古籍版本学概论

第一章 古籍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学史略

第二编 中国古籍版本源流

第三章 写本源流

第四章 唐五代刻书

第五章 宋代刻书

第六章 辽、西夏、金、元刻书

第七章 明代刻书

第八章 清代刻书

第九章 太平天国刻书及其他

第十章 插图本、拓本及其他

第三编 中国古籍版本鉴定

第十一章 根据内容鉴定版本

第十二章 根据形式鉴定版本

第十三章 写本与活字本的鉴定

第十四章 古籍版本作伪

第十五章 利用有关图书鉴定版本

第十六章 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教委统编文科教材之一。其特点是体系新、内容新、信息量大。本书分概论、源流、鉴定三篇,该书初步建立了中国古籍版本学的完整体系,全面论述了中国古籍版本的基本理其中,古籍版本学史、写本源流、雕版起源、考订一书版本源流等内容尤富新意。本书可供大学中文系作为教材使用,也是古籍整理、出版发行、图书馆学等专业人员以及文史爱好者的必读书。

自序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中国古籍版本学》从1992年5月付梓,至今已逾十五春秋。十五年来,该书已经三次重印,承赐教育部奖励一项、国家级奖励一项,并忝列《国学精粹丛书》,在台湾以繁体字版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抚心自问,本人学惭窥豹,业愧囊萤,该书的问题实在不少。加之在第三次印刷时,双眼白内障已发展到不能正常工作的地步,校对托人代庖,错讹未能悉改,从而贻误读者,常有负罪之感。十五年来,修订工作如蚕之吐丝,如蜂之酿蜜,一星星,一点点,未尝稍息。每有所得,辄标记书眉:有疑似处,或打“?”;有错讹处,或打“×”;有肯綮处,或用朱笔;有增补处,或以墨书天长日久,密行端楷,密密麻麻,朱墨灿烂,几无隙纸。此次修订,堪称累年修订之小结。兹将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首先,《古籍版本学史略》是本次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古籍版本学历史的发展源流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原因在于标准不明。我认为,衡量古籍版本学产生、发展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同书异本,这是古籍版本学的物质基础。二是同书异本的研究,这是古籍版本学的学术基础。三是善本问题,这是研究版本源流、版本鉴定的目的。四是版本学专著、版本目录等,这是版本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古籍版本学研究的结晶。据此,我拟把古籍版本学研究的历史分为四期:先秦两汉为古籍版本学的产生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为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期;宋元为古籍版本学的成熟期;明清为古籍版本学的繁荣期。此章内容重新撰写,是修订用力最多的一章。    

其次,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关系到古籍版本从写本到印本的划时代转变,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的关键之一。’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仍然薄弱,根据片言只语匆忙作出结论的研究者仍然屡见不鲜。雕版印刷是社会文化长期积累沉淀的产物,应该全方位、多学科地加以研究。本人不揣鄙陋,已有专著《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于1994年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尽管印刷术起源是古籍版本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这次修订时,还是把此章内容全部删掉。删掉它,旨在简约,非轻视也。对印刷术起源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一书,该书也同时列入武汉大学出版社的修订出版计划,本人拟于近期进行大幅度修订。 

另外,插图由原来的34幅增至133幅。在我国古代, “图”和“书”的关系非常密切,“图书”二字并称,就反映了“图”和“书”的历史渊源关系。汉代刘向、刘歆等《七略》因为没有为图谱设立专类,而受到宋代郑樵的苛责:“歆、向之罪,上通于天!”(《通志・图谱略》)《七略》的功勋彪炳史册,不重视图谱,虽然不能说是“滔天罪行”,但确为美中不足。插图为古代出版的光荣传统,应该发扬而光大之。

最后,修订本还对不少问题进行反思。关于古籍数量、历代抄书、历代刻书、西夏刻书、毛晋刻书、四堡刻书、新安刻书、版本鉴定、历代避讳、历代字体、版本作伪、古籍善本等,几乎每个章节都增补了新的内容,恕不一一赘述。    

在修订本出版的时候,我仍然有诚惶诚恐的感觉,因为古籍数量太多,版本繁杂,水平所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只能这样说:修订本只是阶段性成果,而非最终成果。如果天假有年,我准备第二次、第三次修订。古籍版本学与时俱进,修订的过程是漫长的,它伴随着图书流传的始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息,修订不止。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985”工程项目、武汉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四库全书总目汇考》和武汉大学教务处的资助,武汉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严红女士多所用心,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姜汉卿先生多所指正,武汉大学图书馆黄鹏和李玉安二先生、博士生马刘凤和王海刚、硕士生霍艳芳和章良等亦鼎力襄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