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与沈园——名山游之五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7-18 发布于新疆

                     2011年5月21日    

  

    12,兰亭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乘着酒兴的神来之作,也是中国书法的极品,据说真迹藏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中,也有一说在武则天的乾陵墓中。而这篇书法作品就出自绍兴兰亭。

    5月21日晨,我们准备坐公交去兰亭,又来一位车夫拉客,举一张跟昨天那车夫一样的彩图,却只要八十元!我们又被宰了两个五十元。

  兰亭在绍兴市西南十几公里,靠公路竖着一面白石墙,书写着这篇名作。附近甚至还有一所“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它隶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我只知道“中国美术学院”有全国唯一的独立于国画系的书法系,而“书法学院”确是第一次听说。书法家还要用学院来专门培养,不知是书法的幸还是不幸?

  

    进入兰亭公园,也有一座“鹅池”,显然是后人附会,兰亭并非王羲之住宅,只不过那天哥儿几个高兴,去郊外旅游了一趟,哪儿来的“鹅池”?

  来到“曲水流觞”,一条浅浅的小溪,从山石竹林中曲折穿过,我们坐在溪边写生,心中不由复活起历史瞬间的浪漫追忆——当年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三三两两坐在溪边石块上,将酒杯从上游漂下,停在谁面前,即作诗一首,不合格者罚酒三觥。

  最后众人喝得酩酊大醉,王羲之乘酒兴为此次游戏的诗集写序,草稿文字潇洒飘逸,酒醒后重抄,再也无法捕捉到那醉意中的灵动,草稿遂成神品。古人常有先喝得烂醉再挥毫书画的传说,也许多源于此。家父也是书法家,但似乎并不喝酒,这大概也是他的作品并不狂怪的原因吧。

    流觞亭中除了有描述此一盛会的古画之外,还有用越窑青瓷烧制的“觞”,其形制其实就是汉墓中的漆器耳杯。漆耳杯能漂在溪流上我相信,这么重的瓷觞再倒了酒,也能漂起来吗?我怀疑。

  

  园中到处都是名人书法碑刻、字帖、条幅,自然少不了乾隆爷的御笔石碑,这位爷的字随着我全国各地旅游,早已看得眼熟,确实流畅而漂亮,但同时也透着俗滑。

  兰亭面积不小,少不了卖些文玩字画,我俩各买一把兰亭书法折扇,以表崇拜,顺便夏日扇扇凉,清风徐来,也颇沾点儿魏晋风度的文气。

  最后到一处小湖,湖心有一座俯仰亭,原木梁柱,茅草结庐,颇有些隐逸古风。湖边是一排排竹筏,供游人嬉水,或扮作荡舟渔子,或学学高士垂钓,过一把兰亭古人闲情的瘾。

  

  湖边还有一张专门为游人准备的石桌,配有毛笔、水盅,可蘸水作书,练过兰亭集序的力凡不禁书兴大发,当场挥毫,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13,东湖

    5月21日中午,我们回到绍兴市,与住在绍兴的同学老马会合,一起去游东湖。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郊,号称“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第一名湖自然是杭州西湖,堪称全国第一名湖,第二名湖是嘉兴南湖,第三就是眼前的东湖了。

  东湖的布局狭长而怪异,一整面突兀的黄色山岩横在公园南侧,岩壁前是一条介于河与湖之间的水带,有数座小桥跨于湖上。

  

    山形呈极不自然的各式大切面,一看说明,才知道原来这里原本是采石场,“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怪不得。

  经人工采石后的山倒是显得很陡峭,但画出来不像山,不合理,没道理,照国画技巧说,无论哪种“皴法”也用不上。

  不过正好山岩形成直立的峭壁,极适合于攀岩。虽然阴风习习,仍然挡不住年轻人的游戏,看看真羡慕,不由想起自己年轻时爬绳翻杠子的矫健轻捷。

  

    因采石无意形成一些贯通的山洞,于是被文人们冠以“陶公洞、仙桃洞”,小舟入内再穿出,就叫做“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巧夺天工,最富情趣”。反正文人有的是美妙形容词。

    这天天气也格外糟糕,云低风紧,我们转了一圈急急离去。说实在话,所谓”浙江三大名湖”之说大概也就是绍兴人自己吹吹罢了。


    14,八字桥

    从东湖回来,老马说绍兴还有一处名胜值得一看,那就是八字桥。此桥处于丁字街和丁字河的连接处,三个层面,五处出口,上通三街,下走三水,双向桥洞,四面落坡,异常复杂。始建于南宋,据说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只此一点就值得看一看。

  此桥全部用条石建成,大概是中国最复杂的石拱桥。我们也画了速写,但很难表现出它的全貌。

  

  我们本来计划绍兴之后去普陀山游泳,因天气骤变,我们去网吧查了查,说是三四天内浙江天气都不好,无法游泳。我说咱们暂时先去别一处旅游,比如溪口,等避过风头再去普陀山,但力凡似乎急着早游完早回家,我只好同意放弃普陀山,明天直接去扬州。

    因去扬州的火车票是傍晚的,所以5月22日还有大把时间,正好老马说过,绍兴的沈园你们没去是个遗憾,那我们就补上这个遗憾吧。

    15,沈园与陆游

    沈园之出名,在于陆游与唐琬凄惋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才女唐琬,伉俪恩爱,后因母亲不喜欢唐婉,被迫离异。数年后,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后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悒郁而逝。

    陆游晚年常梦见沈园懈逅,数访沈园,直到84岁仍游沈园赋诗。仅为了沈园唐婉,就写了十多篇诗,可知其“此情绵绵无绝期”。

    沈园离鲁迅故居很近,进得园来,看看也不很大。我们走到那面著名的题诗墙壁前,一群游客围着一位女讲解员,那姑娘正在用标准的普通话,以一种悲怆低沉的音调朗诵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接着又是唐婉唱和的《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的《钗头凤》跟唐婉的《钗头凤》在墙上并列,字体不同,陆游的流畅而不失遒劲,唐婉的细腻而不失风骨。自然不可能是当年二人真迹,否则就太珍贵了。

  唐婉的词做得如此之好,堪称一代才女,怪不得陆游喜欢,陆母不喜欢,“女子无才便是德”,既是才女自然免不了有些张扬,不符合“德”。

    我们转了一圈过来,又换了一群游客,和另一位解说姑娘,朗诵得同样标准,同样低沉,同样悲怆,几乎要催人泪下。

    看来姑娘们全都训练有素,且兼越剧音韵之美。

    另一处姑娘正跟游客讲,这座小桥就是当年陆游与唐婉懈逅之处。我们没有陆游那样的痛史,但只要想想当年的陆游和唐婉,就在这个位置,悚然相见,惊心动魄,实在是心如刀绞,百感交集,难以笔墨形容。

    15,沈氏三园

  沈园中有一口葫芦井,相传是宋代遗迹,另外还有一些唐代遗物被挖掘出来。

  

  我们转了大半圈,刚准备出园,忽然发现还有一小门,似乎是旁边剧团专用的演员通道,但进去一看,又是一座园,叫做南园。

  这里有戏台,乐池,观众席,当中一座小湖,观众隔湖观戏,借水传音,这是典型的中国园林式戏台。

    转完南园,在一假山后面发现还有一座园,原来这是后来又扩建的东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想两个小时转完沈园,没想到六个小时还没转完,内容实在丰富,幸亏买的是较晚的那趟火车票,可一了思古之幽情。

  东园主要有陆游纪念馆。院中两座雕塑做得不错,一边是放翁老人,清癯坚毅,名为“孤村夜雨”,另一边是战马,名为“铁马冰河”,雕塑大有李贺诗意:“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两座雕塑显然都指向陆游一生最有名的,也是我最喜爱的那首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还有一处残墙,赫然现出笔迹,这正是陆游手迹的摹刻。一个小小的沈园,确有不少值得看的古迹。东园有一座太湖石,上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恐怕是被称为“爱情主题园”的沈园最好的注脚。


  

    16,绍兴印象

    毫无疑问,绍兴是中国最出色的文化名城之一,光是鲁迅、王羲之、陆游这三位巨匠的光辉就足以使我们不虚此行了。

  当然,王羲之并非绍兴人,原籍是山东,因“五胡乱华”而避难江南,最终落脚于绍兴。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文人学子纷纷从发达的北方迁入落后的南方,再加上南宋又一次“衣冠南渡”。最终使江南文化超过北方,形成“江南出才子,北方出良将”的格局,而陆游和鲁迅正是“江南才子”最杰出的代表。

  此外,绍兴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这个理由,绍兴搞出一个奇特的城标,就矗立在我们住宿的长途车站旁。三座巨柱支撑着一个显得过小的倒锥体,一开始我没看明白是什么东西,后经同学老马解释,才知原来象征古代的酒器——爵,不过这个“爵”也太抽象,或者说太不像了,连我这画画的都没看出来。

  

    网上也有绍兴人说那城标象征王羲之们玩“曲水流觞”游戏的那个“觞”,但“觞”是个双耳浅杯,就更不像了。

    绍兴还是古越国首都,勾践卧薪尝胆之所,故有“会稽乃复仇雪耻之乡”的说法。鲁迅“以牙还牙”“打落水狗”的“不宽容”精神是不是还残存一点儿勾践的“胆剑遗风”呢?不过现在的绍兴人看起来似乎要平和得多,温驯得多了。

    为纪念勾践,绍兴新建了个“越王城”,我估计历经两三千年,早已没什么历史遗存了,要搞,也只能是假古董。

    从绍兴市管辖地域看,还有舜王庙、大禹陵,和诸暨的西施故里,总之,名人多多。

    从风景说,绍兴没有更多的特色,优势就在文化——鲁迅文化、越文化、酒文化、书法文化、西施文化。

  市区也还算繁华,可惜过马路略有不便,我没发现有人行天桥和地道,是不是建设者把这碴儿给忘了?

                        2011年7月2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