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水晶棺:纯度99.9999%,可抗8级地震,至今已无人能再做

 新用户49686918 2022-07-18 发布于黑龙江

檀香木和金丝楠木都是上等木材,制作成棺材埋于地下可几千年不腐化。

而在当今,还有远比这更为神奇的棺材——水晶棺,顾名思义就是真正用水晶做出来的棺材。

它的棺体晶莹剔透,既可以长久保护人的遗体不变质,又可以直接在外面瞻仰遗体。

神奇但难以制作,同时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一些国家都对制作水晶棺实行了技术封锁。

在整个世界中,能使用到水晶棺的,基本都是各国的最伟大的国家领导人,而这样的人在如今历史中仅有10个左右。

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是其中一个,而经中国人民的手做出来的水晶棺,纯度高达99.9999%,可抗8级地震。

这效果是其他水晶棺无可比拟的,至今已无人做得出来。

文章图片1

永久保存遗体

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一份协议被递到了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面带笑意的看完这份协议,爽快的在上面签下了“毛泽东”三个大字。

转而又叫着旁边的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人一起来看。

就这样,这份火葬倡议书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签上了100多位中央领导的名字。

倡议书中明确规定了: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愿意死后实行火葬。

然而在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后,中央却违背了他的意愿,做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决定。

几位中央领导人不但没有火葬毛主席,反而想尽办法要永久保存他的遗体。

当时,华国锋还在接待外国来宾,接到毛主席病危的消息后,马上就赶去了中南海。

文章图片2

等他到达时,毛主席已经没有了呼吸。

来不及过多的悲痛,眼下最主要的是毛主席的身后事要怎么办。

中南海202室,几个中央领导人坐在一起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主要就是讨论毛主席的遗体问题。

因为毛主席生前的遗愿是要火葬,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要尊重毛主席的决定。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毛主席作为一代伟大领袖,为新中国的事业奉献了一生,应该保存遗体以供后人瞻仰。

正在众人争论不休没个结果的时候,华国锋和叶剑英拍板决定:不火葬,永久保存遗体。

同时他们指示:现在立刻做好遗体的防腐工作,先应对之后的吊唁活动。

9月9日凌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徐静博士一行人被叫来了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

文章图片3

徐静先是细致地查看了一下毛主席的遗体情况,皮肤有没有损坏,身高体重多少。

观察完毕,徐静马上和身边解剖学、组织学的教师沟通确定了遗体的防腐方案

确定方案之后,他们立即呈送给中央领导审批,在得到华国锋几位中央领导首肯后,他们才马不停蹄地工作起来。

顾不得吃饭休息,几人就一直围着毛主席遗体忙碌着,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记录好遗体变化的各项数据。

在紧锣密鼓的行动中,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工作就做好了。

可遗体怎么能供大家瞻仰呢,檀香木棺材和金丝楠木棺材耐腐性最强,但这样大家就看不到毛主席的遗容了。

这时候,有人提议可以用水晶棺来存放毛主席的遗体。

因为在这之前,苏联的列宁和斯大林,越南的胡志明,这几位领导逝世后都是用的水晶棺。

文章图片4

胡志明的遗体现在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但我国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水晶棺,能否完成这项工作都还是个未知数。

而这项艰巨的任务最终被交给了北京玻璃总厂。

时间紧,任务重,北京玻璃总厂又将水晶棺的制作工作分开下发到了各个厂。

608厂负责水晶棺的光学和冷加工工作,603和605工厂分别负责水晶棺的制作和水晶的选材。

与此同时,考虑到毛主席的吊唁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央方面只能先为毛主席的遗体赶制一个有机玻璃的棺罩,临时供人们瞻仰。

9月11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被护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上午10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吊唁活动正式开始,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从各地赶来瞻仰毛主席。

文章图片5

根据专家建议,大厅的室温要保持在15℃,可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大厅的温度在不断升高。

在这期间,一直有人提出要停止对毛主席的瞻仰,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或者直接将遗体火化。

华国锋力排众议,多次召集会议,安排专人时刻注意棺罩内毛主席的遗体,并采用方法快速将温度降下来。

9月17日,持续一周的吊唁顺利结束。

次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前,聚集了百万群众,在华国锋的致辞中,毛主席的追悼大会顺利进行着。

追悼结束后,毛主席的遗体便被秘密转移到了“769”保护室,华国锋专门派军人在此层层把守,静待水晶棺的完工。

水晶棺的制作

水晶棺的制作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根据中央的要求:设计上要庄重大方,气魄雄伟。

文章图片6

材质上要坚固耐用,以应对地震、战争,还有日常损耗,而且棺内的温度还必须符合保存遗体的需求。

最要紧的是,这个合格的水晶棺,必须要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前赶制出来。

虽然时间紧迫,但各项工序万万马虎不得。

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几个厂子里的工作人员对水晶棺的设计制作真的是两眼一抹黑,毕竟国内没有相关且完整的技术。

水晶棺最早是由苏联的斯大林提出来的,并且成功的制作了出来。

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帮助,那制作毛主席的水晶棺绝对是事半功倍。

无奈当时的中苏关系不是那么友好,想学习他们这项技术的可能性为零。

这时候,有人想到之前苏联给孙中山先生送过一个水晶棺,或许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点想法。

文章图片7

刻不容缓,几位工作人员马上赶到了孙中山纪念馆,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苏联给孙中山先生送的这个水晶棺长1.75米,高0.5米,看着不太大气,完全不符合中央方面的要求。

况且它在1925年运过来时,棺体就有几处磕碰,密封性也达不到遗体保存的要求,这也是孙中山先生到最后没有用这个水晶棺的原因

之后大家又想到去往越南,借鉴学习胡志明的遗体保护方法,但被对方无情拒绝。

无法借助别国已有的技术,我们的工作人员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在这样的前提下,毛主席的水晶棺不可能一蹴而成,为了确保稳妥,工作人员先后共制作出了5个水晶棺。

在制作时,最开始考虑到水晶难以做成一整块的棺板,而K9玻璃和水晶外观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便决定用K9玻璃作为原材料。

文章图片8

可没想到这一下就出了问题

在打磨玻璃毛坯板时,三块玻璃先后炸裂,之后工人通过控制室温,玻璃炸裂的问题被顺利解决。

1977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里1号棺被打开,但等毛主席的石膏像往里面一放,几位中央领导皱起了眉头:

这里面怎么有好几个人像

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灯光一照,毛主席的人像就在水晶棺上折射出了好几个。

这是绝对不行的,第一个样品水晶棺被淘汰。

为了解决折射这个问题,专家研讨过后决定改变角度,把反射像弄到瞻仰者看不到的地方。

调整过后,身高在1.35米到2.1米之间的人,瞻仰毛主席遗体时看不到反射像。

但第二个水晶棺还是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专家又想到了真空镀膜的方法,可以将反射率从4%降到1%。

文章图片9

在开始准备第三个水晶棺的时候,中央方面又提出来一个新的要求。

因为毛主席遗体长期泡在福尔马林里,肤色有点不好看,希望可以通过水晶棺,改善一下主席的面色。

于是,专家就给第三个水晶棺加上了光学美容。

这口水晶棺基本达到了合格,但它是光学玻璃做出来的,暂时只能作为备用。

第四个才是真正用水晶材料做出来的水晶棺。

可制作水晶棺需要大量的优质水晶,这些水晶从哪里来呢?

再无复刻

这项任务被交给了素有“东海水晶甲天下”称号的江苏东海县。

但是当时东海县现有的水晶储存,还远远达不到工厂所需要的,只能现挖现采。

文章图片10

所幸东海县的人民在知道开采水晶是为了伟大的毛主席,都自发性地加入开采工作,当时每天就有1000多人进行水晶开采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东海县先后6次共运送出35.2吨的优质水晶,为制作水晶棺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原材料。

拿到水晶的605厂工作人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主要负责棺盖的研制。

这些零散的水晶需要在他们的手里融合制作成长2.4米,宽1米,厚30毫米的石英玻璃板。

而在这之前,只有少数几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可以生产石英玻璃605厂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忙碌在工厂里,有的人甚至没有回过一次家。

烧制、焊接、切割、研磨、粘合……每一道工序都是一大难关,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

文章图片11

最难熬的就是烧制焊接的时候,这个必须在高温环境下,水晶融化的一瞬间完成对接。

由于高温,穿着防护服的工人上半身几乎要被烤得冒烟,身后有人不断地往他身上泼水才能缓解一二。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终于制作出了2米长,重达95公斤的石英玻璃板。

这样制作出来的石英玻璃,比纯粹的天然水晶要贵重得多,纯度可以达到99.9999%世界仅此一个

紧接着,上海新沪玻璃厂和锦州115厂负责的水晶棺两侧、底部棺板都相继制作完成。

后续的研磨抛光,粘接工作又被交给了608工厂。

要知道,水晶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没有一点韧性还容易破碎。

但工人们要把它打磨的和镜子一样透亮,只能一点一点地研磨,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

文章图片12

抛光时,水晶的温度更是达到了80-100℃,一旦遇冷就会爆炸

终于,5块板子艰难的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要把它们严丝合缝的粘连在一起,让人看不出一点痕迹,

而之前苏联制作出来的水晶棺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最后在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上千次的实验中,终于研制出了水晶棺的粘合剂。

1977年8月初,第四个重达2吨的水晶棺顺利完成,并通过了模拟的8级地震的考验。

同时,为了防止突发事件,还增加了一个5号水晶棺作为备用。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举行落成典礼,中央选了4号水晶棺来放置毛主席遗体。

时至今日,在毛主席纪念堂里,每当棺床两旁的照明系统打开后,不同颜色的光线打在毛主席的遗容上面,让水晶棺里的毛主席面色红润,看起来宛如睡着了一样。

这虽然有一些药物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水晶棺的效果。

这样一个宛如活着的毛主席,对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

文章图片13

结语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现在看来,这句话果真不假。

从最开始干革命的时候,毛主席就一直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所以他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在毛主席的追悼大会上,更有无数人为其嚎啕大哭,当场昏厥。

为了永久留下他的遗体,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排除一切困难,集全国人民的力量,在中国首开先例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水晶棺。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劳动与智慧,凭的是大家共同的信念,靠的就是大家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

文章图片14

而永久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虽然违背了他本身的意愿,但如今可以见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陪伴着自己的人民,他大概也是愿意的。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一代伟人,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上海滩.毛泽东水晶棺采选料 揭秘[J].文史博览,2004,(12):52.

[2]毛泽东水晶棺真相[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6,(11):35-36.

[3]石维行.毛泽东遗体是怎样保护下来的?[J].党史文汇,1999,(10):14-17.

[4]摩尔.毛泽东遗体保存始末[J].档案时空,2010,(01):7-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