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关于《滕王阁序》创作时间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当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争议】
中国传承下的《滕王阁序》的各版本多是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作为开篇,然而,在日本皇宫发现了公元707年(日本庆云四年,即滕王阁序创作后的26年)收藏的《滕王阁序》的抄本,在该抄本中,开篇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版本,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豫章故郡”是原版,而“南昌故郡”只是为了避唐代宗李豫的讳,而作此修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国现行流通版《滕王阁序》的“孤鹜”,一只野鸭,“孤鹜”必须成群才齐飞,单独不可能齐飞,该处一直困扰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的文坛悬案。而在日本皇宫的抄本,却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于“鹜”和“雾”由于一直没有定论,所以还是使用原本“孤鹜”。
初唐四杰 【作者】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存异),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正文】 《腾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河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夏永 元代 腾王阁楼(局部) 【注释】
滕王阁:为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旧址在今江西南昌江之滨。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汉朝设置的,治所在南昌,所以说“故郡”。唐初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章”一作”南昌”。
星分翼轸:意思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的区域。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看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襟三江面带五湖: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蓝(今都阳湖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泊。一说指太湖、阳朝、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瓯越:就是东瓯,今渐江水一带。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下:名词使动用法,“使……放下”。
雄州雾列: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这是形容洪州的繁盛。
俊采星驰: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形容人才之多。星驰:众星是运行着的,所以说“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南昌城处在瓯越与中原接壤的地方。这是说洪州处于要害之地。台隍:城台和城池,这里指南昌城。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指上文所说的蛮荆、瓯越之地。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交:动词活用名词,接壤的地方。
宾主尽东南之美:(来赴这次宴会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主:指洪州都督阎公,名字不详。美:形容词活用名词,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檐帷暂驻: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临,有美好德行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地暂时停留。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都督的仪仗到了,也就是说阎公光临。新州:州名,今广东新兴。檐帷: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
十旬休假:指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千里逢迎:指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文坛上众望所归的盂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孟学士:名字不详。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意在显示王将军的勇武和韬略。青霜:也指剑。《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王将军:名字不详。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何:宾语前置,应为“知何”,懂得什么。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指当时正是深秋九月。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俨骖腓于上路: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意思是说到滕王阁来观赏。长洲:指滕王阁前的沙洲。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在这里可以望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重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涂饰的朱红色油彩鲜艳欲滴,从阁道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丹:丹漆,这里泛指彩绘。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鹤、野鸭止息的水边平地和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桂、兰,两种名贵的树,这里是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绣闼,俯雕甍: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绣:指雕刻得精美细致。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异。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房屋遍地,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停满渡口,有许多装饰着青雀、黄龙头形的大船。间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青雀黄龙之舳:船头作鸟头形、龙头形。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彭蠡(lǐ):古代大泽,即现在的鄱阳湖。
声断衡阳之浦:鸣声到衡阳之浦而止。断:止。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欲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
爽籁(lài)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宴会上,排箫响起,好像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邺: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事务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长安,唐朝的国都。吴会:吴地的古称。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天柱:《神异经》说,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帝阍(hūn):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时运不齐:命运不好。不齐:有蹉跎、有坎坷。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屈,使动用法,使……屈。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窜:使动用法,使……逃。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海曲:海隅,指齐鲁一带临海的地方。明时:政治昌明的时代。
见机: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命运。
宁移白首之心: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
青云之志:比喻远大崇高的志向。
酌贪泉而觉爽: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这句是说有德行的人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被污染。
处涸辙以犹欢: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处涸辙:原指鲋鱼处在干涸的车辙旦。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庄子·外物》有鲋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求活的寓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可以到达。北海:就是《庄子·逍遥游》中说的“北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古人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热情。这是作者借孟尝以自比,带有怨意。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见《后汉书·循吏列传》。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意思是说,虽然怀才不遇,但也不放任自流。阮籍:三国魏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三尺微命:指地位低下。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微命:犹如说身份卑微。王勃做过虢州参军,所以这样讲。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这里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簪笏:这里代指官职。簪:抒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版。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孟氏之芳邻:这里借孟子的母亲为寻找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鲤对:孔鲤是孔子的儿子,鲤对指接受父亲教诲。事见《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捧袂:举起双袖作揖,指谒见阎公。喜托龙门:(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托:指寄托身子,这是客气话。龙门: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黄河中,那里两岸夹山,水险流急,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则变为飞龙。这里借“登龙门”的说法,表示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份。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这里是以司马相如自比,又叹惜遇不到引荐的人。杨意:即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凌云: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意思是说,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自己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难再:难以第二次遇到。
兰亭已矣: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
梓(zǐ)泽丘墟:繁华的金谷园也已变为荒丘废墟。梓泽:金谷园的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登高而作赋,那是在座诸公的事了。《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此小序。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好作品。洒、倾各与江、海对应,意思是竭尽才能,写诗作文。潘岳、陆机都是晋朝人,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云尔: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夏永 元代 腾王阁楼(局部)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这里有物类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与宾客,汇集了东南地区的青年才俊。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杰出的朋友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此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路过这方宝地;我年幼无知,竞有幸亲自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 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向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鸣,到衡阳岸边方止。 放眼远望,心胸顿时舒畅,兴致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了清风,柔缓的歌声令白云陶醉,像在睢园竹林的聚会,宴会上的人酒量超过陶渊明,像在邺水赞咏莲花,席上人的文采胜过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千载难逢。向天空中远眺,在假日里尽享欢娱,天高地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想到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东看吴会,陆地的尽头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跨越,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心系朝廷,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去侍奉君王呢? 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地位卑微,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而今放弃一生的功名,到万里之外去侍奉父亲,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像孔鲤那样有礼;今天有幸参加宴会,如登龙门。司马相如倘若没有杨得意的引荐,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愧的呢? 唉!名胜不能长存,盛宴难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变为废墟。有幸参加这次盛宴,故写小文以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诸公了。竭尽心力,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 巍然高大的滕王阁建在江渚之滨,当年滕王宴饮的场面已不再呈现。 南浦轻云早晨掠过滕王阁的画栋,西山烟雨傍晚卷起滕王阁的珠帘。 悠闲的云朵映在潭水上悠然渡过,变换的景物在星空下历数着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在什么地方?只有槛外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淌。
夏永 元代 腾王阁楼(局部) 【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和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并且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态变成了动态,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写作特点】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4-5)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6-7)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感知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腾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下上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3、虚实相对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结构分析】
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展开来看,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熹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写景时,巧妙地把叙事穿播在其中,如“俨掺骄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它既是对前文的承接和归结,又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而近,顺畅自然。
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阔,俯雕亮”,作者在它出现之后,即一反前面对高阁的仰视,转而由近到远,自上而下地俯视周围的万千气象。收得拢,撒得开。
第三段的关键句分散在两处。作者先用“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把叙事、写景转向抒情,议论。其中“觉得宇宙之无穷”是观看天上地下美景后发出的赞叹,是承接上文;而“识盈虚之有数”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是开启下文。但是,当此段又一关键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转入表达自己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从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真切动人。
【延读】 如果没有一场意外,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将不仅仅是李白
公元650年的初唐 在古绛州龙门 一位“神童”呱呱落地 谁也没想到初唐的文学史上 他将用一首五言送别诗和一篇骈文 谱写一段旷世传奇 也为世间留下了一个千古遗憾 他就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一、锋芒初显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还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大号联手建立了一个组合,名叫“初唐四杰”,其中王勃的地位就相当于“主唱”。 王勃出身世家,当时叫做望族。他爷爷是隋末大儒王通(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他爹是朝中大臣,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见王勃不仅生在书香门第,而且还是个官二代!
据记载,这个官二代可不一般,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意思大概是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了,构思清晰,诗的风格豪迈,小小年纪便可与哥哥的才华比肩。王勃父亲的好朋友杜易简常常夸赞说:王勃将是个了不得的天才!
说起小时候的王勃,同时代的另外一个大V杨炯也是赞不绝口,他曾在他著作《王勃集序》中说道: “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意思大概就是说王勃那小子打小就很牛!九岁时,王勃就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觉得写的不怎么样,就编了十卷叫做《指瑕》的批注,把颜师古著作中的毛病全给挑出来了。十岁时,王勃便已饱览《六经》,可以自己写诗属文。别人可能要百年才能学完的,王勃几个月就已经掌握了…… 总结一下,年少的王勃,就六个字:“别人家的孩子”! 二、未冠而仕 公元664年仲秋,中央领导刘祥道视察龙门关内(刘祥道时任右相),十四岁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政策,反对穷兵黩武,他表示: “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 ” 大概就是说,天天打仗,占领再多的土地有用吗?老百姓早就不爽了!刘祥道看后,为其 “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就这样,王勃轻松搞定了中央领导,跻身国家事业,后受封“朝散郎”,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最小的朝廷命官。
三、浪漫送别 帝都长安,那是帝国政治的中心,也是整个唐代产生送别诗歌最多的地方。它既是一代代诗人不断到来、不断朝圣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诗人不断离开、不断告别的地方。 来到长安后,王勃最大的收获便是结识了一位跟他一样,来帝都仕宦漂泊、追逐梦想的青年——老杜 (暂时没查到名) 。他们在长安一起目睹繁华,也一起谈论理想;当然,作为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估计也少不了酒吧吟诗作赋玩酷耍风流,长街深夜高歌一曲友谊天长地久一类的光辉事迹。如今,老杜被朝廷任命为少府,要远赴四川开始新的生活啦。离别之际,王勃挥大笔,写出了这首以“不暗淡、不感伤”为特色极品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一出,后人纷纷点赞。大家一致认为,此诗之牛,在于能在古往今来的送别诗中横扫千军、独树一帜:除了友情,更有豪情。 在这里,离别的感伤被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普遍弥漫着的乐观心态所遮蔽。换句话说,这一送,送出了那个时代的浪漫情怀!难怪有人说,在这里,盛唐之音,呼之欲出了!后来的王勃,因为际遇,再也没能写出这样浪漫的送别诗。取而代之的多是“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那饱含沧桑的心酸。 三、戏文惹祸 王勃来到长安上任不久后,由于他年少时名气过大,不久就被唐高宗的儿子沛王李贤招聘为沛王府侍读——大概就是跟沛王一块读读书,做点文字工作之类的。 当时唐高宗的这些儿子们喜欢玩一种斗鸡赌博的游戏。王勃也许是太无聊了,也许是为了助兴,就斗鸡游戏撰文一篇,还美其名曰《檄英王鸡文》。
不久,那篇名叫《檄英王鸡文》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大概因为点击率太高,文章太火,被正在上网的皇帝唐高宗发现。 唐高宗在历史评价挺高,也着实是个老好人,脾气很好。但凡是龙就有逆鳞,高宗的逆鳞就是册立太子的事情。
唐高宗看了这篇《檄英王鸡文》的帖子后,本能的认为王勃不怀好意,要挑拨儿子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把他革除官职,逐出王府。 王勃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 王勃就这样无意中得罪了大唐帝国唯一的一位大boss。他心里明白,这意味着自己被这个自己曾经热烈赞颂的圣明的时代抛弃了。 这件事过后,王勃离开台阁走向了市井,从而开始广泛接触社会现实、体味人生百态,伤心之余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伤春之作《落花落》——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此后,王勃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每有一文,大家都争相点赞,粉丝转发热情极高。 四、杀身之危 遭遇了第一次挫折之后,王勃似乎也没多长记性,很快又做了第二件傻事。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在友人的帮助下,谋得虢州参军之职,任职期间,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将他藏匿了起来,后来怕走漏风声,居然将曹达灭口。 事发之后,王勃被判死刑,好在遇赦,没被处死。后来有专家怀疑此事可能是同僚陷害,原因是嫉妒王勃才华卓越。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这次的危机,不仅使王勃的仕途宣告终结,甚至还连累了他的父亲,其父王福畤因为儿子犯罪,被贬为交趾(现越南河内)县令,远谪南荒之外。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王勃从此对仕途失去信心,便弃官在家,一心著书。 五、滕王阁序 上元二年(675年)秋,赋闲在家的王勃感到非常思念他的父亲,于是决定出发前往交趾看望父亲。 路过南昌时,正好赶上当地地方领导、南昌都督阎伯屿新建了一座房子,名叫滕王阁。这位领导为了庆祝阁楼落成,决定大宴宾客。日子定在九月九,也就是重阳节这天。 王勃听说此事后,便前往拜见(毕竟能蹭顿饭也是不错的),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宴会上,领导内定由自家女婿(也是个写文章高手),写篇文章来纪念这阁楼落成。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领导这一“壮举”岂止夸耀盛事,也是想一箭双雕,在贵宾面前隆重推出他的乘龙快婿。 可直接让女婿出马又有点“王婆卖瓜”的嫌疑,于是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客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心底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一时没人敢接这烫手的山芋。 眼看过场就要走完,让阎都督万万没想到的是,半路竟然杀出了个程咬金!当轮到王勃时,这个不谙世事的愣头青竟然毫不客气,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难道他在实践一个四字词:当仁不让?领导楞住了,满座高朋们全都愣住了… 过了一会,回过神的阎都督终于发作了,便拂衣而起,转入帐后,走了。 领导就是领导,人家把持得住。来到后堂,他马上恢复理智,冷静地让随从赶紧去察看王勃写些什么,随时回来报告。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开始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都督腾地起身而立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垂不朽!” 岂止文章传世,他盖的阁楼也可传世了,成流芳千古的文化产业了。 再说王勃,他交了这篇一气呵成的文章后,故意空了一个字,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摆了个很酷的造型,提前走了。 阎伯屿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辞,却发现后句的诗文里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都督对众人的意见都不满意,认为他们所填之字并非王勃的本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屿,大人心里暗想:“这明明是对本官的敲诈,实在可气!”双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淡定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处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伯屿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六、天妒英才 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途中遭遇不幸,落水后惊悸而卒,时年仅二十七岁,尚未及而立之年,真是天妒英才!(还有一说是去看望父亲的路上不幸遇难的,按照《腾王阁序》里所说,王勃是想此是舍去功名利禄要去好好侍候父亲的,不应该这么快就离开。) 王勃的一生很短,可他却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人世变故。他少年时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
这些变故也让他对命运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对人生的悲凉产生无助的叹息。正如《滕王阁序》中所述: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是啊,他身负倾世才华,饱含一腔热血,而却苦报国无门,年纪轻轻又意外丧命。天妒如此,真真是应了“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人间憾事,莫过如此。 陆时庸《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澡;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
|
来自: 昵称4479246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