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消暑,还是古人专业:冬冰夏藏,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7-19 发布于辽宁

自从和高温天气打起了持久战,任何需要出门的活动我都坚决说不,当然,除了上班。

可以说,在广东的夏天,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快乐是手机和西瓜给的。

当吹着凉凉的空调,啃着甜甜的西瓜,刷着有趣的手机,一副人生已经完满的样子时,我不禁想到悲催的古人。

在那个没有手机空调WIFI的时代里,古人的夏天应该过得不怎么愉快吧?

带着好奇心,我扒了扒资料,然后发现自己实在“too naive”!

人家古人不仅过得一点儿都不惨,并且还可以说是相当精致优雅,消暑神器个个牛逼,简直是开启了全方位360度的消暑模式。

论消暑,还是古人专业啊。你是不是也很好奇?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清 宫廷画家)

住之篇:古代空调房

别看古代没有电、没有空调,机智的古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建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空调房”。

这“空调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建造的“清凉殿”

据《汉书》记载,清凉殿里有用石头做的床,宫殿的四周挂上水晶帘子,用玉盘盛放冒着寒气的冰块,还有小宫女扑哧扑哧地把寒气扇到各处。

清凉效果一点都不比现在的空调房差,室内简直都可以结霜了(清室则中夏含霜。《七启》)。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也叫“含凉殿”,相比汉代的“清凉殿”简单粗暴地往屋里堆冰块,“含凉殿”高级得不止亿点点。

凉殿模型

它建在水池边,利用复杂的机械原理,把水池里的水循环抽到屋顶降温,水再顺着屋檐流下来,形成人工水帘,清凉效果简直杠杠的。

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类似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

当时叫“冰桶”,其实就是贮存冰块的柜子。冰桶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当时那可是高档“家电”。

除了“空调房”这种消暑设备,还有“风扇车”这种大型纳凉家电。

《武经总要》中的“风扇车”图

闷热的夏天里,小小的蒲扇已经满足不了古人的需求,为了追求更凉更爽的体验,古人发明了“风扇车”。

有手动转扇的、有水力做功的、有风力做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升级。

精致的古人还会在室内摆上鲜花,让风扇车把花香吹满整个室内,使得“清芬满堂”,这小日子过得多么有情调啊。

元 刘贯道《消夏图 》局部图

食之篇:冷饮轰趴

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古人在夏天也是酷爱各种冰饮。

老祖宗也知道,夏天加了冰的饮料更好喝。可是冰只在冬天才有啊,那可怎么办,当然是把冬天采集的冰给贮存起来。

于是在周代出现了最早的“冰窖”,冬天采冰,贮存起来等到夏天再用。具体是怎样开采存冰呢?

例如紫禁城就有一处冰窖。

冰窖位于紫禁城隆宗门西南处,冰窖墙厚2米,深入底下1.5米,墙壁用凉石砌成。

每年冬天,皇帝派工匠从紫禁城护城河凿冰切成方块,藏进冰窖,等到来年酷暑供皇室使用。

当时,冰块可金贵了,除了王室,有资格吃肉的官员,在夏天才有使用冰块的资格(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左传·昭公四年》)。

别看我们现在有冰棍、冰淇淋、冰饮等这么多样的消暑美食,古人的花样可不比我们少。

基础款就是各式“冷饮”,往消暑喝的饮料里加入冰块搅拌,就制成了冰镇酸梅汁、冰镇绿豆汤、冰镇米酒等冷饮。

除了加冰块,还有加冰雪水的,叫作“雪泡”,如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儿水。

刘松年的《斗茶图》还将卖冰水绘入画中

发展到宋朝,聪明的古人更是把水果、奶、冰块混合在一起,发明了“冰酪”

诗人杨万里是这样描述的:“看起来很腻口,吃起来挺爽的;看起来是凝固的,吃起来软绵绵的。”(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

总之,冰酪的配方被马可波罗传到欧洲,改良后制出了我们今天的“冰淇凌”。

没错,冰淇淋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

到了清末,市面流行一种新型饮料“荷兰水”,也就是我们现在喝的“汽水”。

各式冰饮有了,还得有个盛放的容器呀。

于是就有了 “冰鉴”,相当于现在的“冰箱”。

战国·曾侯乙冰鉴,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除了放冷饮,还能冰镇其他食物和水果呢,供古人做一桌“冰宴”都没问题。

可以说,我们如今这么多的冷饮种类,很多都是从机智智慧又懂得享受的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

衣之篇:薄汗轻衣透

除了吃住,古人在夏日的穿搭上也不将就,主要体现在面料上的不同。

夏日里,富人会穿罗和纱这种高级面料做成的衣服。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身穿纱罗衫裙的女子,可以隐隐地看到里面的抹胸和肌肤,有着“罗薄透凝脂”的效果。

李清照在《点绛唇》里写到“薄汗轻衣透”,出一点点汗水竟然也能透过衣服,可见这衣服是多么的轻薄凉爽啊。

《北齐校书图》中身披透明纱衣的学士们

不止女人穿,男人也穿。鉴于纱罗太薄透,男人一般还是会在里面穿上避免过分暴露肌肤的衣服。

有钱人可以买纱罗,那么普通平民该怎么办呢?他们也要过夏天啊。

答案就是夏布

明 夏布

夏布虽然没有纱罗那样轻薄透,但是因为纱质细软、凉爽清汗,所以格外透气散热。

还有一种消暑神器——竹衣,俗称“隔汗衣”

因为贴身的衣服很热,智慧的古人就发明了竹衣。

竹衣

竹衣采用了流行的鱼网元素,隔汗透气,设计可谓酷炫前卫。

简直穿上就能走时装周了啊!果然潮流就是一个圈!

寝之篇:玉枕纱橱

到了晚上,夏夜漫长,暑气蒸腾,特别难耐。

聪明的古人就睡在“凉簟”上,相当于我们的“竹席”,清凉消暑,怡然入睡。

《槐荫消夏图》(宋 佚名)

夏蚊成雷怎么办?别担心,古人早就有一种叫“帱”的蚊帐,还会焚烧艾草来驱蚊。

遥闻“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是什么消暑神器,让古人在夏夜“凉初透”?

那就是这个“玉枕”了。

除了玉枕,还有瓷枕、水晶枕、石膏枕等,枕着清凉入梦,岂不美哉?

玉枕

除了玉枕,还有一样消暑神器,不得不说古人真会享受。

先来听一则故事。

苏东坡有一天调侃好基友佛印:“你有妻子没?”

佛印笑答:“有,两个。”

东坡大惊,佛印得意地解释:“我夏天拥抱'竹夫人’,冬日怀揣'汤婆子’。可不是两个妻子?”

苏东坡听后大笑。

竹夫人

这里说的“竹夫人”,是一种用竹条编成的圆柱体,中间镂空,可以聚风散凉。

夜晚古人怀抱着它入眠,所谓“红袖添香也添凉”,正是这种“添凉”的功能,古人亲昵地唤之“夫人”。

好了,我已经带你扒完古人的衣食住寝各个方面的消暑方式,你是不是也大开眼界?

论夏日消暑,还是古人懂得多些。

别看古人的生活没有现代人那样方便快捷,但热爱生活的老祖宗们还是能凭借智慧,创造出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

真论起怎么享受生活来,没准儿我们还拼不过古代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