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燃青春 读享年华】杨一冉:星中那抹红

 河畔文苑漫步 2022-07-19 发布于陕西

星中那抹红

◎文/杨一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一班的杨一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星中那抹红》。

“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19366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西安出发,来到了红色中国,并在此期间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初读此书,我忽然觉得印在课本上的那一个个先辈的名字,一瞬间变得鲜活起来:百年前,他们在中国黑暗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踏上革命道路,用血肉之躯,铸就红色中国。

李大钊先生说:“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不爱,谁爱?”是啊!在国家危难关头,只有中国人才能救赎自己的国家,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中国才得以复兴,雄立于世界之巅。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满腔热血的英雄:碧血丹心的周恩来总理早年在外留学,后回国组织并参加了多起革命起义,其中包括著名的“南昌起义”。虽然在这些革命起义中,周总理身陷险境,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的革命信念,为觉醒中华民族而奋斗着,令人钦佩。毛泽东主席常以天下为己任,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常常到深夜才休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的真实写照。坚定不屈的彭德怀司令在1928年7月率领平江起义,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并在长征中多次率领红军突破敌军防线,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彭德怀司令是一个顽强不屈、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在革命期间,他虽被叛徒出卖受刑却不招供,其坚定的意志令人肃然起敬。

在那个时代,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英雄人物,他们总能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力量。

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在长征中高度体现出来。人们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一点也没错。但在当时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红军做到了,因为他们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在那条只剩下寒冷铁链的泸定桥上,30名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为后军的进攻开辟了道路。最后,红军渡过了大渡河。在这里,红军们体现出来的长征精神是崇高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历史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遇到艰难险阻的地方,是全靠坚强的意志才能够挺过去的。中国,那颗闪烁在东方天陲边的红星,历过岁月洗濯,时间侵蚀,蒙着尘埃龟裂的外壳已然脱落,隐约透出一抹来自东方的鱼肚白。历史的沙砾依稀拂去精神的光束,永恒地照耀着金色的土地。雄鸡的头颅已然抬得高傲,那是中国人骨子中的精神,是历史无法抹去的荣耀。青春的朝阳刺破了鹅黄色的早霞,映照着陈列在博物馆中的老军帽上。闪过一抹红,折射出那个血与火的时代,镌刻着永远燃烧的记忆。英雄的国度,永远都被红星照耀。

如今,国家繁荣正茂,我们却不曾想过,这盛世的背后是鲜血的浇灌,革命前锋勇敢无畏,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这美好的华夏。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朝气蓬勃,传承先辈们的高尚品格,发扬红色精神,展现新青年该有的姿态。

少年之奋斗,中国之崛起,我们生于红旗之下,长于春风之中。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的爱,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少年强则国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这,就是红色的中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杨一冉,咸阳市实验中学初一(1)班学生,爱好朗诵、演讲、唱歌、绘画,性格开朗大方,善于交流,愿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河畔文苑漫步 

◎主 编:赵航标   ◎文学顾问:李  伟  林长宇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