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埃及政治家,获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拉迪
2022-07-19 | 阅:  转:  |  分享 
  
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巴拉迪
MohamedMustafaElBaradei
穆罕默德·巴拉迪(阿拉伯语:????????????,1942.6.17-),埃及法学家、政治家和外交
家,曾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通
晓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育有一子一女。
巴拉迪1942年出生于埃及开罗。1962年在开罗大学取得法律学
位,随后在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进修国际法。1964年他便在埃及
的外交部开始职业生涯,曾两度成为埃及驻联合国的常驻代表。1974
年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完成博士课程。1984年开始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
的要职,专责处理核安全与控制核武器扩散,1997年担任该组织的总
干事,先后经历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核危机的挑战。2005年年初美
国一度嫌巴拉迪对伊朗“太软弱”欲撵走他,但9月的国际原子能机
构第49届大会通过对巴拉迪第三次的总干事任命,新任期从同年12
埃及2005.10.8发行
月1日开始,共4年,直至2009年正式卸任。
在调查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巴拉迪对美国提供的情报提出质疑。伊拉
克战争爆发前,曾两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报告,表示核查人员未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要求安理会将核查时间再延长。而在美国攻伊后,他亦公开批评美国做法错误。
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不断指责伊朗,巴拉迪却认为在没有找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应对伊
核问题采取冷处理,反对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在巴拉迪的斡旋下,2003年12月,伊朗签署了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在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方面,巴拉迪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一方面敦促朝鲜与国
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一方面呼吁朝鲜在核试验问题上保持透明度并及
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该组织总干事穆罕默
德·巴拉迪,以表彰他们在阻止核能在军事领域内的使用以及在和平利
用核能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2011年1月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后,当时身在维也纳的巴
拉迪立即响应,于1月27日飞返开罗,参与反政府示威,要求埃及总
统穆巴拉克下台,并表示愿意协助过渡时期的政府。他主张埃及需要
制定新宪法,加强保障人权和制衡权力,并有意角逐2011年9月的总
埃及2005.10.8发行
统大选。2013年7月9日被埃及临时总统曼苏尔任命为埃及副总统。
2021-08-12
献花(0)
+1
(本文系li_huim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