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射手”:一场险些引发美苏大战的核演习

 ldtsg1957 2022-07-19 发布于四川

在冷战充满猜疑的背景下,一场被误判的作战演习活动使世界离意外地爆发核战争只有一步之遥。”
在苏联和美国漫长的冷战对峙中,1983年的秋天是最紧张的时期之一:在这个秋天,莫斯科方面对华盛顿方面的军事集结和北约即将部署的“潘兴Ⅱ”型核导弹感到愤怒和担忧,而美国则对苏联前不久击落大韩航空007号班机一事感到愤怒——这是一架误入苏联领空的韩国民航客机。IMG_256图1.1983年,在一次试射中,这枚“潘兴Ⅱ”型导弹正在发射升空。这款即将在西欧部署的中程弹道导弹导致安德罗波夫称里根的战略防御倡议是“疯狂的”,并预测美国和苏联之间将再次出现危险的军备竞赛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实际开展了一次指挥所演习,其中包括模拟发射核武器。苏联人通过各种技术和间谍手段密切注视着这场作战演习活动,他们显然对此感到恐慌。在苏联人看来,这次演习具有真正进入战争倒计时的所有特征,只不过是伪装成作战演习活动而已。根据一些前苏联官员的说法,苏联间谍机构克格勃得出结论认为,北约部队确实已经进入战争状态,而且北约很可能已进入准备攻击苏联的最后阶段。作为回应,莫斯科方面让本国具有核打击能力的飞机进入警戒状态。幸运的是,这场危机发展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因此其也就仅仅是一场危机而已。北约的这场代号为“优秀射手83”(Able Archer 83)的演习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宣告结束,人们很快就可以看出,这次演习并不是北约针对苏联采取真实行动的伪装。不过,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学家们来说,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一个警示性事件,它突显了一个超级大国是多么容易误判对方的核意图,以及核威慑可能因此而迅速崩溃。事实上,一些分析家认为,相比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以来发生的任何事件,苏联方面对“优秀射手83”演习的反应是全世界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优秀射手83”并不是一次孤立的演习,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是“秋季锻造83”(Autumn Forge 83)系列演习的高潮部分。所谓“秋季锻造83”是一场长达数月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北约演习的总代号。在“秋季锻造”演习的最后阶段,即代号为“再造83”(Reforger 83)的防御性演习中,涉及向西德和荷兰实际部署约1.9万名美军和1500吨物资;而就在“优秀射手”演习进行时,北约的上述准备工作正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优秀射手”演习开始之前,紧张局势一直在升级。多年来,苏联领导人越来越担心他们所谓的“国际反苏势力的联合”。对莫斯科方面来说,历史的潮流似乎正在远离他们而去,而不是朝他们涌来。当时,苏联的对外冒险正在耗尽这个国家的实力:在20世纪80年代初,苏军像美军陷在越南一样陷在了阿富汗,他们似乎无法逃离这个“陷阱”;古巴所要的援助费用越来越高昂;苏联支持的安哥拉政权正在与接受美国援助的叛乱分子作斗争;尼加拉瓜的左派势力桑地诺主义者也面临着受美国支持的叛军的挑战。与此同时,在吉米·卡特总统任期的最后几年里,美国的国防开支重新转为上升趋势;而罗纳德·里根总统上台后,更是对美国的国防开支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
飓风警报”
在莫斯科方面看来,美国的武装部队似乎是在嘲弄他们的苏联同行:里根政府启动了一项机密的心理战行动计划,涉及在苏联的国境线附近开展空中和海上侦测活动。美国的飞机或舰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并快速接近苏联的领空或领海,直到最后一刻才调头撤离。美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莫斯科方面失去平衡,同时更多地了解苏联的预警能力和实际做法。IMG_257
图2.冷战期间非常有名的一张照片,苏联海军的护卫舰“奉命撞击”入侵苏联领海的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

对这一切,克格勃下属的外国情报局起草了一份评估报告,报告的结论是:“苏联正在输掉冷战。”在此之后,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历史学家本杰明·费舍尔(Benjamin B. Fischer)的说法,“(苏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相当于全面的'飓风警报’。”1981年5月,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和总管克格勃的尤里·安德罗波夫在一次面向情报官员的闭门会议上宣布了这一警告。在会上,勃列日涅夫首先概述了他对华盛顿政策方向的担忧;接着,安德罗波夫走上讲台,他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在准备对苏联发动突然的核打击,苏联所有的情报机构将联合起来,展开新的情报搜集工作,以挫败美国人的计划。这项工作将被称为“RYAN行动”,这里的RYAN是转写成拉丁字母的俄语“Raketno Yadernoye Napadenie”的首字母缩写,意为“核导弹攻击”。在整个1981年和1982年,在苏联的间谍活动中,“RYAN行动”是一个高度优先的事项,但却不是苏联间谍机构的首要任务或工作的主要重点。即使在勃列日涅夫经过多年的健康状况不佳后于1982年11月去世时,该行动仍在快速推进——勃列日涅夫的去世结束了苏联政治高层的缓慢更替和停滞时期。起初,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给美国官员留下了精力充沛和能干的印象,但安德罗波夫自己的健康状况恶化很快就耗尽了他的精力,他于1984年年初去世。然而,在1983年2月,克格勃的各位情报站站长们却突然收到了来自莫斯科方面的命令,根据克格勃上校奥列格·戈尔迪耶夫斯基(Oleg A. Gordievsky)提供和翻译的一份电报,“RYAN行动”现在变得“特别重要”了。在叛逃西方之前,戈尔迪耶夫斯基这位克格勃上校曾担任苏联驻英情报部门的特工达十年之久。苏联的间谍机构将组织一次“持续的观察”,以发现西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部门准备发动核战争的迹象。IMG_258图3.罗纳德·里根总统在1987年会见了奥列格·戈尔迪耶夫斯基。戈尔迪耶夫斯基曾是克格勃的一名上校,在叛逃西方之前,他长期担任苏联驻英国的间谍。戈尔迪耶夫斯基能够针对苏联人对“优秀射手”演习的强烈反应而向西方人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洞察力
从本质上讲,克格勃是在赌:发动核战争的决定对美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将以明显的方式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根据费舍尔的说法,美国和北约的政府、军事、情报及民防基地受到了苏联方面更密切的关注,特别是勤务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了苏联间谍机构的招募对象。是什么导致了“RYAN行动”的重要性突然激增?最有可能的是美国即将在西德部署的“潘兴Ⅱ”型中程弹道导弹。“潘兴Ⅱ”型导弹飞行速度快,打击精度高,其威力足以摧毁苏联的指挥掩体。通过在西欧部署这种导弹,美国方面打算将美国及其盟国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北约的核威慑力更加可信。然而,苏联人则称“潘兴Ⅱ”型导弹是一种破坏稳定的威胁,这种导弹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打到莫斯科,因此将成为一种有效的首轮核打击武器。1983年年初和年中的另外两个事态发展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紧张关系进一步恶化。1983年3月下旬,里根公开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天基和陆基的反导体系,旨在将包括从天基“轨道炮”到超高速陆基拦截导弹在内的一切反导武器都纳入这一体系中。莫斯科方面担心,该倡议将打造一套全新且昂贵的反导武器体系,而华盛顿方面将在这一武器体系中取得优势,并有可能抵消苏联的进攻性导弹力量。作为回应,安德罗波夫以激烈的言辞抨击说,破坏现有的威慑性核平衡将在进攻性和防御性战略武器方面发起一场失控的竞赛。他在回答《真理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搞这个(竞赛)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是疯狂的。”IMG_259图4.《时代》杂志选择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苏联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作为1983年的“年度人物”

随后,发生了大韩航空007号班机遭击落事件。1983年9月1日,苏联国土防空军的一架苏-15截击机击落了一架大韩航空的波音747飞机,机上载有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这架客机曾飞越堪察加半岛(这是苏联境内一处敏感的军事区域),然后在萨哈林岛附近重新进入苏联领空。苏联防空部队的反应难说迅速:当截击机向客机开火时,客机已经重新进入国际空域。在事件发生后的五天里,莫斯科方面没有公开承认发生了什么,之后又把事件归咎于美国,称这架波音747飞机是在执行美国的某种情报搜集任务。里根的反应比安德罗波夫更强硬,他称这次击落客机事件是“野蛮的行为”,来自一个“肆意无视个人权利和人类生命价值的国家”。
严峻的形势
1983年9月26日,苏联的一颗预警卫星错误地报告说,美国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苏联军官正确地意识到这是计算机出了故障,特别是因为美国极不可能只发射一枚导弹,但这一事件使苏联领导人感到紧张。短短几周后,北约方面就举行了“优秀射手83”演习。这是一次兵棋推演性质的演习,于1983年11月7日至11日举行。根据北约关于这次演习的非保密摘要,其旨在练习高层人员的程序和互动,特别强调“从常规作战行动向非常规作战行动的过渡,包括核武器的使用”。这场兵棋推演性质的名义上的演习活动横跨整个欧洲,从挪威(攻击位于科拉半岛的发射平台)到东西德边界(沿着北约和华约的战线交战),再到英国(攻击北约机场)、保加利亚甚至是克里米亚。即使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这次演习给出的形势也是很严峻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橙方”(即隐蔽集结的苏联军队)在10月底进入南斯拉夫,以应对东欧地区日渐严峻的政治动荡。在推演中,11月3日,“橙方”部队越过了芬兰边境,并在一天后涌入了挪威境内(挪威是一个北约成员国),他们还越过了东西德边界;与此同时,“橙方”部队开始占领希腊,并在亚得里亚海、地中海和黑海发起了海上攻势。然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面对“蓝方”(北约)部队的顽强抵抗,“橙方”部队采取了广泛使用化学武器的对策。在这场演习中,虽然只有北约总部的参谋人员是直接参与者,但也有一些编排好的演习剧本。例如,有一次参加推演的人员被指示从他们的永备战争总部疏散到另一处地点,在那里,他们戴上了钢盔和防毒面具,并穿上了防化服。IMG_260
图5.冷战年代的北约指挥部

早期的演习计划甚至包括美国总统里根、副总统乔治·布什和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的参与。同样,还是在演习期间的11月8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要求对预定的目标有限地初步使用核武器,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橙方”军队的前进。第二天,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要求对核武器发起后续的、更广泛的使用。根据北约方面的总结,指挥高层在11月10日批准了这一请求。11月11日,“蓝方”发起了第二波核打击,让“橙方”遭受了原子弹造成的大规模杀伤,演习就这样结束了。这场演习的重点不是要把一场模拟的战争打到结束,而是要练习这样做所需要的政治互动和沟通——如果有必要的话。苏联人知道,北约方面早在数年前就开始进行“优秀射手”系列演习,但这次他们注意到,1983年的“优秀射手”演习与以往的此类演习有些不同:最初,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与里根总统和布什副总统一起被安排参加演习。前《华盛顿邮报》外交记者唐·奥伯多佛(Don Oberdorfer)在他的《从冷战到新时代:美国和苏联,1983-1991》一书中写道,由于苏联方面的紧张情绪,参加演习的高层官员人数被缩减了,但“优秀射手83”演习仍然比过去的历次演习更贴近现实。“优秀射手83”演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涵盖了冲突的全部范围。在演习的模拟场景中,从常规武器一直过渡到全面使用西方的核武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在所有这些事件的漩涡中,克格勃认为,“再造83”演习和“优秀射手83”演习的快速接替(其中包括加密通信的爆发式增加)有可能是核战争进入实际倒计时的征兆。苏联谍报部门认为,他们必须把“优秀射手”演习当成真的。戈尔迪耶夫斯基表示,在11月8日或9日的晚上(他记不起确切的日期了),克格勃向其西欧各站的站长拍发了一份紧急电报,称驻欧美军部队已经进入警戒状态,一些部队正在被动员起来。该电报要求苏方的谍报人员评估导致这些所谓的“美军行动”的可能原因:这是对当年10月底驻贝鲁特的海军陆战队营房被炸事件的反应吗?它们是不是一场规模更大的演习的一部分?还是西方准备采取敌对行动的前奏?在为中央情报局的“情报研究”系列专著撰写的一篇秘密文章中,中央情报局的历史学家费舍尔写道:“在东德和波兰的两处空军基地,具有核打击能力的苏联战斗机进入了警戒状态——这是冷战期间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篇文章在2011年被解密。
真恐惧还是假恐惧?
其他分析家甚至断言,苏联令其整个弹道导弹部队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再出现一起类似于苏联在之前9月份所经历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假警报探测事故的话,后果可能将是灾难性的。里根总统在其《一个美国人的生活》一书中写道,他很难相信苏联人能够想象到美国人会在核战争中打响第一枪,但他对任何一方的领导人能够在这样的危机中还保持“理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因为他们只有短短“六分钟的时间”来决定如何应对被发现即将到来的核打击。IMG_261
图6.美国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美国方面的监听站注意到,在“优秀射手”演习期间,华沙条约组织的通信量急剧增加;苏联的情报工作也全面展开,意在侦察北约部队实际行动的迹象。“优秀射手83”演习结束几周后,中央情报局伦敦站报告说,苏联方面一直担心这些活动掩盖了美国走向战争的实际行动,这一说法可能来自戈尔迪耶夫斯基。不过,关于苏联恐惧的类似报告来自一个“关系良好的美国人,他是从一个与莫斯科紧密结盟的东欧国家的高级官员那里听说的”,奥伯多佛这样写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Robert C. McFarlane)对这些报告不屑一顾,他认为这些都是苏联方面散播的假情报,并如实告诉了里根。但在1984年年初,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送来了一份更广泛的报告,这份报告使白宫里的人对事态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读完这份报告后,里根问麦克法兰,苏联领导人怎么会相信“美国打算通过首轮核打击就消灭他们”这种不存在的事情?里根说,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同一天与白宫高级顾问举行的会议上,里根谈到了《圣经》中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这是一场善与恶之间的终极对决,这个话题令里根总统着迷。麦克法兰认为,里根心目中的世界末日之战并非没有现实的对应”,奥伯多佛这样写道。莫斯科方面是否真的对北约在核指挥所开展的模拟演习感到担忧?还是说他们的担心是假的?1984年完成的两份《特别国家情报评估》(SNIE)认为,1983年的整个战争恐慌是苏联方面的一个计划,其部分目的是吓唬美国及其盟国,使其减少相关的言论,也许还能对他们的国防计划施加影响。不过,在1990年,美国总统下属的外国情报咨询委员会对局势进行了广泛的审查,推翻了这一结论。根据外国情报咨询委员会的报告,《美国特别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没有从苏联人的角度看问题,因此没有完全掌握苏联方面的恐惧心理。该报告的非保密摘要中写道:“对战争的恐慌是苏联领导人真正相信美国正在计划发起首轮核打击的一种表现。”几年后,在“优秀射手83”事件发生时担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的罗伯特·盖茨在其于1996年出版的《亲历者:五任美国总统赢得冷战的内幕》一书中对这一判断表示了赞同。“我不认为苏联人在喊'狼来了’”,盖茨这样写道,“1983年11月,他们可能不相信北约的攻击迫在眉睫,但他们似乎确实相信局势非常危险,而美国的情报部门未能掌握他们焦虑的真正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