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冬:秋冬始交,补嘴空

 昵称503199 2022-07-20 发布于湖北


Start of
立冬
Winter
立冬,冬季节气的开始,二十四节气之十九,在公历11月7日至11月8日交节。立冬,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水面开始结冰;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出现冰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为野鸡,也是大鸟,蜃即是蛤蜊。秋收冬藏,天上的大鸟已不多见,海边却出现了蛤蜊,蛤蜊的花纹与雉鸟的羽毛颜色相近,于是古人便认为这是雉鸟跑到了水里变成蛤蜊。生命的轮转,物种的更替,在古人的心目中何其自然。
节气立冬的江南在物候上还是深秋,一直要到11月底才有冬季的感觉。立冬之后,各地还会迎来一段温暖如春的日子。明人谢肇剃《五杂俎·天部二》中记载:“十月有阳月之称,即天地之气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民间俗称“十月小阳春”或“小春”。在温和的十月,山野间一派秋意斑斓,桃杏之类果木有的会二度开花,人们“出郊拜墓”犹如寒食清明。立冬以后,小阳春到底无法持久,随着太湖流域西北风起,大约每隔五六天就有一次大风,气温应风声而降,似乎提醒着人们准备御寒之物,此风俗称“五风信”。清人蔡云《吴歈》云:“寒衣未办费商量,月旦占晴也太慌。风信五番都过了,棉花须定价低昂。”五风信是天气转凉的信号,对太湖渔民来说,这正是他们期待已久的风信,意味着“扬帆捕鱼”的冬季开始了。渔谚有“三季靠一冬”之说,太湖鱼类经过春夏秋三季的繁殖生长,到了冬季正是肥美肉多的时候,冬季也是捕捞的黄金季节。不过,若是风信不起,渔船就无法起锚去驾浪逐波。当地以农历十月初五为“五风生日”。是日,“太湖渔者千余家”纷至岸边神庙祈祷五风信如期而至。祭神过后,渔民们开怀畅饮、相互嬉闹,驾着六桅船静候风信。
俗语有“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此时,秋收已毕,农事稍歇,城镇村落里的人们欢欢喜喜地忙活开来,为冬季的真正来临做着各种准备。
绍酒冬酿万里香
绍兴有俗语“儿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老酒”是绍兴人称呼黄酒的土话,杭嘉湖一带都比较流行。每年从立冬开始到翌年的立春,绍兴黄酒进入冬酿时间,立冬则是传统的开酿日。绍兴人酿酒自鉴湖取水,深秋时湖水冷冽清澈,酿得黄酒,色泽澄澈,酒香馥郁,口味甘醇,是酒中上品,因此便有了“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之称。立冬之日,酿酒师们天未亮就起身了,穿上工作服,套上黑色的半筒靴,腰系橡胶围裙,有的还戴上一顶乌毡帽,就此开始了一段以酒厂为家的“冬酿”时光。清早,浸泡了十余天的精白糯米在木桶中蒸熟、冷却之后,被两位师傅合力投入半人多高的七石缸中。所谓七石缸,是可盛七石米的大陶釉缸,平底广口,上粗下瘦,旧时江南家庭多用来贮水。此缸体积庞大,移动起来极为困难,一家一门之中,唯其最大,因此有谚云“七石缸,门里大”。这个巨无霸是发酵工序中必不可少的器具,经年的使用,往往会使缸体的釉面变得十分光滑且透出几分光亮来。糯米落缸后,师傅们均匀地撒入酒母与麦曲,这道工序称为“投料”。投料后,师傅便拿一种叫“划脚”的工具,将糯米翻个底朝天,让每一粒米粒与麦曲、酒母充分接触。当缸里传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时,一段甜蜜的发酵之旅便开始了。
大约在落缸发酵的第三天,酒厂迎来了冬酿最为关键的一步——开耙。开耙,就是人工调节酒醪温度的工序,其中工艺极为复杂,须得由经验丰富的老酿酒师傅来把关。这些老师傅在酒厂里便被亲切地称为“酒头脑”,是酿酒过程中的灵魂人物,他们的用心与否关系到整个冬酿的成败。在整个发酵期里,“酒头脑”心思细密,每天三到四次开缸查看,判断酒醪的发酵程度,同时用一把竹耙搅动酒醪,调节缸内因发酵而变化的温度,适时补入新鲜空气。他们有时摸摸缸壁的温度,有时听听冒泡的声音,有时从冒着泡泡的酒醪中撮一把闻闻香味,再嗍一小口尝尝味道。一时间,淋漓的酒液从他们的指间滑落,酒香悠悠充满了整个酿酒车间。酒醪的发酵程度全凭“酒头脑”看、摸、闻、尝的感觉掌控,若是发酵得宜,成品酒的口感便会充满甘润、鲜灵的气息。
开耙后的酒醪会被单独装入一个个陶土坛中,盖上荷叶、坛盖,整齐地码放在户外,进行后发酵。此时,北风往复,四野皆寒,这米酒混合物在坛中仍然呼吸着,变化着,静待三个月后的立春开榨。一坛好酒,须经冬春岁月的时间与风寒考验。
肥入江南十月雄
清代苏州人蔡云在《吴歈》中留有“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之句。首句提到苏州冬酿酒以“十月白”名气最大,末句转到佐酒之大闸蟹,“团脐”“尖脐”是以大闸蟹肚脐部的形状区别雌雄,“团脐”为雌,“尖脐”为雄。雌蟹有黄,更得人们喜爱。不过,到了农历十月,雌蟹蟹黄长得更加结实,口感生硬,不如农历九月时那般流转多汁,而此时雄蟹正膏丰肉腴,晶莹的膏体黏糯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是故宋代沈偕诗有“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之句。《清嘉录》记载当时苏州一带流行食用的大闸蟹品种十分丰富,太湖出“湖蟹”,冬月更加肥美,称为“十月雄”;吴江汾湖出“紫须蟹”,最大者有一斤左右;昆山一带有“蔚迟蟹”;常熟有“潭塘蟹”。
十月雄之俗古已有之,清代昆山人孙晋灏好食蟹,有《食蟹》诗一首,诗中说自己往常只惦记着吃大鱼大肉,哪里知道尖脐、团脐才是人间美味,令人在酸咸之外品得别样滋味。把那个大闸蟹往灶头里一放,我这个“老饕餮”就得垂涎三尺。按照“九雌十雄”这一诀窍,从此便是举杯满饮,此豪情堪比毕吏部。孙晋灏提到的毕吏部,乃是东晋人,姓毕名卓,据《世说新语》与《晋书》的记载,他曾任吏部郎,因饮酒长醉,玩忽职守而被贬。谁知此君非但故态不改,反而高唱:我驾一叶扁舟,“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人生便圆满了!南宋名士辛弃疾也留下了“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属烟莱”之句,壮志难酬、郁郁难欢之情溢于言表。南宋 佚名 荷蟹图
自明代以来,深秋初冬之际,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家家都爱办蟹宴。明代秦兰徵有《天启宫词》云:“海棠花气静,此夜筵前紫蟹肥。玉笋苏汤轻盥罢,笑看蝴蝶满盘飞。”可见当时吃蟹,不仅觥筹交错、杯盏交叠,吃完之后,人们还将蟹钳拼成蝴蝶形状,甚是风雅。
民间百姓家中吃蟹则要简单实在得多,多以清水蒸煮。蒸煮大闸蟹,看似简单,其中却也有不少门道。入锅前,要将蟹全身洗刷干净,用棉线将蟹钳、蟹脚绑缚紧了,否则蟹一受热便会在锅里乱爬,非得折断蟹脚不可。蒸煮的时候,火候非常关键,过短不熟,过长则蟹黄、蟹膏外漏,待到蟹壳变红便可关火出锅。吃蟹讲究调料,苏州人喜用酱油、米醋加白糖、姜末调制,绍兴人好用酱油加姜末,杭州、嘉兴一带则是米醋加姜末。
上海人十分喜爱吃大闸蟹,无论何时何地总不忘记提一提“吃蟹”,甚至在上海话中也留下了大闸蟹的痕迹。比如:“蟹脚”比喻帮凶、喽啰;“软脚蟹”比喻软弱无能之人,遇事畏缩;字写得难看叫“蟹爬”;将不辨是非、不明事理、事事接受的状态称为“叫花子吃死蟹——只只好”;用“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来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生存方式,各个问题有各自的解决方法。诸如此类,十分有趣。
立冬补冬补嘴空
十月为冬月,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生长趋向停滞。劳作了近一年的人们,会趁此机好好互相犒劳一下。立冬日,人们杀鸡宰羊或是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为“补冬”,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意思是说嘴馋了,该吃点好东西了。此时,人们通过食用一些驱寒的食物,补充热量,充实元气,调节身体以适应气候变化,为抵御严寒做好准备。
一到立冬,老人们总要从菜场拎回鸡鸭鱼肉,加入当归、人参、枸杞等药物一同炖食,以滋补身体,比如肚包鸡、四物鸡、羊肉炉等都是有名的立冬佳肴。肚包鸡,本是一道客家美食,烹饪时用猪肚包住整只鸡并加入各色药材、调料同炖,吃起来时不仅猪肚爽脆弹牙,鸡肉嫩滑鲜美,汤汁咸鲜味浓,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烹饪中,各地的具体做法和所用的辅料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南京人做肚包鸡,多用白胡椒粒、葱姜、玉竹、五味子、党参等做辅料调味;浙江嘉兴一带,则喜欢用水发黄豆、八角、小茴香、绍酒等烹饪入味。于是同一道肚包鸡便因着各地人们的喜好,在随手一把盐、几滴油中显出不同的滋味来了。鸡肉,味甘性温,能够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十分适宜于立冬进补。取一只乌骨鸡与中药汤剂“四物汤”同煮,便是另一道补冬名菜——四物鸡。烹煮时,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药材,加入生姜,与整鸡同入砂锅,大火煮沸、小火炖烂即可。在浙江洞头一带,人们称立冬为“养冬”,也是补养身体的意思,这一日家中主妇要杀鸡宰鸭给家人炖补身体,并且讲究须得在辰时食用,即早上七点到九点间食用,当地俗信以为此时进补最为有效。江南补冬的食物不少,如螃蟹、鳗鱼、黄鱼、红糖鸡蛋等等。有的人家用红参、桂圆、核桃肉、阿胶、芝麻等做成膏,定时服用。旧时南京有立冬吃生葱之俗,冬季江南多湿冷天气,葱味辛、性微温,能够解毒调味、发表通阳,排除体内淤积的阳气,使气运通畅,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民间有“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之说。
除了补嘴上的虚空,还要在身体上做各种准备。旧时碍于条件限制,冬日里洗澡自是不及其他日子来得勤快,疥虫、跳蚤等寄生虫容易繁殖,极易引起皮肤病的传染,立冬日清洁身体、保持皮肤健康的“扫疥”习俗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曾记载立冬日里人们用各色香草伴着菊花、金银花泡水沐浴。近人胡祖德《沪谚外编》也曾说:“立冬日,以菊花、金银花、香草,煎汤沐浴,曰扫疥。”
立冬后,严寒即将到来,人们应着藏伏的节气特点,在室内品尝着秋天的收获,备办着冬季的食粮,以美味而有营养的食物滋润身心,同时重视身体的机能,以健康姿态迎接严寒的考验。
文字 / 《二十四节气在江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